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
日本包装设计在包装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因为日本包装设计具有外形美观、包装独特的特点,还因为日本包装行业将日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地融入其中,同时不断借鉴日本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因此,日本包装行业在世界包装行业中独树一帜,甚至在很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除了赢得市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精彩。
“西式”和“日式”两种包装各有风格
东京、富士宫、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爱知世博会等,一路上街头,纪念品店、专卖店、超市、百货公司、大型商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是一个供大于求的社会,商品种类繁多。从包装设计来看,其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代“西式”风格,一类是传统的“日式”风格;虽然也可以分为综合形式,但“日式”和“西式”两类仍是主要类型。就像日本街头的女孩,有的留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夸张开放的时尚服装,有的穿着传统和服和木屐,踩着小碎步,优雅而内敛。这两种风格相互呼应,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感觉到传统与现代、简约与时尚和谐共存。
“西式”包装体现了现今日本都市生活中主流人群的消费心态——追逐时尚、开放、崇拜外来事物;而“日式”包装则体现了日本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精神的执着。
当今日本的“和”字包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是因为设计师在弘扬民族风格的同时,也力求让作品具有当代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时尚风格;其次是因为它的东方精神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的日本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了日式气息和现代时尚的语境,走出了一条让人赞叹不已的日式包装艺术风格新路。
传统与创新材料、精湛工艺和精心设计
日本产品包装的品质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包装表面来看:不仅在图形创作和色彩运用方面表现出深度,而且在材料选择和工艺上也表现出设计师精益求精的品质。图形和颜色主要基于传统美学和民族文化,材料的选择则从自然出发。通过现代技术,使其实用而美观,形成了具有明显日本特色的包装形象,充分展现了以严谨著称的日本人在包装艺术上的智慧。
这种智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包装相关的材料工业、加工技术及其体系相当发达,如日本纸、漆艺、木工等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时尚;第二,平面设计的相关研究和方法,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入研究和商业情报工作都做得扎实。这些都为设计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日本的商店里很难找到粗制滥造的东西,从最小的牙签到日常用品;从单一的个体产品到系列化的产品组合;从机器生产到手工制作,每一件都精雕细琢,令人着迷。
环保理念体现在包装设计与生产上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人口众多,先天的资源危机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种环保意识是政府及其相关组织、教育和民众意识的结果,体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有意识地考虑环保因素,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思维方式。在设计实践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开发,优先考虑不污染环境、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解释设计的背景和原因
对形态学、传统图形学和感性工学的深入研究是日本设计教育的关键。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我们可以追溯到这一设计产生与实现的背景。日本学者对现代设计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他们对西方的构成主义造型思想与色彩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解读,并以日本独特的细分理念构建了所谓“三大构成”教育体系;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对传统东方图案学的研究与解读,如以“和服”服饰为中心对传统图案与加工工艺(如植物染、扎染、刺绣、手绘等)的研究。这种将传统图案学与形态构成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呈现出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因此,日本对所谓“感性工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也日趋成熟。它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工程技术探索“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感觉值”及其关系的概念和手段。在产品设计领域,它定量地表达人们对“物”的感官意图,并将其与产品特性联系起来,从而设计出符合人们期望的产品。
多元的文化环境、强烈的民族意识,促成了设计中“日本风味”的形成。
在日本,不难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多元文化根源,有完全照搬欧美的东西,有从古代中国传入的“禅”意,有纯日本的朴素与华丽,也有最近爆发的“日式时尚”。但真正引起笔者关注的,还是那些带有“日式味道”的东西。在思考这些“日式味道”的形成时,最重要的是日本民族对本土共同体的强烈归属感和他们独特的集体观念——这种意识才能孕育出共同的精神和相似的品味。
在“日式风格”这一共同审美精神的驱动下,在因竞争而强化原创性的社会条件、高度尊重设计师原创性的氛围下,日本设计师在传统平台上精心发挥“再创造”的能力。例如,对传统材料进行再开发、再加工,以创造新意。将那些细腻的图案以新时尚的寓意大量地重新印制在和纸上,再将这种和纸用于未来的设计,让“日式风格”一直保持着活力与变化。
这种不断演变的“日式韵味”在日本包装设计中呈现出明显的视觉特征。传统设计中的很多语言在现代包装中都有体现。在图案方面,以抽象为主,有植物纹(梅、樱、藤、菊)、动物纹(龙、凤、鱼、鸟)、器物纹(盘、扇、团扇、茶具)、麻叶、网纹和龟甲,也有传统的家徽、几何纹。此外,和服、古代妇女头饰中用到的许多“结”元素在包装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并做出了新的诠释和变异。围绕“日本传统色彩”的应用,从传统绘画、图案、服饰、食品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色彩语汇,在包装上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色彩。
当然,相对完善的广告营销体系、强大的基础产业、相对健全的传统手工艺体系也是设计理念实现的保障,这为“日式韵味”的实现——传统语境的延伸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几款小产品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水果
点心是日本传统甜点,常作为茶道的“伴侣”。通常由米粉制成,分为硬、软两种。硬的类似饼干、年糕,软的类似中国的糯米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饮食文化大国来说,这种口味朴素的小点心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种最普通的甜点,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包装,在日本的日常礼仪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很好的礼品。
首先,水果的形状、颜色的设计与制作各有不同。其次,经过包装后,在市场上呈现出不同的档次,价格从几千日元到几万日元不等。受欢迎的包装一般为三层,最外层是包装纸,以日本的漫画、传统图案或文字为主要图形,也有直接用和纸制作的。第二层是纸盒,盒内有塑料隔板,水果整齐地排列在其中,有的单独用塑料包装。昂贵的礼品包装有四层或更多层,除了外层包装纸和盒子的设计更加精美外,单独的包装层数也更加贴心。有涂有防渗透涂层的手绘包装纸,手工制成各种形状,仿佛一件细致的艺术品。将这种普通的糖果塑造成珍贵的礼物。
案例二:泡菜
同样的包装特征也出现在另一种不起眼的食品——泡菜上。日本设计师在泡菜的包装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为了传达自然、环保的理念,泡菜的包装大量采用天然材料或仿真(树叶、竹叶)材料;有时还会塑造成原始材料的造型,比如一整根萝卜、一整棵卷心菜,试图表达回归自然生态的含义。正是通过各种用心的设计,才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案例三:便当
便当是日本的日常快餐,一般超市和小店都有售卖。针对不同阶层的上班族,产品档次和包装也有所不同。经济型的包装是普通纸盒和仿木纸盒,高档的包装则是仿漆器木盒或塑料盒。这种设计源自日本传统的用餐方式,使用木制和陶瓷餐具,以漆盒盛放食物。如今都市上班族追求这种就餐体验,因此设计师延续了这种方式,只不过改用再生纸、再生木等容易回收的纸质材料来制作,让人们在就餐时既能享受传统之美,又能节省成本。
本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