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被纳斯达克强制退市,奢侈品电商之路何去何从?

日期: 2024-09-15 17:05:07|浏览: 318|编号: 6595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近日,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F表年度报告,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被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不再参与资本市场交易。

虽然被美国资本市场打了一顿,但寺库还有值得骄傲的资本。放眼全球,在奢侈品电商这个垂直行业,寺库至少还活着。

目前寺库网站及App仍在正常运营,并持续开展促销活动及发放大额优惠券,但商品可能无法发货。

至于其他竞争对手,国内的尚品网、品居网、尊享网、走秀网等很多都已经消失了;国外的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拼多多,也在去年底被一家从事外卖和生鲜配送的韩国电商收购了;另一家知名企业YNAP,也已经陷入了深渊。

因此,四库可以说:我为活着而自豪,我之所以活得不好,是因为我选择了错误的路。

都是烟花

它们都曾辉煌无限,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峰值达250亿美元,是当时奢侈品电商的第一大玩家。

中文介绍上写着:从东京到多伦多,从米兰到迈阿密,我们合作的品牌和时尚买手店都是各个时尚领域的潮流引领者。这种独特的运营模式也确保了我们的产品包罗万象。无论是国际奢侈品牌还是新锐设计师,所有最新最正宗、风格独特的品牌都聚集在这里,成为寻找时尚的首选平台。

据了解,业务范围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的550家精品店、200多个国际品牌和2000多个设计师品牌,其中98%的零售商都与Prada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鼎盛时期,Prada甚至将旗下70多处仓库对外开放。

疫情的爆发让行业更加繁荣,线下消费受阻,消费者纷纷涌向线上,奢侈品电商销售额上涨150%。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GMV(商品交易总额)分别为21.4亿美元、31.87亿美元、42.30亿美元。2020年,股价飙升500%,从10美元左右飙升至60多美元。

在国内,寺库成立于2008年,自成立以来就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已完成八轮融资,总融资额近40亿元人民币。2017年,寺库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被誉为“奢侈品电商第一股”。

2017年至2019年,寺库总营业收入分别为37.4亿元、53.88亿元、68.46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除了寺库,2010年以来,奢侈品电商在中国蓬勃发展,第五大道、美丽汇、真品网、尚品网等一大批后来者纷纷涌现。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2年1月,国内奢侈品网站数量已达40至50家。融资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披露融资案例12起,融资金额达1.08亿美元,远超前几年总额。

但这只是瞬间的美丽,森林里的花儿很快就凋谢了。

据悉,2011年末至2012年初的寒冬,已有3家奢侈品电商倒闭、破产,超过4家传出裁员降薪的消息,而走秀网等仍在坚持的公司盈利状况也令人担忧。

寺库2020年开始由盈转亏,当年寺库净亏损7200万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46.35%;2021年亏损延续,净亏损5.66亿元。股价暴跌,自2018年8月以来,其股价从15.48美元/股跌至0.23美元/股,四年股价暴跌,总市值仅剩1639万美元。

由于尚未提交2022年财务报告,寺库于2023年11月14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

如今,寺库不仅正式被迫退市,还身患重病,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除了业绩,寺库的重病症状还包括消费者和供应商双方的信任丧失。一家失去信任的奢侈品电商,还有什么药可治吗?

据悉,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寺库的投诉已有2.34万条,其中大部分投诉内容涉及寺库未发货、未退款等问题。

此外,据天眼查统计,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日学被列为“被执行人”,该公司涉及诉讼案件百余起,多为买卖合同、网购合同纠纷,累计执行金额高达3757.6万元,其中74.8%尚未履行完毕。

而在国外,自2022年起也开始下滑,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全年GMV为40.59亿美元,较2021年下降4%。2023年一季度,其业绩虽然重拾增长,但增幅也仅有8.1%。二季度其GMV同比仅微增1.2%,营收下滑1.2%,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800万美元扩大至2.8亿美元。

2023年12月11日,股价暴跌逾40%,报收0.7304美元/股,盘中创下0.7196美元/股的历史新低,市值由巅峰时期的250亿美元缩水至2.89亿美元。

成为了弃儿,甚至面临破产,但股东阿里巴巴和历峰集团却拒绝拯救它。

最终,这家韩国最大电商平台仅以5亿美元完成收购,在韩国提供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视频直播和支付等业务。

另一家奢侈品电商YNAP则被其所有者历峰集团抛弃。

历峰集团在2024财年(截至2023年12月)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透露,旗下YNAP仍为“持有待售资产”,公司计划在12个月内将其出售。

历峰集团已明确将其归类为“已停止的业务”。

6月14日消息,有消息称,YNAP中国区的运营方丰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CEO吴雅婷6月13日向员工宣布公司将解散。数家已入驻且仍在YNAP销售的中国设计师品牌向媒体证实,该消息属实。

看得出来YNAP也将要消失了。

这是一条不归路

奢侈品()的国际定义是“独特、稀缺、珍稀,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消费品”,又称非必需品。

在经济学中,奢侈品是指价值/质量比最高的产品;从另一个角度看,奢侈品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比最高的产品。

这一切,决定了奢侈品本身、交易双方、交易流程、后续保障等都必须具备奢侈感,绝不能像卖白菜一样交易。

香奈儿曾说,奢侈品所建构的优雅“是那些掌握了未来的人的特权”。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特权”的实现更多依赖于线下的消费者体验——富丽堂皇的装修、周到的服务、高端的活动,这些才是奢侈品高附加值的源泉。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传统,奢侈品牌不会轻易授权电商销售,也很少降价促销。

甚至有人直接认为奢侈品不适合电商。从本质上讲,奢侈品和电商是不兼容的。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市场,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这是普遍的消费者心态。奢侈品电商就像在热闹的市场里摆个珠宝摊,喊着打折、促销的口号,消费者的信任度就降低了。

当然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有失偏颇的,否则就无法解释奢侈品电商为何会经历如此辉煌的时期。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希望拥有奢侈品,奢侈品能带来巨大的精神价值、彰显身份、满足虚荣心等,即使有能力,明知不可能得到,也还是想拥有。奢侈品电商的低价引流措施一定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奢侈品电商在供需方面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需求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价格昂贵,注定复购率很低,消费群体很小型。

供给侧:奢侈品数量少、品种少,与电商追求规模化的本质相悖。有消息称,京东曾疯狂推广奢侈品几年,后来因为数量上不去而停止推广。

此外,真实性引发的信任问题也是奢侈品电商企业难以摆脱的痛点。

据《2019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品牌线上渠道非官方商家供货率为73%,非官方产品出货率为81%,顾客购买到假货的概率超过48%。

“早些年,奢侈品电商从各个批发渠道,甚至水货(直采工厂)进货,然后通过线上销售,可以说是灰色地带操作。”一位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走秀网、寺库等奢侈品电商扮演的是渠道商、中间商的角色,严格意义上来说,商品并不是品牌方直接发给消费者的,“这对产品的真伪、品质、售后服务都存在巨大的隐患。”

对奢侈品电商的致命打击,来自于奢侈品品牌。

近年来,各大品牌纷纷加强自身数字化渠道建设,如自营网站、各大电商平台旗舰店等。

一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银行家认为,如今面向消费者的数字营销更多是奢侈品品牌自己在做,“奢侈品+电商”的模式很难持续,“因为它并没有太多的附加值”。

LVMH首席财务官Jean也指出,奢侈品电商不会成为品牌出货的主流,未来品牌直营的电商渠道才会成为真正的分销引擎。

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奢侈品消费者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信任品牌,需要品牌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售后体验,因此作为中间商的垂直电商很难存活下去。

雪上加霜的是,整个奢侈品市场销售降温是奢侈品电商集体受挫的主要原因。2024年第一季度,LVMH集团销售额同比下跌2%,包括Louis 、Dior在内的时装及皮具部门下跌2%。开云集团和历峰集团则分别下跌11%和1%。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