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雄:从香港回到罗湖,打造梵思诺时尚帝国的传奇人生

日期: 2024-09-15 23:03:28|浏览: 72|编号: 6600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陈国雄196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6年从香港回到罗湖从事服装行业,1996年注册“凡思诺”品牌,2010年创办深圳市凡思诺时尚服饰有限公司,现任凡思诺时尚集团董事长兼CEO,第四届深圳市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龙华区工商联(总商会)会长,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潮青协会会长。

出品:罗湖区政协深圳特区报

口头日期:2022年11月17日

口碑地点:梵希诺创意产业园

撰文:深圳特区报记者冯青、通讯员张思琪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东潮汕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到香港投奔亲戚生活。1986年,我放弃香港的工作,来到罗湖发展事业,开始在深圳国际商城的一家服装店工作。罗湖是深圳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发的城市区域,也是深圳服装产业的发源地,见证了无数时尚界的潮流引领者从罗湖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意识到“特区”机遇难得,来罗湖发展是正确的决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离开家乡汕头,定居香港,经常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奔波工作。那时,我每次往返香港,都要经过罗湖口岸。我第一次坐公交车经过罗湖的时候,透过车窗望出去,还能看到大片的荒地和涝渍严重的农田。到了九十年代初,从罗湖口岸过境的人越来越多,罗湖早已不是我第一次经过时的模样了。

在香港的这些年,“深圳特区”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当时在罗湖工作的同学也不断向我描述“特区”。想来想去,我毅然决定放弃那里的一切,到罗湖开始新的生活。

记得当时路边到处都是工地,有桥基、下水道设施,还有很多施工现场,现场一片忙碌。国际商城、国贸都是当时的地标性建筑。罗湖也散发着以前只在报纸上见过的“在国际商城能看到明星”的感觉。觉得改革开放让经济特区的土壤越来越肥沃,罗湖作为当时深圳的中心城区,即将迎来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来到罗湖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月收入3000多元,昂扬的精神面貌让人感动。

刚来罗湖的时候,我在一家国际商场做服装销售员、店长,每天要往返于罗湖和香港之间,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在罗湖口岸排队过关,坐火车去香港,申报货物,联系运输公司清关。有时候还要坐大巴回罗湖。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个小时。

有一天,我送完货太累了,在香港红磡上车后就睡着了,被车站工作人员叫醒时,发现自己还坐在红磡的火车上,这才意识到要等火车到罗湖大桥,我没下车就被送回了红磡。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内地工人的平均月薪只有二三百元,而我一个月已经能挣三千多元。在那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大家都很努力,大街上人头攒动,巷口行人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这种昂扬向上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理念也激励着我,对自己、对罗湖的未来有了更乐观的期待。

港口和政策优势得天独厚,五湖四海客商蜂拥而至

罗湖凭借港口优势,吸引了大量来自香港、东南亚的时尚潮流通过罗湖口岸流入,活跃的市场、快捷的流通让罗湖服装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大批商家也蜂拥而至。

记得1985年至1988年,经济特区内的内资企业,不论其经济性质、所属关系,一律按15%的税率缴纳地方所得税,这个税率很有诱惑力。

在罗湖赚到第一桶金后,我开始考虑创业。1990年,我在当时的友谊商店开了第一家服装店,每月营业额有五六万元。到1995年,我正式进驻友谊商店,并逐渐接手了一楼三分之二的临街商铺。

拥有自有服装品牌,罗湖“消费品牌”蓝图魅力十足

自己创业之后,逐渐拿到了很多奢侈品牌的代理、经销权,在引入品牌初期,其实心里很紧张,有点担心居民的消费水平支撑不了国际品牌,后来发现,这是自己多虑了。

在代理、经销国际品牌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国际品牌公司在当地建立起消费群体后,就会收回代理权,转而经营自营品牌。如果继续以受制于人的方式经营发展,我担心自己的事业会遭遇瓶颈,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去欧洲学习,并于1996年注册了凡士诺品牌。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和参与罗湖的发展。我看到罗湖打出“消费牌”,助力深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提出了“全域消费”计划。这张王牌打得非常漂亮。老商圈消费区、人民南(火车站)口岸消费区,都有我们最早一批“服装人”的足迹。如今,一些老商圈、老商业楼宇,已经按照国际视野和标准,改造成国际名街。区内消费体系和模式也在不断升级,这让我们这些从罗湖出发的“服装人”兴奋不已。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罗湖的未来一定充满活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