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2月15日,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根据盟国政府的提名,正式任命了11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中国法官梅若愚、澳大利亚法官韦伯、美国法官希金斯、英国法官帕特里克、苏联法官沙扬诺夫、法国法官贝尔内尔、加拿大法官麦克杜古、荷兰法官洛林、新西兰法官诺思克鲁夫、印度法官帕尔、菲律宾法官哈纳尼拉。
东京审判11名法官合影。第一排右二为梅若愚。
梅若愚欣然接受政府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大方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吐露心声:“审判日本战犯,是人类和正义的胜利,我有幸受国人所托,作为庄严国际法庭的法官,我将努力依法办事,绝不让扰乱世界、危害中国的战犯逃脱法律的制裁。”他认为法官的相貌应该相得益彰,知道十一位法官中有九位比自己年长,于是便在上唇留起了小胡子,使自己显得更加成熟、威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若愚
1946年3月19日,梅若愚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重托和期望,从上海登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正如当时报纸报道的那样:“为偿还血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若愚今天飞往东京。”
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梅若愚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为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宣判做出了卓越贡献。
梅若愚
虽然中国是同盟国中受侵袭最严重的战胜国之一,但主审法官却是澳大利亚法官韦伯。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法官的座位顺序在庭前彩排时引起了争议,因为韦伯院长宣布的入场顺序是美国、英国、中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印度、新西兰、菲律宾,中国法官的座位排在英国法官之后。梅若愚随即对这种安排提出抗议:“至于个别座位,我无所谓。但既然我们代表的是各自的国家,我认为法庭座位应该按照日本投降时接受国的签字顺序来安排。首先,今天是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略所受的苦难最大,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牺牲也最大,因此,有着14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应该排在第二位。其次,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就没有今天的审判。如果按照接受国的签字顺序来安排座位,那是理所当然的。”随后,他愤怒地脱下象征权力的黑丝长袍,拒绝“排练”。他说:“今天彩排现场已经有不少记者、摄影师到场,明天一登报,就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事中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将不得不不参加彩排,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辩解,法院院长立即召集法官们进行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位都按照日本投降国签字顺序排列。虽然彩排推迟了半个多小时,但梅若愚最终为祖国赢得了应有的席位,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照片
主犯获刑 功不可没
在对战犯量刑问题上,又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没有被日军入侵践踏过的国家的法官并不赞同死刑(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印度法官巴尔竟然以“仁慈”、个人不应为国家罪行负责等理由主张释放25名战犯)。
战犯东条英机受审时的傲慢态度
为了伸张正义,梅若愚根据两年审判中收集到的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的种种暴行,主张判处南京大屠杀主犯死刑。例如,南京大屠杀中,斩首、挖心、开膛剖肚、碾压、溺毙、焚烧、割断四肢、割去生殖器等残忍程度,比德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单纯使用毒气杀人要残酷百倍。他还努力收集板垣征四郎、土肥原健二、梅津美次郎、南次郎等侵华主犯的罪行证据,并尽全力将这些主犯判处死刑。
最终,投票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获胜,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罪大恶极的罪犯最终被送上了绞刑架!
七名日本战犯被送上绞刑架
在法庭工作的最后环节——撰写判决书,梅若愚用他的大义凛然和爱国之心,再一次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当时有人主张判决书应该统一撰写,但梅若愚认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是中国人民写的,中国人民受害最深,最能体会他们的痛苦,最有发言权,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撰写。经过他的交涉,这场历史性审判形成的90多万字的国际刑事判决书,留下了梅若愚代表4亿多中国受害人民撰写的10多万字。
图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韦伯(左)宣读判决书,中间为中方法官梅若愚。
对于这场如硝烟般逝去的历史审判,日本国内有些人或许有不同看法,但梅若愚先生的一句话或许能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历史:“我不是一个复仇者,我无意把日本军国主义欠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我认为,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会酿成未来的灾难。”
后人这样评价梅若愚:他代表中国人民参加的东京军事法庭审判,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正义,而且与此前的纽伦堡审判一起,确立了国际法上关于危害和平罪和危害人类罪的司法规范,对国际法的发展、维护国际正常秩序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复活,右翼势力在名古屋为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立碑,称颂他们是“国殇烈士”和“民族英雄”。
梅若愚站起来,开始写《论谷久夫、松井石根与南京大屠杀》一文。
若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取的材料,列举了南京大屠杀中两位“死无葬身之地”的头目罪行。一位是入侵南京的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攻打南京的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另一位是攻占南京的日军第六师团的师长谷久雄。抗战胜利后,他被引渡回国受审,被判处死刑,并在雨花台刑场被枪决。
审判结束后,由于美国的操纵,法庭以“证据不足,免于起诉”为由,分两批释放了剩余的42名日本甲级战犯。这样,1948年12月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实际上就无事可做了,各国法官也不得不回国。
梅若愚在东京审判的两年半时间里,虽然作为法官享受了优厚的待遇,但他却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国内“内战”的坏消息,因此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当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12月下令任命梅若愚为行政院委员兼法务部长时,他却公开拒绝回国就职。更让他气愤的是,蒋介石反动政府依仗美国,不仅不向盟军司令部要求引渡日本战犯,而且在1949年1月26日上海解放前夕,居然将在中国制造和推行极其恶毒的“三光政策”的日本战犯冈村康二(1884-1966)无罪释放。
1949年6月南京、上海解放后,梅若愚从东京设法到达香港,与中共驻香港代表、清华校友乔冠华(1913-1983)取得联系,并从香港秘密到北京。到北京第三天,梅若愚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大会。周恩来在会上介绍他:“今天刚从香港回来的梅若愚先生也来参加这个大会。他为人民做了一件大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他。”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梅若愚心里涌起阵阵热浪……1950年,梅若愚任外交部顾问。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此后,他担任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学会理事,为中国外交事业和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1946年到1948年11月12日,
这场世纪审判共持续了818次会议。
中国代表团,
最终,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有罪。
送上绞刑架!
这是我的安慰,
在战争中死去的千万中国同胞的亡灵!
“勇敢者”梅若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个人得失可能会
国家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充分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