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商业人物】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李日学是中国最大高端消费服务平台的掌门人,被誉为“承包”中国富豪全部生活的幕后老板,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高端生活服务生态,为全球时尚达人定制了寺库的富豪品质标准。
李日学2008年创办寺库,2014年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一同被《财富》(中文版)提名为“中国十大创业先锋”。
8年来,他把寺库等同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位具有互联网领域大佬特质的创业新星。但他低调许久,很难寻觅到他的踪迹。在喧闹的创业圈,他曾隐居起来,潜心启蒙。
李日学出生于江西宜春,他“生性好强”,在美丽的江南,人们生活安逸,但李日学却是那种想要走出去寻求改变的人。
闯入高端消费领域的“野蛮人”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尚未普及,李日学在山东做了十年传统家电代理商,2007年创办绿色魔方网,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主打高端家电。这次“创业升级”,开启了他晚年人生的方向。
一年后,他关闭了Green 。2008年,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淘宝和京东已经是拥有大量用户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他时尚电子商务平台也在蓬勃发展。
李日学看到了高端消费的巨大市场,他将自己的商业模式适应高端消费,选择了一条奢侈品行业很少有人走的路,那就是把奢侈品做成电商。2008年7月,平台正式上线。
李日学将这个奢侈品电商平台命名为“寺库”,这个词有佛教的寓意。
早期寺库的业务是奢侈品典当,顾客将自己闲置的奢侈品拿到寺库进行专业鉴定,通过鉴定的商品可以在寺库出售。
奢侈品品质是关键,寺库成立了专业的奢侈品鉴定团队。但很快,寺库开始转型做一手电商。奢侈品的行业特性限制了二手电商的规模,用户更喜欢最新的正品。
2008年起电商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时尚电商赛道已然玩家云集,第五大道、走秀网、唯品会等纷纷发力,以折扣、特价等方式争夺用户。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出现,全球购物成为80后新生代消费者的新选择,洋码头等一批“跨境电商”走入消费者视野,对全球品质的向往让越来越多的时尚消费群体跃跃欲试。
国内很多奢侈品网站都依赖海外买手通过等渠道进货,不专业的买手影响质量。有些网站希望和一些代理商达成合作,但合作关系也相当不稳定,且多为短期。
转型做一手电商的寺库,立志做品质的捍卫者,成立之初着力培养专业鉴定师团队、正品采购渠道,但在刚刚兴起的奢侈品电商行业大潮中,却难逃被海浪冲击的命运。
假货质疑声笼罩舆论。电商和假货被捆绑在一起,当时淘宝已成为电商的代名词,京东也深陷“假货”漩涡。奢侈品客单价高,此前销售场景集中于线下,电商作为渠道并不被认可。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甚至指出,“假货已经成为奢侈品电商平台的潜规则”。
李日学选择沉默。解释是最无用之举。“奢侈品行业还处于孵化期,发展趋势还没有显现。”
虽然寺库被外界解读为一家奢侈时尚电商,但从创立那天起,李日学就将其定位为面向中国高端用户的全景商品及生活服务平台。
寺库创立之初,他就满怀激情地宣布,“寺库”从草根做起,从诞生之日起就胸怀大志,以奢侈品为武器,以优秀工匠之心,打造寺库百年平台。
这番颇为霸道的言论,充分展现了李日学的野心,但在当时奢侈品市场尚不明朗的节骨眼上,外界回应的更多是嘲讽和围观。
对于想要做百年老店的寺库来说,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南北战争
中学时期,李日学痴迷金庸,看到高手打架,便会默默欣赏招式和技巧。看了很多遍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发现:“看高手打架,太阳穴鼓鼓的不是高手。”
“功夫在诗外,高手不炫耀。”这些武林中的战斗经历对他影响很大。在李日学看来,高手更善于隐藏自己。
从2008年创办寺库至今,他更像是一个潜伏在奢侈品王国里的修行者,躲在名为寺库的屏风后面,悟道、修行、布阵。
2011年是中国B2C大发展的一年,电商平台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诚信、资本融资、发展模式等诸多问题也在考验着电商的生机,假货事件频发,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监管文件。
寺库于2011年4月正式上线,以“奢侈品一网打尽”为口号,开始销售包括箱包、手表、服装、珠宝、美妆、百货等奢侈品商品。7月,寺库首家线下俱乐部——北京“寺库会所”成立。
随后,寺库在北京、上海、成都、香港、米兰等城市开设了“跨境体验店”和奢侈品鉴定中心,让消费者有机会在线下看到自己想要购买的实物,享受类似大牌店的销售服务,必要时还可以对购买的商品进行真伪鉴定。
“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是李日学对奢侈品电商的理解。线上是用户购买的入口,线下是体验服务的地方。国内是用户,国外是购买商品的渠道。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追求被呈现为大手大脚的“暴发户”形象。频繁曝光的抢购奢侈品照片让李日学感到尴尬。在李日学看来,中国的时尚阶层需要理解奢侈品品牌的精神,找到与之匹配的消费风格。而这正是寺库想做的事情。
李日学告诉《商业人物》,寺库对品牌上线有自己的标准:品牌积累、独特的品牌精神。他不在乎销量,不会根据用户购买量来决定是否下线一款产品。“有些产品一年就卖几件”,但还是在的。
寺库开始在全球寻找了解奢侈品牌的品牌顾问,招募各大品牌的行业精英,与他们建立联系。
电商与品牌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在强势品牌面前,平台的议价能力显得比较弱,前期的过程并不轻松。“我们需要努力拼搏,用事实证明平台的价值。”回忆起早期的市场拓展,李日学说。
2014年,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寺库亦庄亚太研发基地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寺库的技术体系和鉴定标准得到认可。
寺库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信任,但用户体验问题也随之而来。奢侈品是全球采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国际物流体系的挑战。
当提到采访前有朋友找我反映配送效率低的问题时,李日学忍不住笑道:“确实有这个问题。”他坦言,由于品牌采购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库存信息,在国际物流体系中周转也需要时间,“以前甚至更久。”曾经有一位用户下单后迟迟没有收到货,他打了无数次电话,近2个月后终于收到了货。“当时用户都快疯了。”
这种尴尬一度困扰着李日学和他的团队。奢侈品的国际采购面临更加复杂的流程,用户下单后要根据需求寻找匹配的仓库,如果商品缺货还要等待新品上架。国际物流成本是跨境电商面临的非常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目前,寺库已在深圳设立物流仓储中心,将物流体系打造成为开放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物流支持。
这也是寺库的平台逻辑:把所有服务都变成门户,把所有业务模块都开放化、内容化、标准化。“未来,全球购物会越来越高效。”
守门人
李日学并不是奢侈品的追随者,他自称不习惯穿大品牌的衣服,但他认为做生意,一定要懂品牌的精神和生命力。
18年前,24岁的李日学绝对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会踏入一个充满花哨服装的高端行业,成为最注重时尚和品质的阶层的“品质守门人”。
2012年,李日学去佛罗伦萨出差,拜访了普拉达专卖店的老板——一位82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有着一头鲜红的头发,穿着时尚。她把50多岁的店长和20多岁的店员介绍给了李日学。旁边的寺库员工私下告诉李日学,这两人是她的儿子和孙子。
那是李日雪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奢侈品的真谛:传承与时间。
此次欧洲之行,李日学感触颇深,他体会到“奢侈品是富有生命力的,讲究传承,代表着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我对寺库的成就感到敬畏。我相信,中国的高端消费时代才刚刚开始,寺库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全球化成为寺库的新方向。李日学的第一步,是在各个城市的街头开设线下体验店。但这意味着沉重的成本,开设一家跨境体验店的成本大概在3000万到4000万元。此外,培养一名初级鉴定师(在寺库的鉴定体系中,鉴定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需要3年时间,才能积累专业经验。
2011年7月,寺库首家线下体验店——北京金宝街寺库会所开业。同一天,李日学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寺库获IDG资本10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创业圈总是充满着关注和话题,但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热闹”背后的心酸。
“三年半前,寺库在上海开店的时候,没人知道我们,很多同事都说寺库半年后就会破产,因为它把店开在了南京西路。”李日学在香港开俱乐部时也听到过类似的话。
投资人关注的是行业的增速与规模,而这恰恰是奢侈品行业的软肋。坐在投资人面前,李日学不得不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梳理寺库的愿景与路径。
此后,寺库相继获得德国贝塔斯曼、法国和森和资本、日本盘古资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2015年7月,寺库完成5500万美元E轮融资。
每一轮看似顺利的融资背后都有曲折。回顾寺库走过的路,李日学说,不要计较当下城池的得失,而要放眼未来。但他似乎害怕被未来的趋势打败,害怕“失去对用户的洞察,害怕用户跑得比他快”。
“我们不能照搬十年前的京东、阿里巴巴,因为顾客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很大变化。”他在思考的是:如何让寺库的产品和服务符合五年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变化正在发生。2014年,奢侈品巨头入驻天猫,香奈儿、芬迪等也加入电商平台。业内人士对品牌开始拥抱电商感到非常高兴。
李日学切身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和消费群体的变化。前几年,寺库的核心用户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主要来源是线下。但随着电商的强势入侵,近两年新增会员以年轻用户为主。“目前,会员70%以上是18-25岁。”李日学说,80后、90后已经成为寺库的主力用户。
寺库要做的是从品牌、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与他们进行对接。
2015年9月1日,寺库控股有限公司与美美荔城(荔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随后11月,寺库又与精致生活服务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定制化的高品质生活服务平台,为高端消费者提供高端餐饮、奢华旅行、艺术享受、私人派对等全景式高品质生活服务产品,以及专属的尊贵用户体验。
此后,有媒体称寺库已经接管了中国富人的全部生活。
事实上,李日学的“野心”不止于此,“作为高端服务平台,我们除了要为用户打造一套服务标准外,还要有寺库那样的高端生活标准。”
他以米其林为例,“一个轮胎品牌为什么能创造出米其林餐厅品牌?因为它树立了行业标准。”受此启发,李日学认为寺库也应该打造高端的生活方式标准。“这包括品牌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审美标准。”
高端消费领域一直很难树立标准,在李日学的规划中,寺库将连接高端生活圈层中同阶层的用户,让他们有更多互动、交流。
“未来这些人群会更加细分。”李日学表示,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寺库营造的高端生活标准也在进化。
寺库的模式让我想起了目前处在潮流风口浪尖的互联网公司乐视,它的生态模式也曾面临质疑,但在坚持原有的生态经济模式后,逐渐赢得了理解和认可。
乐视网是李日学非常欣赏的一家公司,“无论是入口,还是粘性,它都做得很好。”八年来,寺库所做的,就是围绕入口和粘性,为用户提供服务。
李日学和贾跃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有着18年创业史的老将,都可以被贴上梦想家的标签,性格果断,富有创造力,面对外界的误解也能保持强大的内心修养,是那种有能力触及未来的人。当然,他们也具备忍受创业煎熬的素质,有着行业领袖的风范。
2016年初,寺库传媒成立,李日学首轮融资8000万元,正式进军纸媒、电视、新媒体等一系列媒体业务,是国内第一家投资媒体的电商企业,这一举动也令媒体界震惊。
“寺库在高端消费上做得很得心应手,而很多中国企业还需要解释自己。”他告诉《商业人士》。如今,寺库有20%的员工在海外,与全球数百个奢侈品品牌签订了合作协议,拥有1200万注册用户和100万活跃用户。毫无疑问,寺库聚集了中国最富有的人群。而李日学正是这个群体背后的守门人。
韵律
李日学的椅子可能不太舒服,他不停地转动椅子,努力找到最舒服的位置。“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把握节奏。”他说。
李日学是一个节奏的追随者,徐浩峰《大主宰》中武者的一拳一脚,让他深深感受到节奏之道。“节奏不是人为刻意控制的,而是顺其自然,快则快,慢则慢,一切顺其自然。”
寺库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节奏。“从最开始,三年前做电商、线上线下,五年前做物流,七年前做评价,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踩在发展的节点上。”他说。
他认可那些专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公司,重视速度和专注。他提到3G门户创始人张向东的二次创业,称其“垂直、专注”,“我甚至买了他的自行车。”
李日学自称,自己不是一个懂时尚、懂奢侈品的人,但擅长企业管理和商业战略,喜欢读一些国外管理和金融方面的原版书,从中学习企业管理的诀窍。
自2015年起,寺库聚焦全球化计划,相继完成米兰跨境体验店开业、全球供应链体系搭建、引入海外设计师品牌建立寺库合作计划、日韩馆、澳新馆设立,并与泰格豪雅、Kiton等众多品牌达成官方授权合作,完成了“引进来、走出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他一直强调,寺库最大的障碍是公司的增长速度,最大的天花板是公司的CEO,“寺库要做的是引领消费者,不能增长得比消费者慢。”
在他看来,寺库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无形的竞争环境让他心存畏惧。
他选择美国运通作为寺库的对标公司,是因为:美国运通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公司,也是一家真正具有服务精神的金融公司。
我问他为何对标金融公司,他说寺库也是金融公司,今年初开始上线供应链、消费贷等金融服务。“高端用户更需要金融服务。”他强调。
在他的规划中,寺库未来将有四大事业部:寺库商城、寺库智能、寺库金融、寺库拍卖。
相比于其他追求速度、规模的企业,李日学表示,寺库是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先有树干,然后慢慢长出来。”
他以前很焦虑,但慢慢就放松了。“焦虑是一种常态,不是中国企业家独有的现象。”他在清华MBA课堂上说。
“欲速则不达,静则不达。”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笔,生怕我没听清楚。创业18年,他学会了在快跑中慢慢来。
马云练习太极拳的经历给了他这样的启发:企业管理者也需要找到解放自我的方法。
在他看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时代,“寺库已经到了80度,甚至90度。”李日学对沸腾的寺库充满期待。“寺库是一个全球高端消费服务平台,为全球高端人群提供高端消费服务。”这是他期待的“沸腾的寺库”。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cfp
投稿、采访、合作请联系:
添加尚俊微信,邀您加入商友俱乐部
微信号: 商务人士
微信号:biz-
1.转载请提前取得授权(联系微信号: )。
2.喜欢就分享吧,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