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
●
河童
多角度解读战地记者
“
“相机本身无法阻止战争,但它拍摄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出生于战争年代的伟人,他是人像摄影鼻祖、“决定性瞬间”理论创始人卡蒂埃-布列松的挚友,他坚持用相机记录真实的战争,他的名字叫罗伯特·卡帕。
多角度解读
战地记者
河童
卡帕1913年出生于布达佩斯,是一位匈牙利裔美国记者,毕业于柏林大学后到巴黎从事记者工作。后来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派往战场,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敌人不够近。”对于二战时期的摄影师来说,这句话影响很大,他们的相机离敌人的距离,就如同前线的枪炮一样。
─
史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
─
多角度解读
战地记者
马格南
罗伯特·卡帕(1913年10月22日—1954年5月25日),匈牙利裔美国摄影记者,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之一。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名安德烈·弗里德曼。移居法国后,为了便于记忆,开始使用罗伯特·卡帕这个名字。1947年,他与提倡“决定性瞬间”的卡蒂埃-布列松创办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摄影师合作组织。1954年5月25日,卡帕在越南采访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时误踩雷区身亡。
─
玛格南图片社
─
多角度解读
战地记者
战场
严格来说,卡帕也许不能算是一名艺术家,他可能只是一名记者、一名摄影师,但他却具备着真正的艺术家的精神,他以极大的勇气、激情、技巧、敏感、智慧和优雅去创作作品。
正如卡帕的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从摄影本身的角度来说,摄影是一种再创造,如果你只是一个远远观看的记录者,而不是一个叙述者,那么你的照片就不会动人。从技术角度来说,长焦镜头拍不出景物的感觉,广角镜头拍出来但没有冲击力,所以必须靠近才能拍。这与相机本身无关,而是与艺术家的精神有关。
─
如果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
摄影作品
1938年,卡帕来中国拍摄抗日战争。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汉口,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这里临时定都。
当时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关系紧张,再加上日军进攻的压力,气氛压抑。不过,画中的孩子们却因为一场大雪而欢呼雀跃。这也是卡帕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带有轻松氛围的作品之一。
卡帕镜头下的宋美龄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没有枪支,没有铠甲,只能拿着农具奔赴前线。
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卡帕和他的相机
1938年,卡帕回到西班牙,后来拍摄了一系列引起轰动的作品,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民带来的伤害。
毕加索和他的儿子
1954年,卡帕不顾亲友劝阻奔赴越南战场,1954年5月25日,卡帕不幸踩到地雷身亡,年仅41岁,是一位真正用生命拍摄战地摄影师。
1954年5月25日,美国各大晚报都刊登了卡帕逝世的消息。第二天,《每日新闻报》以大标题报道了“卡帕逝世”。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纽约《泰晤士报》也刊登了长篇报道,称赞他是最勇敢的战地摄影师。为了纪念他,卡帕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3次个人作品展,许多有影响的摄影书籍和杂志都对他进行了介绍。美、英、法等国出版了卡帕作品专集。1955年,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奖”,以鼓励在新闻摄影方面取得成就的摄影记者。1966年,美国成立了“人民摄影基金会”,以纪念卡帕等在玛格南图片社逝世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