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凡客诚品完成第七轮融资1亿美元,领投方为小米雷军。3月,凡客诚品“80件衬衫”首次开售,21分47秒内19353件售罄,借鉴小米所谓的“单品爆款+饥饿营销”模式。8月,凡客诚品以“一件衬衫”为主题举办2014新品发布会,从设计风格到导入流程,都可以看到“小米style”的影子。
从陈年到凡客诚品,似乎都在经历一场小米式的转型,这似乎成了凡客诚品重生的救命稻草。但凡客诚品真的能学小米就变成风口上的猪吗?
地上的旧鞋
今年8月,陈年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广为流传的自嘲式长微博,其中一句话被多方转发和引用:“如果地上的鞋子会说话,它们一定会说:陈年,你是个大傻瓜。”
这句漂亮的自嘲,其实是陈念在为新款凡客诚品60帆布鞋做宣传。但除了厚底元素,这里面的很多体现还是值得看的。陈念提到的地上的鞋子,是岳助理帮他下单凡客诚品帆布鞋后,一双双铺满了办公室外一百平米的地面,试穿了一个星期后,夹脚、脱胶、脚臭、鞋底薄等问题全部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陈年说,带着这些地上的鞋子,他们搬迁至亦庄,开始了艰难的一年。其实,地上的不仅仅是这些鞋子,更多的是凡客诚品起步、繁荣、扩张、衰落的七年。
2007年10月,凡客诚品上线,模式定义为自有服装品牌的线上销售,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迅速打响名号,在业内人士眼中,凡客诚品学的是上海的PPG,目前已成为衬衫销量第二大的服装电商,曾被誉为“服装界的戴尔”。其开创的“轻公司”模式也根植于凡客诚品,摆脱工厂和实体店,通过代工工厂销售产品,线上直销连接产品和消费者。
2009年底PPG因资金链问题破产,而凡客诚品当时却进入扩张期,当年销售额就达到6亿元人民币,并正在筹划第四轮融资,易观国际在报告中称,凡客诚品凭借强大的营销能力,在中国B2C网络服装零售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2011年,凡客诚品开始扩张。当时,韩寒、王珞丹、黄晓明等人代言的凡客诚品广告随处可见,“凡客诚品风格”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员工总数超过1.3万人,产品品类不断扩大,SKU达到19万个。“基本上,中国所有的产品都堆在凡客诚品面前。”凡客诚品在泡沫中迷失了方向。
这一大跃进,将凡客诚品拖入了2012年的“清仓年”,数码、家电、百货等品类不断被清仓甚至撤货,年底的“疯狗式”清仓,导致物流爆仓,陈年甚至为此道歉。2013年,凡客诚品陷入资金短缺、投资人逼退、供应商跳楼讨债、陈年爱车被砸等传闻之中,这家服装电商领域的过时巨头,似乎脆弱不堪,摇摇欲坠。
告别疲软时代?
说起凡客诚品的陌生,很多人都会想到它的名字和域名。相比于京东、天猫、乐蜂等名字,“凡客诚品”略显冗长,其英文名VANCL更是难记,现在的域名也明显受到英文名的影响,之前的和同样令人失望。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展定位。从卖衬衫到卖T恤、帆布鞋,后来又卖拖把、电器、菜刀,凡客诚品一直在摇摆不定。一个常被提起的笑话是,雷军去凡客诚品看了几百个衣架的衣服后,跟陈年说,感觉自己是在百货商场,而不是品牌店。无论是作为品牌方,还是渠道方,凡客诚品都没有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位,自然很难准确把握市场的节奏。
二是贪图利益而盲目模仿。凡客诚品推出V+、专卖、第三方平台等业务,试图将更多流量变现,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被指责“不懂赚钱,只会模仿”。凡客诚品除了自营,还学天猫做V+、学唯品会做专卖、学京东做第三方平台。最终在多方质疑之下,凡客诚品将这三个部门整合在一起。
如今,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VANCL似乎想通了,VANCL粉丝俱乐部官方微博宣布将启用新的Logo和域名,新Logo去掉了原来的“诚品”,改为“VANCL”,新域名则选择了人气极高的双拼域名“”。
复出后,陈年一直强调一点:先做好产品。从疯狂购物到专注产品,凡客诚品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陈年说,自己在推出“做白衬衫”时,花了一年时间才把白衬衫做到极致。回想2007年,凡客诚品也曾以衬衫入局,凡客诚品的举动,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找到固定位置后,凡客诚品也在“收摊”。打开凡客诚品网站,导航列表仅有帆布鞋、T恤、衬衫等5个品类,凡客诚品自营男装有472件,女装有1211件,计划上架的新品仅有200到300个SKU。相比于地摊巅峰时期的19万个SKU、50多个渠道,凡客诚品的确在计划轻装上阵。
经历了大跃进、清查年、追债等一系列风波,加上七轮融资总额5.22亿美元的压力,凡客诚品虽不能说已经无可挽回,但也已经步履蹒跚,迎面扑来或许仍旧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米外套真的合身吗?
“很多事实证明,以雷军为首的董事会在过去一年推动了凡客诚品的转型。”这是陈年在发布会一开始说的话。随后推出的300支装衬衫也是雷军的最爱之一。在凡客诚品官网上,雷军的昵称是“首席模特”。
从打造爆款产品、强调性价比的策略,到限时促销的“饥饿营销”,乃至陈年的推介方式,凡客诚品的转型都深深地打上了小米的烙印。“教育”,小米的产品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凡客诚品身上。
但凡客诚品的衬衫、帆布鞋披着小米的外衣,真能惊艳众人吗?
仔细分析,服装的很多特点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小米模式。首先一件衣服首先展现给大众的就是款式和品牌,至于款式,最怕的就是跟别人穿一样,所以单品就是卖得最好的,这种定位是不可持续的。这跟手机有很大不同,就算同一个地方大家都用小米,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大家都穿凡客诚品的某个系列的衬衫,那就很尴尬了。
从品牌角度看,即使产品品质再好,也不能完全取代品牌本身的价值。有些时候,面对对手阿玛尼,凡客诚品无论面料、做工多么精良,恐怕都会尴尬不已。
其次,相较于手机,服装的标准化程度要低得多。小米可以通过参数标注展示其功能和性价比,但凡客诚品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便用心介绍衬衫的材质和做工,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很难清晰辨别其中的区别。此外,不同批次、不同生产线的服装也很难保证完全一致,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标注的难度。
再次,关于饥饿营销的应用。是的,凡客诚品的两次限时促销的确是成功的,但这足以证明饥饿营销在服装行业的适用性吗?回想小米上市时千元智能手机的颠覆,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抢购、预约,作为获得一款高性价比手机的平等交换。但手机和服装的关系,类似于高档西餐和豆浆油条早餐的关系,一目了然,到底哪一个更值得费心和等待,他们是否还会追随凡客诚品,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
最后就是与用户的互动。小米可以通过MIUI与用户互动,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和期待,这对其下一代产品的推广大有裨益。但凡客诚品的产品一旦售出,连接就断了,用户是否再次购买、是否推荐给朋友,完全是被动的,取决于用户自己。因此,凡客诚品在用户获取方面的势头明显弱于小米。
虽然凡客穿的是小米的大衣,但是否合身还有待考量,太大无法御寒,太窄无法遮身,大衣就暴露了“借”的本质,强行穿上只会让人发笑。凡客能否借小米之力成为爆款品牌,取决于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如何将小米模式融入服装,而不是简单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