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分类与特点:空中优势战斗机、截击机和多用途战斗机

日期: 2024-07-31 19:07:23|浏览: 232|编号: 5915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战斗机,狭义上仅指用于空战的飞机,即空中优势战斗机(也称格斗机或空中管制战斗机,旧称追击机),在我国、俄罗斯(包括前苏联)、越南等国均称为战斗机。广义上还包括截击机、战斗轰炸机、多用途战斗机等战术对地攻击机。本章所介绍的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空战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截击机和多用途战斗机。

空优战斗机主要用于攻击敌机和巡航空袭武器,特别是与敌方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夺取和保持空中优势。其特点是机动性好,飞行速度快,空中火力强,适合进行空战。但也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弹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拦截机专门用于执行防空任务,拦截来袭的敌侦察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巡航导弹等飞机,保护本方领空的安全。其特点是爬升快、速度高、升限高、航程远,配备有高性能雷达等比较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可在全​​天候条件下作战,其机载武器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随着航空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空优战斗机与拦截机已经没有了明确的区分,基本上所有空优战斗机都可以执行拦截任务,因此两者合二为一,各国也停止了专用拦截机的研制。

多用途战斗机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出现的新型战斗机,其主要特点是空战性能好、火力强、机动性好,能携带较多对地攻击武器,既能执行空战任务,又能因对地攻击能力强而执行空袭任务,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斗机发展的主流趋势。

战斗机的主要使命和特长是与敌机进行空战,空战是争夺制空权的主要手段之一。鉴于制空权对现代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战斗机不仅是各国空军最重要的作战飞机,也是一些国家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种之一。各国都优先发展战斗机,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频繁的升级换代是其他飞机难以比拟的。

1.1 人类空战的开始

人类的空战开始于1914年8月25日,这距1903年12月17日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已过去了11年。美国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成功发射第一架有动力可控飞机“飞行者”1号后,他们确信“飞机时代终于到来了”,飞机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1905年5月28日,威尔伯·莱特写信给美国航空先驱奥·查内特:“我们制造了一架可以立即用于军事用途的实用飞机,它可以搭载两人,并能提供飞行所需的燃料(80.5公里)。”他们把设计图提供给美国战争部,随后又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尽管他们对当时保守的官僚机构的反应感到失望,但莱特兄弟关于飞机可用于军事用途的认识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1909年至191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军用飞机和飞行员,空中力量初步形成。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次年2月,墨西哥政府军飞行员飞越华雷斯城,侦察革命军阵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侦察活动,也是飞机的第一次战场应用。在1911年至1912年的意大利与土耳其战争中,飞机除用飞机进行侦察外,还用来指示炮火和战列舰火力攻击的目标,进行象征性的轰炸。到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飞机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航空发动机功率已达44~60kW,飞行速度提高到80~100km/h,升限达3km,最长续航时间为7h。美、英、法、俄、德、意等国在陆军中组建了航空兵连、航空营或军用航空队。空中力量初具规模,开始积极介入战争。诚然,那时军用飞机还没有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形成不同的机种,但从此人类的战争由二维走向三维,由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除了地面战、海战之外,空战也应运而生。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3个国家参战。当时的主要参战国如德国、俄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共出动各型飞机745架投入作战。从战争开始就积极从事侦察、校准、通讯等军事活动,后来还执行轰炸、运输等任务,在地面作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了防止对方使用飞机执行军事任务,对地面作战活动造成不利影响,战争双方都使用装备有防空武器的地面武器进行高射炮射击,力图击落敌机。同时,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也互相搏斗,于是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空战。

但当时各国装备的飞机多为双翼机,布面木质结构,开放式座舱,固定起落架,动力采用气缸旋转活塞发动机(如图1-1所示)。机上没有安装固定武器,当然也没有可以用于空战的射击武器。为了阻止敌机执行飞行任务,飞行员曾尝试投掷手榴弹、锚链,甚至利用起落架驱赶或击落敌机。为了事半功倍,有人随身携带手枪、步枪或私人运动枪,在遇到敌机时试图击落或吓跑敌机。

1914年8月25日,英国皇家飞行队第2中队中尉H.O.哈维·凯利率领由三架飞机组成的飞行组从盟军法国机场起飞,执行例行巡逻任务。当他发现一架德机在机身前下方对蒙斯以南的法军阵地进行侦察时,他立即向德机靠近,并在德机方向舵上方占据有利位置。另外两架英国飞机也紧随其后,分别占据德机两侧上方位置,对德机形成压倒性压制的局面。德机飞行员开始俯冲试图摆脱,但未果后,只好仓促降落并弃机逃窜。英国飞机也相继降落。此时德机飞行员已经不见踪影,于是英国飞行员便向德机放火。 这次空中“搏斗”全过程,虽然没有开一枪一弹,但却创造了航空史上第一个“空战”战例和第一个“空战”战果,也形成了最早的“空战”战术。英国皇家飞行队在随后的行动中多次运用此战术,直至在飞机上装上机枪。

图 1-1 AEG C.IV

第一次真正的空战发生在1914年10月5日,由法国V24中队飞行员约瑟夫·弗朗兹中士和机械师兼观察员路易斯·卡诺特中士驾驶一架法国沃辛飞机进行。由于飞机尚未配备固定机枪,他们在起飞前在飞机的活动底座上安装了一挺步兵机枪,机械师兼观察员路易斯·卡诺特中士负责瞄准和射击。约瑟夫·弗朗兹和路易斯·卡诺特的机组人员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了一架入侵的德国阿比亚蒂克双座侦察机。此时,德国飞机正在对法国阵地进行侦察。 约瑟夫·弗朗茨果断加速接近入侵飞机,路易斯·卡诺特则成功用机枪扫射德机并将其击落(另一种说法是卡诺特实际上并没有发射多少发子弹,机枪因为子弹卡住而无法射击,但德机此时进入盘旋状态并坠毁)。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空战,但这架飞机并不是一架专用于空战的战斗机。

1.2 战斗机的诞生

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稳定,用手持或者自制的武器很难瞄准和打击对手,为了有效地摧毁空中的敌机,人们开始研制专用于空战的飞行器——战斗机。

根据前苏联的记载,世界上第一种适合空战的战斗机是由俄国人制造出来的。1915年1月,俄国波罗的海车辆厂生产出一架C-16战斗机,最大时速可达150公里每小时。这架飞机与当时其他飞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装备了两挺固定机枪,其中一挺机枪上专门装有俄国工程师西米斯洛夫发明的射击协调装置,机枪子弹可透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叶片之间的缝隙射出。但这一史实并未得到其他国家航空史学家的认可,至今也没有C-16战斗机参加实战的具体记载。

在法国,首次飞越地中海的法国著名特技飞行员罗兰·加洛斯,为了击落空中敌机,在他的莫拉纳·索尔尼尔L型单翼机(安装有“陆神”旋转缸活塞发动机,功率58.8kW,最大飞行速度115km/h,实用升限4km,航时1000m)机头上固定了一挺霍奇斯机枪,并在飞机木质螺旋桨叶片上绑上导流钢板。机枪沿飞机中轴线向前射击,当子弹恰好击中旋转叶片间的缝隙时,便可从缝隙中射出;若子弹击中叶片,遇到导流钢板便会反弹。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独自驾驶一架改装飞机执行巡逻任务。途中,他遇到了一架德国“信天翁”双座侦察机。加洛斯利用自己的新装备一举击中了“信天翁”侦察机。随着德机起火坠落,德军飞行员雨果·阿克尔准尉和侦察机炮手弗里茨·迪特里希双双身亡。随后,在接下来的两周里,罗兰·加洛斯又用他那原始而极其危险的机枪装置击落了4架德军飞机。然而,加洛斯的辉煌并未持续多久。 同年4月19日,他在驾驶一架莫拉纳-索尼尔L型单翼机前往比利时库尔特雷附近执行任务时,被一名德国预备役军人用步枪击伤,飞机迫降在德军占领的英格尔明斯特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另一种说法是,4月18日,罗兰加洛斯因发动机故障,迫降在英格尔明斯特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由于他来不及烧毁飞机,被德军俘虏)。德军从一些破碎的飞机上找到并拆除了加洛斯发明的机枪装置。德国最高统帅部立即下令仿制这种新型机枪装置,装备德国飞机。许多航空历史学家认为,罗兰加洛斯改装后的莫拉纳-索尼尔L型单翼机是世界上第一架专用于空战的飞机——战斗机。 而且由于他在16天内成功击落5架飞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战斗机王牌飞行员(也称精英飞行员),从而永载航空史册。福克飞机公司接到德国最高统帅部通知后,公司老板、荷兰籍试飞员、发明家安东尼·福克与他的3名工程师(主要是钟表专家海因里希·吕贝)对莫拉纳—索尼尔L型飞机的残骸和从飞机上拆下的固定机枪、螺旋桨叶片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研制出一种机枪射击与螺旋桨转动的协调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依靠螺旋桨轴上的突起和机枪联动装置上的凸轮来控制机枪射击。当螺旋桨叶片与枪管成一条直线时,突起碰到凸轮,机枪停止射击;当螺旋桨叶片转动到枪管前方的空隙时,凸轮已回到原位,机枪开始射击。 这其实是一种原始的战斗机射击武器系统。有了这套系统,飞行员就可以专心操作飞机、瞄准目标,再也不用担心机枪子弹打到桨叶上反弹回来。他们首先把这套协同武器系统装在一架飞行速度130km/h、最大升限3000m的福克MK.5单翼机上,让它成为当时真正可以自由进行空战的战斗机,一种新型军用飞机就此诞生。

图1-2 机枪射击与螺旋桨旋转协调装置示意图

福克MK.5战斗机(当时称为追击机)的问世,为空军进行空战提供了有效的作战手段,并立即给盟军空军造成了“灾难”。1915年7月1日,德国飞行员库尔特·温特根中尉驾驶装备有这种新型射击系统的福克战斗机,在空中轻松击落了一架法国莫拉纳飞机。随后,包括奥斯瓦尔德·伯尔克、马克斯·伊梅尔曼、马克斯·米尔策在内的其他驾驶福克战斗机的飞行员,也相继在空中击落敌机,给英法等国飞机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福克惨案”。它像瘟疫一样蔓延到欧洲西线,直到1916年6月18日,德国“王牌飞行员”马克斯·伊梅尔曼驾驶福克E战斗机在空中坠毁身亡,福克E战斗机才最终退出前线。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当时的福克系列飞机中,最优秀的是福克E.Ⅰ/E.Ⅲ单翼机(如图1-3所示)。

面对“福克灾难”,英法等同盟国不得不加紧研制本国战斗机以应对德国空中威胁,争取空中优势。由于当时没有类似德国战斗机上的机枪协同装置,盟军飞机设计师们想出了几种避免机枪射击时子弹打中螺旋桨的方法。英国人首先研制了推进式螺旋桨发动机,即将这种发动机安装在飞机后部,位于机头的机枪向前射击,这样就完全避免了机枪子弹打中螺旋桨叶片的可能。英国人把第一架研制成功的飞机命名为维克斯FB5战斗机。后来,英国又研制了德哈维兰DH2战斗机和性能更高的FE2b双座战斗机,这两款战斗机都采用了推进式螺旋桨发动机。英国皇家飞行队第11、第24、第25三个中队相继组建,开进法国前线。 法国人想出办法,把机枪高高地安置在机翼上部,这样机枪子弹的弹道就高于螺旋桨的旋转面,避免机枪射击时子弹打中螺旋桨叶片。采用这种设计的第一种战斗机型号是纽堡飞机公司系列战斗机的早期型号——纽堡二号战斗机。该型飞机采用“一翼半”机翼设计,兼顾了双翼机的强度优势和单翼机的低阻特性,是双翼机向单翼机过渡的中间形式。1916年夏,英法两国的新型战斗机开始服役,不仅压制了“福克惨案”,还夺回了一段时间的空中优势。不过,这种优势极其短暂。 1916年底,德国“猎人”中队更换了性能更高的飞机——“信天翁”DⅠ/DⅡ/DⅢ战斗机和哈尔伯施塔特D系列战斗机。

图1-3 福克E.III战斗机

信天翁战斗机(见图 1-4)外形呈流线型,机身蒙皮由胶合板制成,非常坚固。它配备了两挺同步机枪,通过螺旋桨的旋转弧线发射。事实上,这种武器配置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大多数战斗机的典型配置,一直使用到 1930 年代。

图1-4 信天翁D战斗机

德国空军装备信天翁战斗机之后,几乎立刻就夺回了战场上的空中优势,而且还造成了大量盟军飞行员牺牲的“血腥四月”,并一直维持这种空中优势直到1917年春天。1917年夏天,盟军分别装备了布里斯托尔F.2B双座战斗机和SE5战斗机以及索普威斯飞机公司的骆驼F.1战斗机之后,双方的空中斗争转入均衡状态。

骆驼战斗机(如图1-5所示)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代表性战斗机,由索普威斯公司研制。该型机机身呈蜂腰形,结构紧凑,装备两挺7.7mm维克斯机枪,由于机枪上方装有凸起的盖板,形似驼峰,故得名骆驼战斗机。动力装置为陆神公司生产的“陆神”缸内旋转活塞发动机,功率为97kW。“陆神”发动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非常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但是,其旋转发电机有陀螺效应,影响飞机的操纵性能,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进入螺旋状态,无法恢复而坠地。但是,其机动性很好,特别是右转弯时,速度非常快,爬升性能极佳。 它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白刃战”空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在大约一年的时间内创下了击落敌机1294架的战绩,该型飞机最大平飞速度188km/h,上升率4.8m/s,实用升限5700m,续航时间为。

图1-5 骆驼战斗机

与“骆驼”齐名的是德国制造的福克Dr.I三翼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于1917年底装备德国飞行部队,与一战期间创下击落敌机80架的世界顶级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的最后一架飞机“红男爵”是同一型号。一战期间德国最好的战斗机,甚至一定程度上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就是福克DVⅡ战斗机。战争结束时,它因为性能优越而被特别提及在停战协定中。

福克DVⅡ战斗机于1918年5月研制成功,其机身结构采用焊接钢管和布料制成,飞行高度达到4750m以上时,最大速度超过201km/h。其突出特点是可以紧急跳伞,便于从敌机后下方接近并对其机腹发动突然袭击,可取得出其不意的空战效果。在盟军战机即将失速失高时,可依靠螺旋桨“悬空”,即在接近失速的大仰角下仍能保证安全的飞行控制。该型飞机出厂后,立即成为德国空军“猎人”中队的主力装备,创造了首月击落敌机217架的纪录。但到战争结束时,该型飞机只交付了412架。 从性能上讲,其最强的对手是英国索普威斯公司制造的“骆驼”战斗机的后继机型“狙击手”战斗机,英国皇家飞行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周匆忙装备并投入了作战。

就在陆基战斗机崭露头角后不久,海上也热切期待着舰载战斗机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开始使用飞艇和轰炸机攻击对方的舰船。为了保护舰船的安全,需要战斗机在空中为其保驾护航。但由于作战半径的限制,陆基战斗机难以进行远距离护航,因此能够从舰船上起降战斗机的需求就被提出。然而,舰载战斗机从测试到实战使用,经历了一段极其艰难的历程,在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常常遭到官方的冷遇和民众的嘲讽,认为这不过是天方夜谭。

1910年,美国人埃利从巡洋舰伯明翰号上成功起飞,创下世界上首次从舰上起飞的记录。1911年初,埃利驾驶一架柯蒂斯双翼机在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上着陆,又创下航空史上的新记录。为了让飞机能够起降,伯明翰号和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都配备了飞机起降平台。不过,这两次试验都是在军舰停泊在军港时进行的。1912年1月10日,英国也开始进行舰载起飞试验。查尔斯·萨姆森上校驾驶一架装有浮标的肖特S.27飞机在军舰“非洲”号的专用甲板上成功起飞。后来,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将商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通常在船头安装木制起飞平台。 水上飞机装上轮式滑轮在甲板上起飞,或用起重机将飞机放在紧靠船舷的水面上,然后飞机从水面起飞。降落时,水上飞机通常降落在母舰旁边的水面上,再由起重机吊回舰上。为了应对德国齐柏林飞艇的袭击,英国人加紧了舰载战斗机的试验。飞行技术高超的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中校FJ拉特兰驾驶索普威斯双翼机从坎帕尼亚号、马恩岛号等军舰的飞行平台上安全起飞,随后又驾驶“小狗”战斗机在上述军舰的飞行平台上安全起飞。起飞时,“小狗”时速37km/h,在甲板上滑行4.6m后即可起飞。 此后,英国22艘轻巡洋舰全部建造了6.1m长的飞行平台,并装备了“小狗”战斗机作为舰载战斗机。1917年8月21日,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中尉BA·斯马特驾驶“小狗”从雅茅斯号起飞,成功拦截并击落了德国齐柏林L.23飞艇。后来,为了解决舰载战斗机只能在母舰逆风航行时才能起飞的问题,拉特兰发明了一种技术,即起飞平台可以通过舰载旋转炮架的传动装置带动旋转,这样舰载战斗机就可以在母舰处于任何风向时起飞。而且每艘舰可以搭载两架战斗机,大大增强了舰载战斗机的防空能力。

在实现了舰载战斗机在舰艇航行中安全起飞之后,仍需解决舰艇航行中安全降落的问题,避免使用起重机将其从水面吊起的麻烦。1917年8月2日,英国在其战列巡洋舰“暴力”号的舰桥前安装了长达70m的飞行甲板。根据计算,当军舰航速在21节左右,风速在25节以上时,飞行甲板上气流的相对速度与“小狗”号战斗机的降落速度相当。英国皇家海军飞行中队队长EH邓宁驾驶“小狗”号战斗机在“暴力”号战列巡洋舰一侧平行飞行,最后操纵飞机侧滑至舰桥前,此时飞机仿佛悬停在甲板上方。 当他关闭油门时,甲板上的同事们用力拉动飞机,舰载战斗机降落帆船的测试终于成功。1918年3月,英国海军完成了真正航空母舰研制中最关键的一步。在“暴力”号战列巡洋舰测试时安装在舰桥前的飞机着陆甲板,在经过改进后重新安装在舰桥后方,并安装了横向阻拦索。当然,这还很原始,与现代航空母舰相比,缺少很多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军舰本身,也需要经过特殊设计。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舰载战斗机有德制汉莎-勃兰登堡系列舰载战斗机,其中最优秀的型号有KDW、W.12、W.29等,尤其是W.29舰载战斗机,装备两挺固定的潘道机枪和一挺可移动的帕拉贝鲁姆机枪,分别由飞行员和炮手操作使用,是当时威力很大的舰载战斗机。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斗机在战争中也经历了三年多的血火。一战末期生产的战斗机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飞机由双翼机发展到单翼机,由布木结构发展到全金属结构,由开放式座舱发展到封闭式座舱,由固定式起落架发展到可收放式起落架。飞机的动力装置——活塞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提高到135kW,飞行速度达到200-300km/h,升限提高到6-7km,航程达到440km。协同机枪作为攻击武器得到广泛应用,有的飞机配备多达4挺甚至6挺机枪,专用航空机枪也研制成功,甚至发展了多管机枪,有的还装有原始的电点火火箭。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机在设计理念上还不够成熟,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和飞行员的感受进行改进(很多飞机设计人员本身就是飞行员),因此战斗机非常不完善,座舱内没有制氧机和加热装置,也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救生降落伞。而作为战斗机的心脏——发动机,虽然研制成功了旋转气缸的活塞发动机,但这种气缸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大多数飞机的发动机都是混血儿,是在汽车发动机的基础上稍加改进而来的,零部件主要由铸铁、钢锻件、铜块、铜板等制成,体积大,重量重,但功率小,即使是功率为0.735kW的发动机,平均重量也要4.5kg。如此重的发动机装在布木结构的飞机上,实在是吃不消。 发动机周期性点火形成的振动,不仅经常会击穿发动机安装架,有时甚至会使单薄的飞机解体,因此战机的可靠性很差,但它们的出现和经受实战的考验,为后续性能更优异的新型战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斗机的出现不仅仅是在飞机上安装固定的机枪,这对于空对空气射击而言,这对于军事飞机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是航空技术的整个开发空气的空气不再限于地面上的防空枪支。最有前途的飞行员成为战斗机飞行员。 战斗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迅速成为空军设备中最重要的战斗机类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刚刚开始表现出其优势,但它已经以长期的战略视野吸引了一些军事理论家,但在1920年代的世界中。一个接一个,包括全金属的单翼结构布局,可伸缩的起落架,密封的驾驶舱,承载的皮肤结构技术,可变的螺距螺旋桨,​​航空无线电技术和自动驾驶仪。在性能方面,双台球开始下降,采用了越来越多的单板结构。 简而言之,在1930年代后期,尽管在此期间,军事航空发展缓慢,但在整个航空技术的进步中,军事航空的发展缓慢,但一些先进的航空技术被引入了军用飞机,并且一些具有更好性能的战斗机。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飞机的出生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航空业和空军设备落后于欧洲,在1917年4月,美国正式宣布了轴心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音公司独立开发了双翼飞机单人座战斗机,该战斗机于1929年6月被海军接受审判,后来命名为基于F-4B的战斗机。

在成功制造P-12战斗机之后,波音公司当时设计了最先进的P-26战斗机。速度和天花板曾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沙皇俄罗斯的航空业极为落后,只能在10月革命后设计的模型。最快的”。I-15的最高速度为360 km/h,是双翼结构,出色的可操作性,并且在1 km的高度上只需要8秒钟才能圆圈。攀升速度为139m/s,天花板超过9km。在飞行绩效和技术性能,尤其是垂直速度和水平机动的范围中,它的尺寸几乎是firte and-nimie the World the World the World the World of World of World of World的范围,它是iS-4的范围。仅)。 它的外观具有厚实的鼻子,圆形的机场,较低的单翼和可伸缩的起落架。因此,在实际战斗中,使用了两种类型的飞机,首先使用了两种类型的飞机,首先要赶上敌方飞机,并钉住其活动,然后乘坐双翼飞机,然后摧毁了I-15和I-16战斗机单元是M-25径向气冷发动机。 车载武器是两把7.62毫米协调的机枪。

1936年1月,飞机设计局将I-16修改为I-16-24,该I-16-24的速度为550 km/h,使苏联成为世界顶级航空国家之一。

日本是武装部队的发展,以确保军事飞机的需求是如此。 1930年代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海军航空也是日本制造的第一个全金属单板战斗机。

在1930年代由世界各地制造的战斗机中,也应该提到英国制造的战斗机,这是当时最大的,最强大的战斗机。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抵抗战争中,武汉空战,广东北部追捕战和南部广西空战。

1.3活塞发动机战斗机的顶峰

1939年9月1日,德国空军突然在1小时内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罢工,德国军队越过边境,揭示了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在德国进行大规模空中袭击的第一天,甚至在柏林的数千架战斗机在空中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德国空军投资的主要战斗机是ME-109战斗机(如图1-6中),这是一个没有括号的机翼,这是一个较大的速度,这是一个强大的速度,这是一个较大的速度,这是一个强大的速度。 它还具有良好的控制,良好的移动性,易于制造,低成本,短生产周期和简单的地面维护(例如40分钟以替换发动机。本质的动力设备是由Dalem Benz制造的DB.601发动机。最大的扁平飞行速度为578km/h(原型ME-209V)(原型ME-209V)(原型ME-209V)已安装了7台测试比其他国家/小时最快的战斗机。当德国的“沙漠狐狸”在北非的“沙漠狐狸”时,最大的增加率是16.6m/s。

ME-10的改进是ME-10(即BF-100),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双发战斗机。战后。

ME-109的接替者是FW-190战斗机,这是由德国Fochu wulff飞机在1939年成功开发的。它发射“ VI战斗机力量”。

图1-6 ME-109战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德国正在与英国制造的“吐口水”战斗机竞争。

与德国ME -109战斗机相比,“ ”战斗机的飞行始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考虑,最大速度为636公里。可以实现。

在1940年的夏季和秋季,英国的皇家空气和海军的“燃烧”战斗机与肩膀 - 英国的肩膀 - 往返战斗机,“飓风”战斗机是第一个批评者,但是,这是第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入到国际飞行器的境地,并持续了众多。 。

“飓风”战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英国布里斯托尔飞机制造工厂开发的双重多用途多功能战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还创建了一项“蚊子”战斗机。

图1-7“ ”战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东部阵线上,它主要是由苏联开发的战斗机。

雅克战斗机以其设计师和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 的名字命名。

-3战斗机是根据1943年的-1战斗机在14.85m2的区域中开发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雅克设计局的最后杰作是1942年底的雅克-9战斗机(如图1-8所示)。 。

拉力赛的战斗机是苏联的另一个战斗机,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雅克一样,它以其大的力量,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 ,在莫斯科卡加林空军研究所永久展出。

图1-8 -9战斗机

图1-9拉动-7战斗机

Pull-3战斗机由整个木材制成。

RAT-5战斗机于1942年成功开发。它是使用Aш-安装的,最高速度为549 km/h,攀升速度为167m/s,最大载荷为644km。

1944年,1944年,苏联使用全金属结构创建了LA-9战斗机,并且可以说,Aш-82OM冷却发动机的安装可以说是轻巧和高可靠性的攻击能力。

当欧洲战场强大时,太平洋也在战斗。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发动了对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的袭击,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的前奏。

为了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气控制,日本已经开发了几个战斗机,例如“ Ki-84),1型“ Ki-43”,类型2“龙”(KI-45),“ A5M),“零”(Zero),“零”(A6M)(A6M)(请参阅图1-10他们最著名的是“零”类型(A6M)战斗机和1“ KI-43)战斗机。

图1-10“零”类型(A6M)基于载体的战斗机

“零”(A6M)的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的主要战斗机。 2600,它被命名为“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零”类型(A6M)战斗机总共开发了15个型号,并生产了10430。2.5H武器是2室20mm - - 和2架刺痛的12.7毫米12.7毫米口径机枪。

尽管在战争的早期,“零”(A6M)的战斗机在炮兵嘴下很少。六种“零”类型(A6M)载体的战斗机也受伤。

1英寸Ki-43)战斗机是由中岛飞机工厂开发的日本军队的战斗机。“ 97”战斗机的最高速度为489公里/小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生产了5878飞机,像日本人的陆军一样,在空中保护了空中保护的日本陆军,与日本军队提供了空中保护,并在早期提供了空中保护。

从1942年到1945年,美国战斗人员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飞机作战,主要包括F-4F,F-4U,F-6F和其他基于运营商的战斗机以及P-38,P-40,P-40,P-47,P-51,P-51,P-61和其他战斗机。

F-4F“野猫”载体的战斗机是美国的第一个单翼式战斗机。

F-4U“海盗”载体的战斗机是1941年美国第一代全生单翼单翼战斗机。机架是美国基于载体的战斗机数量最多。

F-6F“地狱的猫”(也被翻译为“邪恶的女人”或“泼妇”),基于载体的战斗机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基于F-4F载体的战斗机,相互补充。

P-38“闪电”战斗机(如图1-11所示)是洛克希德设计和制造的第一个大型单人座战斗机,垂直尾巴尤其指出,P-38“ ”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了第一个三点起落架的设计。遗憾的是。 它炸伤了所有六名“零”战斗机的护送,击落了山本的五十六十六座地线,并向的五十架箭头报告了突袭珍珠港的56箭。

图1-11 P-38“闪电”战斗机

P-40的“战鹰”战斗机(如图1-12所示)是1938年10月下旬开发的双发单人手枪,这也是公司的“ Eagle”系列战斗机的最终模型。美国政府租用了一项炸弹集团,由日本的“零”战斗机陪同,以损失50架飞机并牺牲了9架飞行员,以代价牺牲了286架日本飞机的光荣记录,破坏了日本空军的神话。

图1-12 P-40“战鹰”战斗机

P-47的“雷电”是由共和党公司开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重型战斗机,根据美国陆军空军的要求,这是完全消化欧洲战斗机的基础,最大速度为640km/h。 B-17的 Cloud 高度,这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最多的Yach 高度。

P-51“野马”飞机(如图1-13所示)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的最好的战斗机。 13公里/小时,最大负载可用,攀爬率为135m/s,最大4或6为12.7mm。

图1-13 P-51“野马”战斗机

P -61“黑寡妇”战斗机是由制造商在1941年根据美国军队航空的渴望而开发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将活塞引擎作为动力设备的战士大大改善了德国成功的ME-109R战斗机,尤其是德国,创造了最高的记录。

后来,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飞机的飞行次数接近关键的马赫(即飞机表面的最大速度接近当地的声音速度,飞机的某些部分的气流实际上是在当地的超声波速度),并且在飞机上通过摇滚的速度与空调相互作用。随着飞行马赫的数量,升降机和俯仰扭矩迅速下降。

但是,使用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促销功率通常是通过飞行速度的增加而采用的。由于技术限制,因此提供了少量的推动力,轻巧的重量和高功率。

总而言之,带有螺旋桨活塞发动机的战斗机不可能执行高端和超声波速度以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

1.4喷气式战士的出现和发展

1.4.1亚洲速度快速战斗

喷气式飞机是在“缓慢燃烧”中使用燃料的推力,使其已知数千年的ME-262战斗机原型测试飞行首次成功,直到1943年5月。

ME-262双发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战斗战斗机。或最好的飞机使用冒险的油门潜水攻击策略。 。 只生产了大约1400人,第三帝国被完全击败。

1937年4月12日,英国的燃气轮机和涡轮机的开发与1941年5月15日成功开发了。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要安装了两个涡轮机,单个推力为8.8kn,最大飞行速度为794公里/小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还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喷气式战斗机。

P-80(即F-80)“流星”战斗机是美国开发的第二种喷气式战斗机,而F-80机器配备了第一台喷气式战斗机。

实际上,从1942年,德国的Messe 飞机工厂在1942年成功开发。因此,在潜水后,人类的历史首次在5公里处飞行。 p-51“野马”战斗机。 ME-163“彗星”战斗机被击落,当时ME-163战斗机没有力量和防御能力。

1.4.2真正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真正实用的第一代战斗机首次出现在苏联和美国,随着冷战的加剧,随着两个营地的领导人的发展,它成为了继续将喷气式飞机升至其顶峰的主要国家。

1946年,世界第一代相对成熟的喷气式战斗机开始发射,包括雅克15的苏维埃,MIG-9,MIG-15和美国的F-84“ ”,Fy-1“ ”,F-86“ f-86”,F-86“ BID” BID SWORD,以及其他类型的机器,将Jet the Erain和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 the Jet。进入喷气时代后互相战斗。

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作斗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自己的优势而战,1946年3月,他们指示了主要的国内飞机设计局,以开发光线和动员的 Speed Jet 。

米格-15型战斗机以其研制的设计局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的两位设计师名字的头两个字命名,北约国家称其为“柴捆”。该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46年,1947年6月2日,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1948年底交付空军使用。著名的米格-15比斯型机于1949年投产,至1950年底,米格-15比斯型机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据报道,各型米格-15机产量合计超过16500架,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米格-15型战斗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的第一代实用喷气式战斗机,将当时先进的气动原理与喷气发动机机动力进行了科学的结合,飞机获得了良好的高亚声速性能。因此,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生产的所有螺旋桨战斗机和不成熟的喷气式战斗机比较,米格-15型机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高空、高速性能有较大改善。该型机的机翼为后掠中单翼(后掠角35°),机身为椭圆形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前三点式起落架。该型机的动力装置为1台推力22.24kN的Рд-45型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最大起飞重量,最大平飞速度/h(高度11km),实用升限,最大航程,续航时间3h。飞机有优良的加速性能,如从飞行马赫数0.7加速至飞行马赫数0.95,仅需1.1min。机载武器为1门Н-37型37mm口径航炮和2门НС-23КМ型23mm口径航炮,炮弹200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底装备苏联生产的米格-15型战斗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米格-15型战斗机,有力地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空军”的嚣张气焰,涌现出了赵宝桐、刘玉堤、王海和张积慧等一大批战绩卓著的战斗英雄。赵宝桐驾驶米格-15型机(如图1-14所示)击落、击伤了9架敌机,张积慧也以该型机投入作战,一举击毙了美军号称“空中英雄”的王牌飞行员戴维斯。据统计,在朝鲜战争中,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共击落了“联合国空军”330架各型飞机,其中包括F-86型喷气式战斗机221架。这使得当时的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得不感叹,“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图1-14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和他的米格-15型战斗机(25号)

F-86“佩刀”型喷气式战斗机(如图1-15所示),是北美航空公司在借鉴德国后掠翼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美国第一种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1945年开始设计,1947年10月首次试飞,1949年开始服役。该型机在机身中段安装1台J47-GE-1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机头有进气口。该型机为全金属机身,后掠翼,可收放起落架。机头装有6挺12.7mm口径机枪。最大飞行速度/h,实用升限,正常巡航航程,作战半径856km。

在朝鲜战争中,F-86型机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空军”唯一能够与米格-15型机周旋的美国造战斗机(但在战争中,该型机还曾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活塞式战斗机击落过)。与米格-15比较,F-86的最大平飞速度(1948年4月25日试飞时,其飞行速度超过了声速)、滚转速度、俯冲和减速性能较佳,作战半径也较大,但在爬升率、升限和大迎角失速等方面均逊于米格-15型机。虽然在中、低空,两型战斗机的盘旋性能不分上下,而在高空,F-86型机就不如米格-15型机。因此,在空战时,F-86型机常在中、低空游弋,企图诱使米格-15型下降高度与之交战。此外,该型机的机载武器威力也不如米格型机大,虽然带弹量和射速都较大(6挺机枪齐射,每秒钟可发射120发子弹),但弹头威力小,就是被其攻击命中,也只是击伤罢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米格型机仍能带伤安全返回基地,经过修补,被击伤的飞机又可重上蓝天投入作战。相反,F-86型机一旦被米格-15型机击中,飞机大都被彻底击毁。

图1-15 F-86“佩刀”型战斗机

F-86型喷气式战斗机是美国、北约国家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空军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装备的制式战斗机,朝鲜战争以后,美国根据实战的经验教训,先后进行了多次改进,分别发展了D、F、H、K和L等改型。在D、H、K和L等改型机上安装了机载雷达,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全天候喷气式战斗机。D型机上还安装了当时先进的相遇航向系统,武器系统则由火箭弹取代了航炮,加装了加力发动机,是F-86系列机中速度最快的。1955年,美国空军更在F-86K上装备了AIM-9B“响尾蛇”型空空导弹,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携带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的载机。

F-86型机还被不少国家引进生产,仅加拿大就生产了1815架,但其动力装置改为推力更大的奥伦达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德国和意大利合作制造了F-86D的改型——F-86K,机载武器改为4门20mm口径航炮。澳大利亚也引进生产,将机载武器改为2门30mm口径航炮,动力装置安装英国的阿冯型喷气发动机。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改进其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同时,苏联也积极分析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使用的情况,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15比斯的基础上,研制了性能更先进的高亚声速战斗机——米格-17型喷气式战斗机。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和美国还分别研制和装备了雅克-15、米格-9和F-84“雷电”、FY-1“泼妇”等型亚声速喷气式战斗机。上述飞机均在1946年开始试飞,都采用平直梯形机翼布局,最大飞行速度在800~900km/h。雅克-15是在原来雅克-3型活塞式战斗机的基础上,在机腹部改装了1台从德国缴获的尤莫-004B型喷气式发动机,并在机头设置了进气道而成的。米格-9型机安装两台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较快,是苏联第一种投入较大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但该型机的作战半径较小。总的来说,苏联上述两种飞机的产量都较少,服役时间也较短。F-84“雷电”型战斗机由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研制,共生产了4457架,曾参加了朝鲜战争。以后发展成F-84F“闪电”型战斗轰炸机,北约国家曾大量装备。

20世纪50年代初,其他著名的全天候亚声速喷气式战斗机还有法国的“兀鹰”(曾向以色列输出)、苏联的拉-15、雅克-17、雅克-23系列和加拿大的阿弗罗公司制造的CF-100等型战斗机,其中CF-100型战斗机发展了5种型号,也曾向以色列出口。上述飞机都安装两台发动机和大功率雷达、自动驾驶仪,机载武器除航炮外,还有空空火箭。

1.4.3 突破声障——超声速战斗机迅猛发展

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冲破了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给飞机高速飞行带来的桎梏,其强大的推力使战斗机速度突破了声障的限制。但战斗机如仅依靠大推力来提高飞行速度,要进行有效操纵是非常困难的,更难以遂行空战任务。要使战斗机真正有效地突破声障进行超声速飞行,必须在增加发动机推力的同时,采取能有效地降低跨声速阻力的各种气动措施——主要是后掠翼和面积律。

后掠翼,即机翼各剖面沿展向后移的机翼,这种机翼的外形特点是其前、后缘均向后掠。它对战斗机克服声障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35年于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五届沃尔塔高速飞行学术会议上,德国科学家阿道夫·布施曼就提出了后掠翼概念和理论。他认为后掠翼更适合高速飞行:向后倾斜的机翼,垂直于其机翼前缘的相对气流的有效速度较小,能有效减少空气压缩性对气动特性的影响,推迟激波产生,降低激波强度,减小激波阻力,延缓跨声速特有的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使飞机的跨声速性能有所提高。布施曼的想法没有得到与会人员的重视,但德国在1942年首次试飞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上,成功地采用了后掠翼的机翼,最大平飞速度达到884.88km/h。以后,苏联和美国研制的高亚声速和低超声速战斗机大多也采用了后掠翼机翼结构,如米格-15型机和F-86型机就是采用后掠翼机翼设计。

面积律包括亚声速面积律和超声速面积律,是关于飞机在跨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其零升波阻力与其横截面积沿纵轴分布的关系的规律。跨声速面积律指飞行马赫数接近1时,飞机机身—机翼组合体的零升波阻力和与其有相同横截面积纵向分布的旋成体的零升波阻力相当,与组合体外形无关。它是1952年由美国人RT惠特科姆在进行风洞试验时发现的。超声速面积律是1953年由美国人O.琼斯提出的,其内容为超声速飞行时,飞机的零升波阻力主要取决于其马赫平面(以飞机机身纵轴上任一点为顶点的马赫锥的切平面)在360°范围内所切割的飞机截面积的积分平均值的纵向分布,与组合体外形无关。根据面积律设计飞机,可以降低波阻力,提高跨声速、超声速飞行性能;还可以导出估算波阻力的简化方法。跨声速飞机设计成蜂腰形机身结构,就是应用面积律的实例之一。

在喷气发动机研制成功和后掠翼、面积律等基本航空理论研究获得突破以后,超声速战斗机相继问世,战斗机飞得越来越快,飞行速度为马赫数2的战斗机在美、苏两国空军部队服役。与此同时,当飞机飞行速度达到马赫数2时,机身温度就会升高至100℃以上,某些部位可能高达200℃。当速度进一步达到马赫数为3时,飞机的某些部分温度可能会升至500℃,这时飞机上的金属蒙皮被加热成暗红色,乃至熔化烧毁。而随着温度的升高,飞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断降低,乘员和机载设备也难以正常工作。这是战斗机作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飞行时,由于气动加热而引起的热障现象。克服热障比克服声障办法少一些,主要是采用耐热性能较好的钛合金等材料和特殊的结构形式,如在蒙皮处设隔热层,用冷却剂散热,用传热性能好的材料吸热,进行吸收式热防护、辐射式热防护等。但采取这些措施都会使飞机增重和提高成本。

在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问世以后,以美、苏两个航空大国为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陆续发展了第一~第四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即第二~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

20世纪50年代初,美、苏两国第一线战斗机的发展,都力争“3个最”:速度最快、高度最高、航程最远。其中,能够进行持续超声速平飞,是他们竞争的首要目标。

继F-86型机之后,美国开始研制并生产F-100“超级佩刀”型战斗机(如图1-16所示)。F-100“超级佩刀”型战斗机既是美国也是世界第一型实用的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曾参加越南战争,在战争中主要遂行空中掩护和对地攻击任务,是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机型之一。该型机为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原型机YF-100A型机于1953年5月25日首次试飞,1954年9月开始装备部队。机翼前缘后掠角45°,动力装置为1台J57-P-21A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75.4kN。武器装备为4门20mm口径机炮,备弹800发,2~4枚“响尾蛇”空空导弹、2枚“小斗犬”空地导弹、火箭弹或炸弹。飞机空重,最大飞行马赫数1.3,实用升限,最大爬升率71m/s,最大航程(带两个副油箱)。

在美国加速发展其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即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同时,苏联也在倾全力研制更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米高扬设计局曾在米格-15比斯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性能更为先进的高亚声速战斗机(米格-17)。在美国YF-100A型样机首飞4个月以后,即1953年9月18日,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研制的苏联第一种超声速战斗机——米格-19的原型机依-350型机也开始进行首飞。机翼前缘后掠角55°,动力装置为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推力25.5kN(加力推力31.9kN),最大飞行马赫数1.355(/h),起始爬升率为115m/s,实用升限,转场航程。诚然,米格-19型机的跨声速性能要好于超声速性能,尤其在中、低空具有良好的爬升性能和机动性能,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的典型代表,成为东欧、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空军的标准装备,总产量超过10000架。

图1-16 F-100“超级佩刀”型战斗机

在美、苏两国开发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同时,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着类似的研制工作,其中法国的“神秘”型战斗机比较著名,它是由法国达索·布雷盖公司研制的一种后掠翼单座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机。后来,达索·布雷盖公司在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神秘”型战斗机不断改进,发展了多种改型和性能更为优越的“超神秘”型战斗机,并为日后研制“幻影”系列战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F-100和米格-19等型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都采用后掠机翼,动力装置为带加力燃烧室的喷气发动机,并装有雷达瞄准具,主要武器装备为航炮和空空火箭。

中国从1958年3月开始仿制米格-19型机,同年12月19日首次试飞,1962年开始交付部队,中国使用的代号为F-6型单座双发超声速战斗机(即歼6型歼击机,如图1-17所示)。这是中国,也是亚洲国家制造的第一型超声速战斗机。该型机为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装有背鳍,对称双弧高速翼型机翼,机身后下部装有腹鳍。前三点起落架,两台涡喷6(WP6)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25.5kN(加力推力31.88kN)。武器装备为3门30mm口径航炮,备弹210发;机翼下可挂空空导弹。飞机空重,最大使用过载8,最大平飞速度为飞行马赫数1.35,巡航速度960km/h,实用升限17500~,最大爬升率180m/s(高度5km),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带副油箱)。该型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不仅是中国空军20世纪60~7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机型,还曾向许多国家出口。

图1-17 F-6型战斗机

在首批实用型喷气式超声速战斗机中,中国生产的F-6型战斗机可谓战绩辉煌。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国土防空作战中,F-6型战斗机曾多次击落入侵中国领空的侦察机和战斗机。西方观察家认为,该型机的机体制造工艺极高,在低空机动性能方面,超过了当时除F-86型机以外的所有亚洲国家装备的任何型号战斗机,其爬升率甚至优于米格-21和F-104型战斗机。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F-100型战斗机之后,很快便出现了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即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与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速度方面。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因进气道的设计构造尚不合理和完善,当战斗机在高速飞行时,不仅遇到较大的激波阻力,而且大量气流从进气道唇口处溢出,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马赫数只能在1.3左右。20世纪50年代中期,飞机设计师发明了在进气道内安装激波锥和调节板的技术,从而解决了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高速飞行时产生激波阻力和喷气发动机推力损失严重等制约飞行速度的瓶颈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诞生了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倍声速的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另外,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普遍采用小展弦比机翼、三角翼或可变后掠翼,更适应高速飞行,并获得较高的推重比。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更加先进,普遍装备第二代雷达和空空导弹,有的甚至装备有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但都保留了经过空战实践证明必不可少的航炮,空战能力比第一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有了较大的提高。典型的第二代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有美国的F-4“鬼怪”、苏联的米格-21和法国的“幻影”-Ⅲ等型。

世界上第一种超声速两倍的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F-104“星”型超声速轻型战斗机(如图1-18所示),它是美国接受朝鲜战争经验教训而专门研制的制空战斗机,其设计突出轻便、高速、爬升率高、机动性好等特点。该型机的研制始于1951年,1958年开始批量生产。F-104型机安装1台J79-GE-11A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加力推力70.32kN,飞机空重,最大速度飞行马赫数2.2,实用升限,最大爬升率(海平面)250m/s,作战半径370~,转场航程。

图1-18 F-104“星”型战斗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