唯品会广告植入频繁,品牌营销能否持续奏效?

日期: 2024-07-28 08:07:39|浏览: 311|编号: 5873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作者 老罗 | 品牌营销新闻(ID:)

“都是好品牌,而且每天都有30%的折扣。”

“打开唯品会,搜索跟姐姐一样的好东西”

“我在唯品会买了一套新品,品牌和折扣都不错。”

这是唯品会近两年在各类热门电视剧、综艺节目中植入的广告语,成功取代每年刷屏的“想拍哪就去哪”,成为最常出现的广告语,成为唯品会旗下最顶尖的电商品牌。

不禁让人感叹,唯品会就像一位充值了年费的会员,不会错过任何重要时刻,简直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唯品会”。

一年植入20部电视剧、综艺

唯品会式的植入逐渐失效

如果你看过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或者《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一定会对唯品会密集的植入式广告印象深刻,不难看出“唯品会”的身影。

综艺节目、热播电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因为其广告属性较弱,且与影视内容紧密相关,不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但植入式广告终究还是广告,美则美矣,看一遍让人吃惊,看两遍可以理解,但看三遍、四遍、五遍、六遍就变成视觉疲劳了。

1.无缝嵌入热门电视剧

当下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三十而已》,据官方数据显示,该剧自开播以来腾讯视频播放量突破10亿,连续五天位居全网第一;斩获75条微博热搜、25条抖音热搜、9条快手热搜、14条知乎热搜。

如此高的人气,自然也成为了品牌植入的重灾区,唯品会、58同城、凯迪拉克、御泥坊、韩素、丸美、兰蔻等品牌悉数亮相,植入的方式和角度多种多样。

其中,让老罗印象最深的,还是唯品会的无缝衔接,主角们收不完的“唯品会”快递,停不下来的“唯品会”购物界面,或是裸露在外的醒目的贴纸标语,或是电梯、办公桌、招聘会上悬挂的红色标识……

与此同时,在近期热播的姊妹剧《三十而已不惑二十》中,唯品会也频频出现,这些密集的植入让观众在看剧时不自觉地就记住了唯品会,并推出了“7折、大牌”等优惠,从而形成了连锁反应和洗脑营销效果。

除了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之外,近年来在多部优质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唯品会的身影,比如《欢乐颂》中,整天推荐唯品会的樊胜美几乎成了品牌代言人;《都挺好》中,唯品会以视频直播作为传播媒介,以“开胃菜”的形式向观众传达平台的价值,增加了观众对品牌植入的接受度。

更何况,唯品会甚至不放过古装剧、玄幻剧,在《扶摇》、《楚乔传》、《锦衣之下》等剧中,唯品会都化身“唯品馆”,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不断输出品牌价值信息。比如《楚乔传》里的唯品会,不仅是售卖各种优质大牌商品的店铺,更是传递情报的重要情报站,店主有个好听的名字,“小薇”。

2. 各类综艺节目插播

相较于电视剧的持续输出,综艺节目更倾向于以季播的形式播出,为了能够长久地留在大众的视线中,财大气粗的唯品会全年承包综艺节目,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以用户为观众的综艺节目,唯品会在节目中间做客,通过节目嘉宾的友情推荐、明星推荐等方式吸引观众购买同款商品的欲望,直接为唯品会带来流量转化。

在各垂直细分领域的热门综艺中,唯品会在内容上也不断创新,不仅在节目开场有花哨的明星登场,更有展现节目logo的隐形背景,可谓是不遗余力地传递品牌信息。

从营销角度来看,唯品会的广告植入还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片头广告、低成本却富有创意的创可贴植入,还是融入剧情发展的场景植入。数字化内容的传播让“品牌植入”无缝衔接,在无声无息中传递着品牌的信息和口碑,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反感和广告痕迹。

但植入式广告终归是广告,无论植入式广告做得多么好,看第一遍感觉奇怪,看第二遍可以理解,但看三遍、四遍、五遍、六遍就会产生视觉疲劳。“洗脑式”营销的效果也让消费者产生了视觉疲劳,大大损害了品牌辛苦建立起来的口碑和信任。

频繁投放广告

谁受伤了?

正如广告大师李奥贝纳所言:好的广告不但能传达信息,更能将信心和希望深入人心。

广告是个技术活,“广告植入”更需要创意和技巧。好的“广告植入”并不像广告那么简单,还要利用娱乐性、戏剧性等效果,让观众一眼望不到头,只有不断细细品味剧情,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然而,唯品会频繁、密集地出现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中,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也大大降低了节目、电视剧的质量和口碑,甚至对品牌产生了反作用,引来批评。

对于节目、电视剧来说,广告收入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不能忽视,尤其是那些有热门话题、当红明星的节目,通常还没开播就已经爆红,不少品牌都会主动提前植入广告。但过多、过强的广告,难免会淡化剧情发展,影响电视剧质量,尤其是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想要在剧情和品牌之间取得平衡,赚钱并非易事。

对于消费者来说,过多的广告植入会造成极度不适。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笑话:“唱完歌别急着评论,先喝某某牌子的牛奶;演戏时别急着说台词,先来推销某某牌子的洗发水;看了半天广告终于进入节目,还要先听主持人讲一堆品牌赞助植入……”

这大概就是观众对于广告植入的绝望吧!尤其是近两年,铺天盖地的唯品会广告,难免会让消费者陷入“身价千万的姐姐们,真的会抢着穿7折的衣服吗?”的负面抵制与不信任感愈演愈烈。

对于品牌来说,投放广告确实增加了品牌曝光度,但同时也伤害了潜在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好感度,一旦失去好感度,品牌翻身的可能性基本很小。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广撒网、全网曝光,而是思考如何真正让用户满意,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

毕竟在注意力经济的逻辑里,关注意味着可以快速变现,但如果一味追求曝光,很容易得不偿失。唯品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其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并没有给品牌带来任何收益,尽管用户增长明显,但强势植入式广告让受众避之不及,导致品牌口碑一落千丈,可以说是丢妻儿老,伤子军团短。

“压倒性”≠ 心智占领

广告投放需要精准

你是否经常感叹:“某某好有钱啊!他的广告到处都是!”但深入了解后,其实他每年的广告预算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广告效果更合理”并非空想,根本原因在于:广告投放更合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铺天盖地”只是一种认知,而不是事实,广告铺天盖地只是因为它铺满了你的“天”和“地”,所以要想达到“铺天盖地”的广告效果,需要品牌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精准广告投放,而不是全渠道投放。

同时用不同的广告内容高效触达不同的用户群体,唯品会这两年的广告之所以攻势猛烈,除了因为曝光频率高,还因为反复重复同一句话,同样的广告语和卖点。但不同的目标群体兴趣爱好、消费需求都不一样,如果广告输出有针对性,目的性强,转化率会有质的飞跃。

其次,铺天盖地的广告给人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好像“经常”看到他们的广告,“经常”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不是“平铺式”的密集投放,广泛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是用“脉冲式”的投放效果,出现在消费者最需要的场景中。

同样的预算下,脉冲广告的投放量比扁平广告更大,因此能给消费者更大的信号刺激,它内容比较稀疏,但更符合人的记忆曲线,减少了广告浪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脑白金就是典型的“脉冲式”广告策略,只选取春节、中秋两个消费节点,用广告轰炸消费者15天左右的时间,给消费者留下最深的印象,不会浪费过多的广告费用。

然而,唯品会选择“扁平化”的广告投放方式,长时间、高密度的广告既无法给消费者带来短期的广告刺激,也无法在长期输出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好感,相反,过多的重复会蚕食消费者的耐心和好感。

因此,即便是同样铺天盖地的广告,有些品牌仍能持续占据消费者心智,而有些品牌则在不断透支自身价值,关键就在于他们广告投放的每一步都“到位”。

总结

随着日常信息量的增多,消费者对广告的免疫力,要想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长期占据用户心智,一方面需要在植入方式上进行创新变革,如巧妙结合节目与剧情内容,运用幽默、有趣的方式实施广告植入;通过嘉宾对广告词的巧妙处理,使广告植入显得自然、合理、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在投放广告时,也应采用“脉冲式”投放策略,使广告投入与营销效果成正比,不仅要满足受众看品牌,还要占据他们的心智,让他们成为品牌的铁杆粉丝。比如脑白金就延续了这一策略至今,在每年的广告档期中,前三个月会密集播出,之后则是隔天甚至隔月播出,广告费用不仅大大降低,营销效果却不断上升。

所以,暴露不代表被看到,被看到不代表被记住,被记住不代表没有被遗忘。

广告投放并非单纯实现曝光那么简单,最终的目的是占领心智。

※ 主编:老罗,资深营销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就职于国内知名4A公司担任策划总监,专注于广告、营销、文案、创意等领域,对品牌传播、数字营销等进行多年研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