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12个一线,实时记录河北脱贫攻坚进展成果
“只要有信念,黄土就能变成金子!”
编者注
“只要有信念,黄土就能变成金子!”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望太行山深处的农民,在这里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牢记嘱托,奋力追梦。7年来,河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幸福家园。
2019年12月3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边远山区7周年之际,河北日报派出12名全媒体记者深入张城坝、太行山区、黑龙港河流域、脱贫攻坚热线,记录了一个又一个“黄土变金”的感人故事。
从《脱贫攻坚·河北的一天》这组报道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全省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脱贫攻坚的可喜成绩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敬请关注。
12月30日上午,骆驼湾戏台前,村民们敲打着巴王鞭,跳着欢快的秧歌,迎接新年的到来。记者赵海江摄
保定市富平县骆驼湾村
民宿旅游激活小山村
□记者 赵淑华 徐华
12月30日早晨7点半,保定市富平县骆驼湾村迎来了晨曦。
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47岁的陈三妮来到富宇公司骆驼湾民宿旅游公司食堂,享受一顿令人羡慕的员工早餐。
陈三妮的母亲是七年前和习近平总书记聊过的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父亲是村民陈德银。一家三口现在都是骆驼湾村民宿旅游公司的员工。陈三妮和丈夫以前都在外打工,工作生活都不稳定。8月底,听母亲说公司又招员工了,他们赶紧抓住机会回来了。
走在村里新修的街道上,她既熟悉又陌生。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扶贫工作之前,村里到处都是黄得刺眼的土坯房,每户人家之间的小路都窄得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尤其是石头和黄泥砌成的房子,一下雨就漏水。每次下雨,她都会紧张地打电话回家:“妈妈,我们家的房子又漏水了吗?”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新房子,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道路,建起了超市、年画馆、蘑菇温室、苹果园。家里,父亲给他们买了新床、新柜子,里里外外一切都变了。
陈三妮现在是骆驼湾民宿的一名环卫工,父亲负责民宿的花草打理,母亲负责公司保洁,两人工资每人2100元,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一日三餐。
富宇公司骆驼湾村项目运营人齐建介绍,骆驼湾民宿产业自今年5月开放以来,人气火爆,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民宿旅游产业给骆驼湾村带来多重效益:公司转让村民闲置房屋70余栋,每平方米年租金100元,三年租金一次性付清,这是村民的第一笔收入;村民能在公司上班,拿到工资,这是第二笔收入;民宿旅游还给超市、餐饮、土特产销售等带来了生机,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齐建说,骆驼湾民宿项目共有员工90余人,其中骆驼湾及周边村村民68人,还有县里来的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担任导游、电动车司机、会计等职务。
谈及女儿回来工作,唐宗秀满脸幸福。她说,2016年新房盖好时,她以为幸福已经结束,没想到女儿现在又回来在自己身边工作。她连连感叹:现在的时代真好,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
保定市富平县顾家台村
“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真是太棒了!”
□记者寇国英 郝东伟
折叠、裁剪、缝纫……在缝纫机的“咔哒”声中,保定市富平县顾家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瑞凤和工友们忙碌起来,一个个袋子在她们手中迅速成型。
12月30日上午8点,顾家台村东头箱包厂生产车间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太好了!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人。”感叹日子好过的同时,李瑞凤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她负责做包包的“油边”工序,熟练地将包包在油箱里提起、卷起,一个个包包把手变得油亮润泽。
就在7年前,李瑞凤还在为养家糊口发愁。丈夫患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失败后留下后遗症,不能干重体力活。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为了照顾家庭,她不能出去打工,生活过得很拮据。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顾家台,与村干部、村民座谈会,商讨加快脱贫致富的办法,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帮助村民早日过上好日子。当时,顾家台村有150户、350人,其中贫困户110户、270人。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精准部署脱贫攻坚,2015年9月,顾家台村从白沟引进了箱包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李瑞峰听到招工好消息后,立即报名。刚上班时,包袋厂请了技术精湛的师傅进行培训,一个月后,李瑞峰就掌握了加工包袋的技能。“我记得第一个月挣了1500元,发工资那天,我到镇上买了2斤猪肉,全家吃肉丸子饺子。”李瑞峰笑着说。
距离李瑞峰工作地点不远,来自顾家台的村民方海英正熟练地在桌子上翻着袋子。她负责抚平袋子的内衬,然后交给缝纫工人。“每个月能拿到工资和奖金,还能分到豆油和大米。”方海英对自己的工作也很满意。目前,村里有18名妇女在这里就业。
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果说,7年来,村里产业兴旺,就业岗位增多,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挣钱,再也没有流落街头的闲人了。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980元增加到2019年的16109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木滩村
第一书记用真诚脱贫
□记者贾楠、米彦泽、李彦红
“你们用脚步丈量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脚下的泥土越多,心里的真情就越多……”
12月30日上午10点15分,在石家庄举行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当主持人动情地宣读评委会给孙国良的获奖感言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孙国良站起身,稳健地走上领奖台,接过证书,向观众鞠躬致谢。
此时,在孙国良担任首任村书记的张家口市阳原县四十木滩村委会,一场“学校+村庄+家庭”三方教育联谊交流活动刚刚结束。得知轮到孙书记领奖后,村民们并未散去,而是自发聚集在一起,拿出手机观看颁奖典礼上发来的视频和图片,分享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孙书记真是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了。你看,今天的交流活动还是孙书记去世前安排的,让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管理村里的留守儿童。”看着孙书记领奖的视频,70多岁的村民杨兆文不停地用袖子擦着眼泪。
杨兆文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生活不能自理,几亩玉米地是夫妻俩唯一的经济来源。孙国良了解情况后,亲自上门找杨兆文,动员他到大棚干活。为了让他边干活边照顾妻子,孙国良给杨兆文“特殊照顾”,按小时计酬。去年,杨兆文光是在大棚干活就挣了8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和蔬菜大棚分红,收入过万,成功脱贫致富。
四十亩滩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全村132户人家,贫困户有79户。2016年2月24日,河北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国良进村帮扶。他出资金、出力,带领工作队、村“两委”制订计划、谋划项目,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柴火鸡养殖和光伏发电,为四十亩滩村铲除了“致贫根”。去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600元增加到8000多元。
今年,村民士气大振,在孙国良的带领下,奋力新建蔬菜大棚30座。
在石家庄领奖的同时,孙国良心里还惦记着村里的事。离开颁奖现场后,他直接去了省农科院。“村里大棚蔬菜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没有专家指导不行,我想请教省里更多的专家,为村里大棚蔬菜产业把把脉。”
12月30日,德清源(威县)黄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鸡蛋拾荒者在鸡蛋仓库流水线上工作。记者赵永辉摄
邢台市魏县沙河王庄村
“金鸡”下“金蛋”,连年分红
□记者 王永辰 邢云
12月30日上午11点半左右,一辆满载20多万枚鲜鸡蛋的卡车驶出河北省河北省河北省德清源(威县)黄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区,几分钟后上了高速公路,直奔北京市场。这些鲜鸡蛋蛋壳上印有品牌、生产日期、追溯码,不仅在京津地区畅销,就连贫困户也称之为“金蛋”。
“德青源”是我国蛋品行业的知名品牌,2016年在魏县成立,当年10月投产。“园区的运营模式是史无前例的,是国务院扶贫办首个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园区党支部书记刘伟华从北京公司总部来到魏县,亲眼见证了“金鸡”的成长。简单来说,“金鸡”的模式就是“国有企业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收益”。
距离“德清源”公园仅四五百米的地方,就是曾经的贫困村——沙河王庄。张元成的父母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长年卧床不起,生活十分艰难。2016年,张元成的妻子煤气中毒,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张元成的肩上,他整天忧心忡忡,抬不起头。
转折点来自于“金鸡扶贫”。
村支书张元华告诉张元成,德青源工业园投入了一笔扶贫资金,他父母成了“优先股股东”,每年都有保底分红。张元华还解释道,贫困户拿到的扶贫资金,用完就没了,但投入的分红可以分很多年!
张元成将两亩地流转给德青园,在村委会和古贤乡政府的帮助下,园区让他当了一名保安。“干一天,休息一天,既能赚钱,又能养家糊口。”一家人每年能得到1000元的分红和1800元的土地流转金。除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他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2017年底,老人脱贫致富。
园区专门设立了保安、保洁等贫困户关爱岗位,目前已带动就业1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
得益于这只“金鸡”,2018年沙河王庄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1万元以上。
“这只‘金鸡’在不少贫困地区已经开始下‘金蛋’了。”刘伟华统计,除了河北省广平县、涞源县外,“金鸡”模式已在全国30多个贫困县复制推广。今年10月,魏县“金鸡”扶贫项目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称号。
12月30日,饶阳县西照市村党支部书记孙福斋(右一)和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左一)来到孙宽良父子的西红柿棚检查西红柿长势。记者焦蕾摄
衡水市饶阳县西朝石村
父子接力温室升级
□记者 焦蕾 马璐
衡水市饶阳县西照市村孙宽良是种菜老手,他的儿子孙斌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种起了大棚蔬菜,但怎么种菜,一直都是父亲说了算。
但前不久,孙斌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大棚蔬菜科学栽培讲座,回来后把父亲刚刚铺好的地膜全部撕掉,声称要用新方法铺地膜。从未吵过架的父子俩就此闹翻,孙宽良气得好几天没进大棚。
12月30日中午,孙宽良听说温室里的番茄苗不仅长势良好,而且没有病虫害,他终于坚持不住了,便悄悄掀开温室厚厚的棉布帘子,蹲下身子爬了进去。
温室里,半个月前种下的番茄苗已长到膝盖高。孙宽良蹲下来看茎、数叶子,心里暗自赞叹:“这种新覆盖方式,防病虫害果然有效。”
按照孙斌学到的新方法,地膜不是盖在秧苗上面,而是笔直地铺在两行秧苗之间的沟里。就在孙宽良沿着沟仔细研究的时候,孙斌走进温室说道:“爸,以前我们种的蔬菜容易发病,主要是因为湿度大。这种新方法,可以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怎么样,听我的说对吧?”
“现在最重要的是科学种植,我一个老手说不准。”孙宽良坚信不疑。
孙宽良父子从2014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那一年,饶阳县精准识别了贫困户、贫困村,孙宽良家也在其中。县里依托果蔬产业优势,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贫困户兴建大棚。孙宽良申请到5000元大棚补贴,建了两座冷棚,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当年他的收入翻了一番,第二年就摆脱了“贫困帽”。
近两年,西照市村把村外700多亩土地规划成100多亩的大棚区,村里从零散的几个冷棚发展到300多座大棚。今年,孙宽良父子利用饶阳县“党建+信贷+金融”服务“三农”模式,获得15万元无抵押贷款,在大棚区再建两座葡萄大棚。管道滴灌、自动卷帘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省工省时。
“爸,党和国家有好政策,您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孙斌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道。
看着即将发芽的葡萄藤,孙宽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12月30日,工人们在邯郸市魏县赵枣林村扶贫微工厂爱心箱包厂制作书包。魏县探索以村建、企业用、乡镇管理、县补助的模式创建扶贫微工厂,让贫困户实现“零距离”就业、微工厂实现“零风险”生产、村集体实现“零投入”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扶贫微工厂156家,带动25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记者石胜泉摄
邯郸市魏县前大磨乡赵枣林村
Love Bags 有很多暖心故事
□记者乔彬娟
12月30日下午,在位于邯郸市魏县千大木乡赵枣林村南的一家扶贫微工厂里,身穿浅色围裙、手抱一叠书包的李爱玲正在与一名员工交流。
这家扶贫微工厂名叫“爱心包袋厂”,李爱玲是赵枣林村人,王俊波是隔壁连枣林村人,两人是一对80后夫妻,是爱心包袋厂的老板。
王俊博和李爱玲此前曾在邯郸、北京等地打工。2013年,头脑灵活的王俊博和李爱玲决定在家乡开办一家包袋厂,取名“爱心包袋厂”。当时,哥哥家里的几间空房子就是厂房。
2017年,魏县采取村建、企业用、乡镇管理、县补助的模式,创新打造扶贫微工厂,赵枣林村还在村南林地上建设了两座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
建车间不需要成本,雇佣贫困户、购置设备还能享受补贴……2018年5月,县里出台的各项扶贫微工厂优惠政策,促使王俊博把爱心包袋厂搬到了这里。
今年60岁的张海莲是该厂的老职工,她说,几年前丈夫生病了,干不了重活,家里也因经济困难而陷入贫困。“厂里没有嫌弃我,还给我安排了工作,现在我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前年家里就脱贫了。”
赵枣林村孙薇薇边忙边告诉记者,以前她家靠丈夫一人挣钱养家,被评为贫困户。2018年,两个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就来到箱包厂打工。“厂里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有20多户,现在都脱贫了。”
12月30日下午,承德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讲师李伟(中)来到灯溪村许建东家,教他和妻子如何拍电商照。记者田明摄
承德市承德县登上镇登西村
山野菜通过互联网从大山里出口
□记者 尉迟国立 宋平
12月30日,天气严寒,承德市承德县登上镇登溪村最低气温已降至-15℃以下,但村支书徐建东却忙碌不已。
临近春节,正是蘑菇等野生美食的销售旺季,每天的订单量多达几十单,每一单从选材、包装到发货都要经过严格把关。
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抽出时间参加下午村委会举行的电子商务培训。
2018年,承德县成功申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称号。2019年2月,该县与五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这项工作。县里组织的每一次电商培训,徐建东都从不缺席。
邓溪村位于承德县东北部,群山环绕,森林资源丰富,山上盛产蘑菇、榛子、木耳等野生山珍,而这些野生山珍从未被村民视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地薄、路长、收成差,灯溪村148户人家,有22户是贫困户。曾在外打工的徐建东知道,要想增加村民收入,必须发展本地特色。
为了让山珍海味出大山,徐建东想到了利用互联网。他与县里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作,开设了网店,把村里的松茸、肉菇、榛子……十几种山珍海味都放到网上销售。徐建东买了一台烘干机,晒干的蘑菇圆润整齐,菌盖厚实,品相好,很受欢迎。
“在徐建东的帮助下,我采集的各种山珍海味都能卖出好价钱。”卖山珍海味已经成为贫困户陈素琴家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现在全镇90%的村民都把采集到的山珍海味卖给徐建东,货源多了,网上的顾客就多了。徐建东发明了“八宝汤”,就是把八种山珍海味组合在一起做成的。
邓溪村的“八宝汤”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下午3点左右,电商培训班刚结束,徐建东就立即向导师请教。“你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一个商标。”导师李伟的回答简单明了。
“对,这就是关键。”徐建东顿时兴奋起来,他有了新的目标:把村里的野菜打造成互联网上的品牌。
石家庄市行唐县浩腾残疾人创业创新园
大红灯笼高高挂
□记者 潘文静 冯阳
12月30日下午4点,石家庄市行唐县浩腾残疾人创业创新园。
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残疾人创业创新园的扶贫微工厂里一片喜气洋洋。临近新年,他们的灯笼订单也猛增。
转动模具、涂上胶水、贴上红布,一盏灯笼很快就在王利和的手中制作出来了。
“王兄,你手艺越来越好了,不过别忘了带领大家一起进步哦。”前来查看花灯制作进度的贾茹对王礼和开玩笑道。
贾茹是浩腾残疾人创业创新园的园长,自2018年5月开园以来,该园共安置就业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人。
王利和是园区扶贫微工厂彩灯生产线的负责人,今年53岁的他,是行唐县龙州镇东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他却是一手好手工。
如今,越来越多像王利和这样的贫困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稳定收入的就业岗位。
“在我们被风雨侵袭的时候,您为我们撑起了一把温暖的伞,感谢您给我们带来像太阳一样灿烂的阳光……”两天前,贾茹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信中朴实的文字让她深受感动,也提醒她肩上的责任要担起来。这封信的作者是园区内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崔丽英。崔丽英告诉记者:“马上就要过年了,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主任的,就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残疾人创业创新园里的每个人都有一段苦难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时钟倒转七年,靠着帮助残疾人在家做衣服、卖衣服,贾茹一直走在助残扶贫的路上。“让残疾人在精神上站起来。”这个信念让贾茹在困难面前选择坚持。残疾人创业园在全县建成70个扶贫助残手工坊,辐射带动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今年10月17日,第六个全国扶贫日,贾茹荣获全国扶贫攻坚奉献奖。
保定市顺平县北大碑村
“钉子户”成“地方专家”
□记者林凤斌
“你看,你把这根粗壮的枝条去掉,那根细弱的枝条明年就能结果了。修剪的要点之一,就是去强扶弱。”
12月30日下午5时许,在位于保定市顺平县北大北村南山的太行山首个农业创新站——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村民王明宏在果园里给新员工们传授修剪技术,进行讲解、演示。
顺农园所在的北大背村,人均山坡地约一亩,种植的农作物均为玉米等传统作物。村民基本靠天吃饭,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13年,该村在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团队的支持下,流转土地并成立农业创新站,采用新型矮砧密植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种植苹果新品种。
王明红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全靠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他家有2亩地位于园区内。村干部来交涉过6次,他都拒绝转让,成了村里有名的“钉子户”。他想,“这山坡上都种不好粮食,怎么能种出好苹果呢?”
直到2017年春季,公园的种植量表扩大到1000多个MU,并开始产生利润,他同意转移这片土地,并在公园里工作了,并在培训后成为技术人员。
记者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设施,但是王明峰对它们很熟悉:天气观察工具可以实时收集天气数据,并且可以提前知道降雨,因此无需用土壤湿度供应水。
天黑了,王先生在下班后回到了创新站训练大楼。
朱宁公园( Park)负责人的乔荣孔(Jia )介绍,许多像王明峰(Wang )这样的村民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全套的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并已成为公园的“当地专家”,这使整个公园都能繁荣。
在温室里度过了繁忙的一天,Zhao 是 City的 Tree社区的村民,刚回到他的房子,他的妻子Wang 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成山市普林奇市社区
走向幸福的生活
□ Li and Chen
12月30日的18:00,Zhao 是 City的社区的村民Zhao ,收拾了他的农场工具,骑着摩托车回家。
Zhao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返回社区。
Zhao 爬到五楼,进入房屋,脱下他的皮革靴子,并穿上棉花拖鞋。
“这一天的收入与过去一年的收入相同。”
47岁的Zhao 毕业于一所技术中学,是村庄中为数不多的受过教育的人之一,但由于他25岁时,他的父亲很贫穷,他的父亲病得很重,并在住院后死亡,留下了近200,000元的外债。
“我们曾经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一条大河封锁了塔兹古的入口。我们不得不在夏天涉水,冬天穿过冰涉水,离开村庄。我们有4毫升的山地,但美好的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
在2011年底,普林夸()融合了六个行政村庄,包括金济兹(),毛j姆(),瓜兹(),旺吉亚古(),霍兹汉()和马兹齐(),纳入了霍华达社区,与2730个家庭和11,829个家庭一起,曾在派对群体上宣布群体。
社区中有33个自然村庄,其中有19个位于深山和旧山谷中。
在2017年,Zhao 的第三阶段已完成。
Jin 鼓励Zhao 在社区的有机蔬菜工业园区种植四个温室。他第一次有积蓄。
在18:24,Zhao 穿上了他为800元的高端皮鞋,去了社区聚会和大众服务中心,参加了“欢迎新年,谈论开发项目”,他的闪亮皮鞋在雪地上吱吱作响,Zhao 抬起头,胸口高高地掩盖了他的胸口。
Hebei Daily的一名记者采访了Zhang ,Zhang 是 City 的Zhang 的第一任秘书,在那里驻扎了国会信件和电话局。
, , City
盐 - 阿尔卡利土地开辟了通往繁荣的道路
□ Zhang , Dai and Wang Yanan
12月30日下午6点左右,一辆卡车开车去了坎吉市 的Zhang 村庄电子商务中心的门。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互联网名人新年商品”,我们将把它们交给您。 odle花,辣椒酱等。
张昌富村曾经是一个村庄,在山县,一个贫穷的县,村庄总共有438户家庭和1,508人,其中包括125个注册的贫困家庭,这是一个从海洋中撤退的干地。
2018年5月,Zhang 担任村庄的第一任秘书。需要农药,不能从种植到收获,是“自由生长”,是真正的绿色食物。
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帮助减轻贫困的财富?
建立了新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所有125个贫困家庭被允许成为股东;
面粉仍然是面粉,但通过更改加工和管理方法,其价格从每公斤超过2元到达9元。 Les, ,辣椒酱,牛肉酱,黑豆酱和芝麻酱,这些酱汁通过互联网在全国各地出售。
, , City
从小土豆到大品牌
□ Gao Liu
12月30日中午,风在外面咬人,但是县村的马铃薯储物地窖很温暖,因为五个村民正在帮助Xu (村里的贫困家庭),以分类微量土豆。
Ye 是62岁的乡村党秘书,沿着狭窄的铁梯子走到土豆地窖。
“迷你土豆是我们村民心中的'金豆。”
共有443户家庭,其中212个家庭在2013年被注册为贫困家庭。
“我们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并选择一些市场研究后,Ye 下定决心。
在2017年春季,在省级工业和信息技术部的村庄工作组的帮助下, 建造了280个微调的温室,每个人都需要花费1,000元来租用一个温室。
过去, 的人们在冬天冬眠了,每天吃两顿饭,从早晨到晚上喝酒。
来到雪覆盖的马铃薯温室,该村的“本地专家”刘吉朗正在培训村民关于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培训。
从过去几年的经验开始,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马铃薯种子;其次,我们需要跟上管理和操作的跟上。例如,应该在太阳出来之前的早晨进行浇水以减少蒸发;第三,我们需要定期观察并注意及时检测疾病和虫子的序列,只能在这种方面进行良好的态度。种子的良好和良好的种子。
刘姐姐说,去年的村庄的贫困家庭Xu 说,他只从两个温室中赚了7,000元,因为他没有选择适合的种子,他只卖出了3美分,而是租用了三个绿色的元素。
28个微型园林已成为村庄的领先行业,并在2018年村庄种植了180个家庭。被解脱出贫穷。
村民为 的土豆成功注册了“ Yufu ”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