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晖 NAS 升级历程分享:从 DS718+到机架的选择与实测

日期: 2024-08-11 15:23:02|浏览: 218|编号: 6039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姓:

讨论区以前有网络设备和NAS,但是分享区好像没有,不知道要不要放在这里,如果不行的话请版主帮我换个地方。我觉得我花了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应该做点什么。距离上次发东西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第一部分是购买选择过程,第二部分是实际拍摄和管理软件。

前言

我原本的计划只是升级NAS,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落得个机架式的下场。先说一下原来的NAS,一直用的是群晖的DS718+,内置外网访问,还有免费DDNS,算是很合格的千兆设备了,但对于计算和跑应用程序还是不够用,CPU还是那个大名鼎鼎、上过新闻的J3455。对了,如果有人要买群晖的NAS,建议一定要选择磁盘槽位足够的,像DX517这样的外置磁盘柜真的太划算了,价格比主机还要贵,都接近买个4槽的主机了。千兆网络的带宽对于NAS来说比较娇气,勉强满足机器低速部分的要求,却连机器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都发挥不出来;即使设置了所谓的,其实也只是起到多任务的作用,所以一般在家庭环境下没什么用。后来得知QNAP有便宜的10G 532X、932X两种型号,原本打算换QNAP,但他们的处理器都是Labs () AL-324;ARM架构的设备我都用过 Pi。就我爸而言,整体ARM的软件生态还是不错的,但不如x86那么省心(ARM以后在服务器会是趋势...也可能是RISC-V,至少短期跟我们没关系)。早期的ARM芯片性能值得担心(想想群晖直接不支持ARM),所以暂时搁置了。我先买的是华为的S1720-28GWR-4X万兆交换机,无风扇40G SFP+24个千兆电口(这款机器已经更新换代停产了)。

后来需求变了,计算需求少了点,主要需求还是内存和存储空间大,家里现在在用的X299只支持可怜的128GB(隔壁Yes厂的HEDT应该是256GB);而且使用上,Linux确实在很多方面用起来更舒服(不过我同意win10是最好的Linux发行版)

),于是打算买个CPU性能还过得去的机架式机,然后自然而然的看了看威联通和威联通的机架式机。基本上芯片级别都是ARM->/->Xeon-D->Xeon。威联通比较多样,中端市场有Ryzen、酷睿、兆芯等型号,不过Xeon型号好像只有Xeon 4210,价格也太贵了。这个级别,成品NAS的省电优势基本发挥不大,于是需求转向了整机服务器。

TL;DR版本全文:在高性能要求方面,机架式成品服务器性能和性价比超过NAS整机,但是软件投入较高、噪音不友好、功耗也相对较高。

使用

基本用途就是NAS,最近运算需求对于内存的需求比较多,单纯用来做运算云服务器也不是不行,但高配置的云服务器价格非常高,一年可以买一台同样配置的服务器,还不用考虑高额的带宽费用,关机价格会便宜一些,只需要支付数据存储的费用即可。在易用性上,云服务器不需要整体的服务器管理技术,但个人网络上传速度较差,数据传输比较麻烦,如果有保密需求,整个流程会比较复杂。在坚固耐用的NAS方面,完全不可能用现在普通网络的上行带宽来兼顾NAS。

因为对虚拟化要求不高,想尽量保持性能,所以没装纯虚拟化环境,偶尔需要用KVM。当然成本也是考虑因素,免费的ESXi单虚拟机最多8核,正版太贵,买不起;PVE也不便宜,按照CPU槽位数收费。网上简单搜了一下免费版,有坑,就别想了。

如果你有很多时间和精力,组装服务器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组装机箱购买配件比较麻烦,而你只想得到一个稳定的设备,售后服务好,备件容易拿到,所以整机在这方面麻烦少一些。超微、泰安的机器无论是整机、主板还是准系统都很有吸引力,但在国内购买不是很方便,配件也有同样的问题。

二手服务器比如戴尔R740(XD)、R730、华为2288H v3也是不错的选择,不选的原因一方面是希望有最长的无故障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是挖矿热潮抬高了很多二手设备的价格,价格没有以前那么友好了。

有个小插曲,作为一个非相关领域的人,我曾经以为存储就是NAS、USB硬盘柜之类的东西,结果发现这个东西跟我认识的差别很大,在家基本不用碰(之前在论坛看到一个大佬开箱戴尔的ME存储,远远的就佩服了

台式机、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的区别

以下是我的个人理解。

第一是ECC(还有Reg ECC),一般只有工作站和服务器才支持ECC,AMD原生支持但是很多主板不提供,Intel的操作很迷幻,大部分核心没有但是部分奔腾有……据说DDR5以后会内置ECC,希望最后不要在MSDT里被刻意阉割。

家用电脑和工作站使用的处理器频率都比较高,现在工作站使用的CPU和服务器核心没什么区别,只是高频版。

内存方面,服务器支持内存数量最多,每通道最多2条内存条(2PDC),通道数也领先,目前一代8通道对应每路16个插槽,最大RDIMM可达1TB、4TB,而大部分工作站应该还是1DPC为主。

在可扩展性方面,MSDT 基本徘徊在 20-24 个 PCIe 通道。移除 M.2 后,剩下的只有 1 个 x16。工作站和服务器平台现在每通道有 64-128 个通道。

剩下的就是24小时工作的稳定性,这也许是形而上的。

另一个区别是硬件设计理念。服务器注重冗余和热插拔(这最终是一种不停机理念),而家用电脑通常不具备这些功能。这也决定了拆卸和组装组件的体验。工作站和以前的商用机器在更换组件方面也做得很好(我曾经共用一台 XP 时代的戴尔电脑,它的内部设计和桌面感觉都非常好)。

服务器一般不使用显示器、键盘、鼠标,显卡是板载实时卡。

从外观上看,以Dell为例,基本有塔式(大名鼎鼎的HPE应该也属于这一类)、机架式、其他。塔式可能类似普通机箱,也可能是像T6x0、T4x0这样平放后可以转换成5U机架的机箱;机架可能是1节点,也可能是更高密度的2U4N(俗称四星,2U机架高度放4个节点);其他特殊类型还有增强环保型(严格来说也是机架式)、模块化(感觉像刀片),还有曾经惊艳的VRTX,比如塔式模块化。

服务器的启动速度较慢也算是特点吧……

模型选择

本节主要讲述服务器组件的基础知识,以及我在选型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尺寸

更省心的存储配置是2U LFF(3.5寸),1U前面板存储只能支持4块大盘,2U最多可以支持12块(一般8*3.5或者12*3.5可选)。3.5基本只支持SATA和SAS,PCIe通道浪费严重,是低成本大容量的不二选择(联想可以定制配置,3.5寸接口兼容SATA、SAS、NVME三种模式);单纯从存储密度上来说,3.5寸已经不敌2.5寸,单盘容量比机械的也小不了多少,而且盘位更多,不过如果预算充足,3.5寸的机器可以配后置NVMe硬盘槽。我们应该处在一个服务器飞速进化的时代。预计几代之内2.5U.2可能会基于NVMe切换到E1.s、E1.L等新的存储大小标准,未来可能还会有CXL内存,所以只要选择目前最合适的,争取没有的未来就好。

有些塔式机可以水平转换为 4U/5U,这也是个不错的设备,但它们很重,不像 2U 设计那么优雅。另外塔式机很少,有些机种没有更新处理器,所以不推荐。至于是否噪音小很多,请补充一些信息。

除了少数型号(如 EPYC 单插槽)外,所有 2U 服务器都是双插槽,有些是 4 插槽,因此您不必担心选择 2U 双插槽(低成本解决方案是在双插槽机器上仅使用 1 个 CPU)。大型基础设施制造商(如 和 Taian)可能有 2U1P Xeon,但其他制造商并不多。

另外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些东西很重,我国普通住宅楼每层最低承重要求是200kg/m2,一个深度1m、高度2m的标准42U机柜,很容易就吃不下这个数字的一​​半。如果机柜上设备比较多,就需要考虑重量,防止机柜从楼上掉下来。

品牌

品牌方面,我们考虑了几乎所有大厂:Intel、英特尔、HPE、Dell等,各家主流2U型号不多:第三代Xeon有浪潮英芯、华为Pro 2288H v6、HPE DL380 Gen 10 plus、Dell R750、SR650 v2,EPYC 2/3有HPE DL385 Gen 10、联想SR655、Dell R7515、R7525,这些型号各有特色,比如浪潮有M.2,华为有板载10GE,联想有;主流厂商的双通道内存支持还是很让人期待的,基本都是2DPC配置,32个插槽排成一排(其实我很好奇下一代的EPYC,据说EPYC 4就是12通道,2U 2DPC就是48个插槽,32个插槽排成一排已经是极限了,19寸机架根本放不下,只能前后排?把PCIe空间吃光了?),很多型号的主板和准系统厂商的插槽相对比较少,最终选择了Dell,因为它的经销商最多,官网可以网上购买,查询方便,而且淘宝配件也是最好买的,所以我基本了解Dell;不过请注意,戴尔的官网报价有时候很精准,有些则比较随意,比如1条64G内存1w…建议在心理价格承受范围内的官网价格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疑问可以直接咨询靠谱的代理商。

其实整机的话,除了上面说的这几家,还有AMD、Tyan、ASUS、,它们被外媒评测的比较多,在国内比那些大整机厂的要难买到。我对AMD和Tyan还是挺感兴趣的,可惜没有渠道。被Linus投诉固件有严重bug,一直没修复,所以对它们没什么兴趣。

关于服务器噪音,在B站可以听到很多服务器的开机、起飞的声音。戴尔14代也有关于声音表现的官方文档可以参考。不知道15代的测试什么时候出。这个东西跟具体配置、BIOS设置、环境温度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处理器

处理器选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Intel Xeon还是AMD EPYC。根据MRSP测算可以发现,Intel目前在低端服务器CPU上的单核性能要高于AMD,毕竟这几代都是加量不加价,就连之前区分白金、白银、铜牌的互联通道速度、AVX-512 FMA数、最大内存支持都被无脑下放了。AMD这几代核心在同价位段没有明显的价格变化,主要提升还是在IPC和频率上。目前家里的主力机是X299平台,CPU是7940x,所谓的未来指令集AVX-512在今天依然活在未来……Linus不仅转用AMD当工作机(...-)还表达了对AVX-512的不满(...-On-AVX-512)。 Intel 新的机器学习指令集在测试中确实展现出了超越竞争对手的性能,但是这里面有个软件适配成本,完整版的指令集才会有(完整的半精度浮点),-SP 支持不完整。关于 CPU 机器学习的另一种观点是,机器学习指令集应该放在加速器上,而不是集成到珍贵的 CPU 里。现在辅助处理器的发展非常迅速,GPU、TPU、DPU 发展迅速,未来新的技术也会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展,我支持这个观点,不可否认 Intel 有长期的 MKL 等自我优化项目的积累,本着省心省钱的原则,我选择了 Xeon。

虽然这一代芯片在IPC、频率、制程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如果用最近改名的方法,制程差距好像不大。。。),但是Intel还是有它的优势的,包括更大的单片面积、极低延迟的通信、AVX-512(OK,这个可以忽略)

Ice Lake-SP的10nm虽然不如对手的7nm,但也算是其第二代10nm了。

软件方面我还是看重Intel的MKL(目前Zen可以修改环境变量正常使用)。网上关于AMD软件问题的报告很多,比如一些电路设计软件,Intel赞助的软件等等,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用过的东西中,除了MKL,其他的都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我现在的主力笔记本是第二代Ryzen,也没见过什么严重的软件问题。系统漏洞方面,两家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不算考虑。稳定性方面我专门写过一篇关于第一代EPYC两年不停机运行的报告,两家的可靠性都值得信赖。目前一个决定性的区别是AMD的供货很无语,上个月问第三代EPYC价格的时候,交货时间是两个月,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善。

以下内容以原厂指导价为准,特殊版本、未来二手价等不在讨论范围内。

至于买什么性能,两家的第三代芯片,哪怕是入门款,基本都能碾压大部分成品旗舰NAS(本来我有青铜,但第三代入手就白银4309Y);除了针对高频优化的型号(全部价格天价,据说这是为了应对专业软件按核心数收费的问题),其他型号基本一分钱一分货,而且越接近旗舰,涨价越快。性价比方面,每代发布时都有很好的图表可以看看。

第三代Xeon(Ice Lake-SP)这次后缀名多了不少,官方对比的4300、Gold 5300、Gold 6300、8300系列都是按照最好情况写的,例外的也不少。好的是全系支持大内存,SGX也有,但差别就是空间大小(8、64、512),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坑也不少,比如以N结尾的网络优化处理器内存降频到2666频率,全系最高睿频一般,主流单核3.4G,少数高频优化和高端型号能超过这个数值,在售的最早6330也只有3.1G;这次Intel把全核睿频都标注了,难能可贵。至于具体型号,个人觉得这一代的4310(传统良心系列)、4316、5318是比较良心的。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可能不算出众,但上两代旗舰才28C,3代之前也才22C,而且这还没算上IPC的进步,所以时代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其他差别包括系列里只有2个UPI慢了点(和上一代金牌5200一样)。

对了,先简单说一下Yes厂,毕竟前期看过不少了:EPYC 7003的产品线没有7002系列那么全,真正的入门款还没更新,这一代最大的看点就是频率的大幅提升,基本都有10~20%的频率提升,配合IPC的提升,实际进步还是挺可观的。性价比方面,各款相较定位相近的上一代都有小幅涨价,高频系列价格也很高,都是8颗CPU die设计,提升频率,散热,单通道还是比双通道便宜很多,比较值得关注的入门款有7313、7343、7413、7443、7443P,16-24C。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整机厂商的EPYC CPU都是和该品牌的主板绑定的,更换之后就无法使用了。

我的设备静止时间高于工作时间,所以比较注重节能。以下是查看能耗数据的资源:各大厂商的规划软件(比如浪潮的功耗计算器,Dell的EIPT),外媒(处理器评测,特别推荐专业的,他们也早早就拿到设备了),数据库查询(更新比较慢)。但其实这些数据和BIOS,配置等息息相关,各个公司实测差异很大。而且评测环境主要以数据中心需求为主,所以大多都是旗舰型号CPU,满内存满硬盘,高性能BIOS下测得。不同机构实测的Xeon x3xx和EPYC 7xx3的功耗差异差别很大,尤其是我关心的静止功耗,实测EPYC 2/3的空闲功耗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就算加上I芯片组的TDP,还是高出很多。它给出的解释被认为是IO Die的问题。但是根据测试数据(...elake--)来看,不同的BIOS设置下功耗差别很大。同一个测试项目中,EPYC 3代的待机和满载功耗都低于3代Xeon ,而3代Xeon的功耗明显高于2代。同一厂家没有结果,但是不同厂家的EPYC Milan在待机和各种负载下功耗都略低于Xeon。数据不全,不够准确(近期测试质量有所下降)。

贮存

磁盘选择:一般有SFF(2.5寸小盘)和LFF(3.5寸大盘)。3.5寸盘可以插标准3.5寸硬盘和2.5寸万转SAS硬盘、固态硬盘。极少数兼容U.2,2.5可能支持NVMe(U.2)或者SATA/SAS或者两者都支持。具体支持不支持要看型号(看内部走线图最靠谱)。另外还有磁盘槽位数量,一般3.5寸2U前面板可以放8个(2排)或者12个(3排),2.5寸一般有8/16/24/25个。特别注意虽然磁盘槽位比较多,但是面板排满的时候(12个3.5或者24个以上2.5)会有散热限制。很多扩展卡支持也受到磁盘槽的限制(比如有些12*3.5就不能配GPU,后置磁盘槽占用了PCIe位置)。

阵列卡:有3种模式:软阵列(无阵列卡)、HBA卡、硬阵列(RAID卡)。阵列卡的配置独立于OS,OS中也有配置工具。不同型号主要区别在于有无缓存及缓存大小,对RAID 5/6影响较大(所以最新一代无缓存卡H345直接去掉了RAID 5/6支持)。NVME硬盘一般直接插在主板上,不过现在最新的高端阵列卡都支持PCIe阵列了。

硬盘:这个论坛里大部分人都比我熟悉。固态方面,Dell的分类分为读密集型、混合型、写密集型,都是各品牌的混合供货。比较常见的Intel对应是SATA的读密集型=Intel S4510(说实话我发的是三星的),SATA的混合型=Intel S4610,SAS的读混合应该对应RM5系列的两款,标的是极高性能。其他信息很难找到。机械上,大容量硬盘都是企业级盘,不买SMR也没问题(而最新的WD HC650其实就是SMR

);容量最高的是氦盘,分界点是10TB(其中10TB以上都是氦,除了东芝的10TB,据说其他厂商近期也会有10T的空气,购买前请确认官网规格文档)。氦盘的缺点是数据恢复难度极大,一是要求充氦,二是据说氦盘有固件锁。氦盘的优点是功耗比空气低很多,待机5-6W,运行时9-10W左右,同类空气盘比如WD HC320或者 8TB,静止时都有8W。 SAS与SATA选择方面,3.5寸7200转的SAS盘我们称之为NL-SAS,本质和SATA没什么区别,功耗比SATA略高(大概1-2W),但是SAS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版本比如自加密功能,这些功能只有SAS版本才有(购买难度大,日常使用不太可能用到)。普通机械盘和固态盘之间,有一种转速10k或者15k的SAS盘,是真正的SAS,而不是NL-SAS那种骗人的SATA盘。前者最大容量2.4TB,后者应该是900GB,这个规格数据在容量和性能上都被SSD超越了,主要优势应该是性价比。

扩展卡

机架式服务器最大的坑就在这里,首先1U基本没有可以插的PCIe插槽,插卡数量也非常少。2U插槽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由于物理尺寸限制,如果直接插在主板上只能容纳半高卡(比如Dell的R7515以及很多、泰安的主板),所以2U方案主要依靠转接卡(Riser),将多个PCI-E插槽翻转90度连接到主板上实现多卡扩展,也可以放置全高、多槽宽度的卡,可按需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多通道对应的转接卡不一样,如果只插单颗CPU,会有超过一半的卡无法使用(内置RAID卡、OCP/Mezz/NDC网卡占用了第一颗CPU的PCI-E通道)。 4U或者更大的尺寸可以直接插主板,比如横塔放置得到的5U(本质上和家用机的结构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电源和风道)或者的直插式深度学习服务器。

然后就是大家肯定会关心的显卡了。可惜的是虽然二手服务器里用显卡当主机的人不少,但是机架式服务器并不适合家用显卡。首先服务器的风道是前出后进的,显卡散热全靠机箱风扇,而家用卡的风扇方向放在服务器上直接挡住,现在turbo卡已经停产了(这个说法我记得,现在剩下的已经很少了)。其次装显卡会影响整机很多部分的配置,比如散热风扇需要升级,风道要换成GPU版,CPU散热器要改成L型或者T型(普通2U散热器和全长卡拼),转接卡必须是全长卡。第三显卡供电可能需要专门的接线或者电源板。有些型号会直接把主板上的这些接口去掉,不让插卡(说明书上说12槽的R7515是没有GPU供电接口的)。总之2U以下的机架式服务器要考虑的东西比家用显卡多很多,麻烦很多。非计算用途的台式机肯定好很多。大一点的服务器或者专用的GPU服务器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或者Super Micro的专用GPU服务器。这是厂商的设计,不过你提出要求,代理商也会想办法,比如视频里用的就是代理的顶级R7525。

网卡

首先我们来简单说一下名词:

网卡,一般简称NIC(严格来说这是指网卡的控制器),物理规格可以有多种,包括常见的板载(LOM、LAN on,但很多是专用接口,也有做成卡式的)、PCIe网卡(分全高和半高)、NDC(网卡,网络子卡,有些服务器上有专用接口)、OCP 2.0(开放,主导组织,2.0也叫mezz card,夹层卡)、OCP 3.0(支持热插拔等),OCP和PCIe一般可以互换,其他厂家差异比较大。

在网卡接口上,有光口和电口(RJ-45),少数网卡两种口都有。光口有多种规格,一般对应不同的速率,有SFP、SFP+、SFP28、QSFP等,常见的10G一般都是SFP+。光纤上限很高,可以达到;距离很省心,入门级多模模块配OM3线缆可以达到300m。光口不一定要光纤,短距离也可以用DAC(直通电缆),DAC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比光纤发热量小(见X710官方规格表)。电口上限比较小,常见的只能达到。说是距离短,但是好处是可以用PoE解决数据+供电,大家就直接跳过电口连接方式了。光口就是两端各插一个光模块,中间接光纤跳线,要求两端的模块是同一种模式,同一种工作波长,可以是不同品牌的,这样就不会出现设备两边非官方模块不兼容的情况了,查了好久才明白这个道理。

光学模块需要与网卡/交换机兼容,否则会有一个警告或错误(例如,如果华为开关和桌面插入了Intel Chip兼容的模块10 ,则开关将始终具有警告提示,但在使用中均不超过1个。 P+模块可以在SFP28接口上安装。

就品牌而言,最常见的制造商是Intel,(),(),()等。在他们自己的网站上进行了各种制造商的比较(网站制造商肯定会赢得Intel网络卡的当前旗舰店是E810。 ING设施太昂贵,不使用),能源效率比非常好。

然后,由于它是在服务器上安装的,因此它必须配备10G卡,因为它是因为= 1。 100克及以上的预算将爆炸。

PS:FC是8GPS的光纤卡,尽管它看起来像是相似的。

电源

冗余的电源对于家庭用户几乎没有意义,只能防止电源炸毁。

其他奇怪的可选零件

内置卡:据说,建议将此东西用于RAID 1作为虚拟化系统磁盘,例如ESXI系统。

BOSS卡:全名是启动优化卡,建议仅用于存储操作系统。

2:在有大量设备时,用来快速找到设备并检查状态。

TPM模块:这要归功于Win11,它可以用于加密,并且可以无需使用。

导轨:与固定的轨道相比,滑动轨将在维护过程中大大改善用户体验。

存储:共同的协议包括外部SA(连接外部设备的数组卡),FC(光纤通道)和以太网。

骨科医疗器械

不管它是否可以通过管理网络端口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并且可以将芯片固定在管理网络端口中,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操作,例如虚拟KVM,功率开/关,功耗,BIOS,RAID,固件更新等。企业版及以上的KVM,例如联想,至少是基于订阅的)。

操作系统

Linux仍然有很高的份额,尽管许多人批评商业公司是后端维护,可靠的软件管理,丰富的软件来源以及稳定性和与Linux中发行的大多数软件保持一致。自己的优势,但总的来说,我是通过在线文章加入的。固态驱动器处于WWAN位置以制造双重系统。由于该机器本身是一个经过认证的模型,因此可以说是完整的操作和无忧的驱动程序(不包括AMD ROCM,这种新的APU不支持它,它只能支持贵族数据中心我了解到Rhel有一个开发人员计划,您可以在其中申请免费许可证,并且对个人使用没有限制。

去年,这项政策变成了RHEL的测试场所,只是在类似的情况下,有一个有感情的大个子独自工作并创建了洛克(Rocky)Linux。

不考虑它在手头的操作系统中填写一台新的机器,因此我没有使用它的软件。

ESXI是一件好事,但是订阅费用昂贵。

我在虚拟机上尝试了核心,但是这种类型的ZF和数组卡在开发阶段不稳定,我在中国没有来源。

配置选择

Intel更习惯了,等待Ice Lake-SP完成了记忆渠道并委派了各种功能,因此R750毫不犹豫地与R7525保持一致。

Dell 2U服务器已从R740/ R750演变。卡,由前PERC替换,仅设计为2.5英寸,而3.5英寸的阵列卡是后适配器卡。

上面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在成本高的CPU中,单核的频率是20个核心。 MA单位是2,整个系列并没有缩水。

内存需求相对较高,因此请选择64GB RDIMM*4(注意无限预算:看起来不错,但是有散热耗散要求。在某些硬盘驱动器配置下,需要增强风扇并具有环境温度的要求。单个256GB的最大能力只能具有1DPC的最大能力,实际上与128GB的记忆相似。

硬盘驱动器是一个读取的480GB系统,然后是一组RAID 1机械数据存储(EXOS 12T)。

这一代RAID卡已升级,经典的H730P和H740P已退休,因此,如果您需要NVME阵列,则选择了适配器PERC H745。

戴尔(Dell)的第15代电源从800W开始,考虑到满负荷和未来的升级利润率,它达到了1400W。

网卡是Intel X710,它具有出色的能源消耗控制和基本的虚拟化功能。

至于光学模块,我不是一个操作和维护学生,因此我刚刚搜索并猜测了在家中的开关。它不影响其模块。

至于购买方法,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找到经销商。

在供应方面,我遇到了大量的电子组件,英特尔现在的供应量稳定。

经验

以下是真实的镜头和简短的测试。

附录

有一本传统的手册,是长电源线(订单配置不小心,并且写了两个;更尴尬的是,当您购买时,您没有选择正确的插头。

外貌

标准2U高度,长度为73.29厘米,柜子深1m。

向前

没有购买挡板,房屋内阁就没有安全需求。

右侧的耳朵经过测试USB2.0和VGA输出,并且有一个IDRAC直接连接。

硬盘插槽

金属边框标签硬盘编号

原始工厂的出口充满了障碍物,因此无法安装,淘ous的14和15代板是相同的(无论是使用还是使用)。

括号中没有电子组件,灯光由灯导条引导。

因为购买2.5至3.5(这次未安装,将来将在将来使用),该商店的出售为12克托盘,因此有一个额外的12G,可以进行比较。

前面,下面的第15代

左后方,第15代

硬盘是 Exos 12t(),它正在慢慢地扫荡,因为传说很难修复数据。

固态是三星。

打开盖子//我根本不想打开它,因此,lom卡是在拆除之后的。

盖子上贴有MAC地址小标签,所有网眼。

与家用产品不同,简单的开放是理想的电子产品设计:清晰的结构,简单的替换,强大的扩展和高空间利用率。

首先是指出订单以及订单和热插入是否

打开整个图片后:上部扩展卡区域,中型导流,下风扇和硬盘

删除转移,风扇和后部的中心后,下层也有一张促销卡

中央处理器

第二个的散热器是因为它是150W CPU,因此仅需要1U大小(乞eg版)。

记忆

空的RDIMM只有256GB的内存,但是照片更好。

扇子

六级高性能,12套必须是可选的(还必须是底盘海绵,应该是底盘盖上的海绵杆,直到今天才能理解)。

双层风扇应根据IDRAC中的计算为速度。

粉丝组可以均匀拆卸。

PCIe

只是一张阵列卡,即“ perc h745”(PERC 10代),4GB缓存,芯片臂架构(严格地放弃了功率),但戴尔只有SATA/SAS版本的H755N版本,即新代版本的H755N版本(PERC 11),并将其带到您的。

扩展卡的数据接口和固定支柱

H745前,散热器和电池

H745返回

OCP 3.0的通道也是PCI-E,即PCI-E 4.0 x8。

主板的一些细节

T形主板,主要空间被单词和2个插槽占据,PCI-E空间的背面就在后面。

CPU,内存,前接口总体视图

后方的整体视图

主板连接IO卡,OCP 3.0和LOM卡的一部分(已删除)

应该是GPU电源端口

可以看到前CPU电源区域和前界面,包括SATA,风扇,固定设备等。右下角的蓝色是主板固定设备,主板被打开。

芯片。

电源

制造商是铂金水平,服务器电源基本上从铂金开始。

我有一个小风扇。

软件

遠端控制核心

如果您至少至少购买了戴尔的机器,则没有虚拟的KVM。

IDRAC登录接口

主面板。

日志视图

安排维护工作队列

数组卡设置

表现

冷却信息,您可以看到可怕的速度

在不同州的功耗面板

BIOS 设置

警报功能

日志收集

日志收集报告

顺便说一句,戴尔非常蜿蜒的软件之间的关系(也许在上找到信息太基本,并且手册非常抽象,并且与图片不匹配。

)。设备非常好,看来您可以使用手机快速找到该问题。

完成BIOS更改任务,启动后自动输入任务,并在完成后重新启动正常的启动过程。

KVM虚拟机TUI接口

Web界面的主要功能是集群管理,部署和维护

表现

该计划是在Linux下测量测试包,但下载速度令人窒息,因此当前版本的Win10(21H1)R23在KVM虚拟机下

Road 20C*2与保守的2.3G静音频率(2.8G完整的高音高音扬声器)结合使用,结果非常正常。

噪音和功耗

首先,它不适用于噪音和功耗的家庭。

在客厅里,柜子的1m深度是静态的,静态的噪音是相对较大的。 al。

功耗是早期的不满,我发现可靠的功耗数据可以计算出来。

软件计划

Web -In -In -In -nas的XRDP实际上正在运行普通的SMB。

总结

实际上,对于成本,家庭机架服务器仍然非常现实,如果计算需求不高,Xeon可以轻松地实现的价格,或者 Tong的类似规格可以选择(受某些事件的影响,价格更高)。

就声音而言,声音绝缘措施非常必要,这是主要的说服力。

服务器风扇帮助我解决了一个长期的问题,为什么企业级硬盘声音很大 - 因为服务器风扇前的硬盘是一个安静的硬盘

对于那些不着急的人,我现在不知道SP是否是明年的最后一个大型筹码(我不相信我今年可以看到实际的产品,我不认识到纸上的论文)。

),PCIE 5.0,DDR5,传说可以通过MCM包装可以看到HBM。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一些也有家庭服务器需求的祭坛朋友,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而且他们是自由写的和随意的。

我上次在CHH上发表一篇文章,大约在5年前。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