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美烟草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杜克可能是世界上“把烟草当成商品来销售”最成功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最成功的市场是中国。
当然是解放前的中国。
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烟草后,这种提神剂在万历年间迅速传入大陆。几十年后,它已成为崇祯皇帝全力打击的“妖草”。在清朝,贩卖或种植烟草都是大罪,“与通奸无异”。
清朝政府一直没有放弃禁烟,甚至太平天国时期,《天条论》就明文规定“吸洋烟(鸦片)者,斩首不赦”。吸水烟或干烟,初犯打,三犯斩。
现在,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卷烟商、烟草厂老板的儿子杜克要进入中国市场了。
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商业才能:派人守卫码头,给每个下船的男人一包香烟,“他们会把它带到全国各地,这是一个很棒的广告”;或者在香烟盒上印上性感女明星的形象,以吸引年轻男性;也许最重要的一步,是他获得了使用自动卷烟机的权利,这使工人们能够在10小时轮班的情况下生产出大量的香烟。
这是有风险的。当时的美国人习惯于抽雪茄或自己卷烟,而杜克的办公室里有一个痰盂,用来吐烟汁。机器被认为不可靠。但他看到了香烟的潜力:抽一支烟只需要 5 到 7 分钟,如果他不想抽,他可以随时扔掉。
一个字,快!
“短小而强劲,容易点燃,容易吸完。”当时有报纸评论说,“香烟是机器时代的象征。”
据说,这位雄心勃勃的公爵在发明自动卷烟机后,曾请人送他一张世界地图,翻到某一页,看到一个国家标着“人口4.3亿”,于是他决定:这就是我们要卖香烟的地方。
那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清朝,种烟、卖烟是重罪,等同于叛国。
科学家现在知道,当吸烟者深吸一口香烟时,大量的尼古丁会被输送到血液深处,使生物碱对大脑的奖励效应更快地发挥作用。与咀嚼烟草或抽烟斗或雪茄相比,香烟可以消耗得更多、更快。
幸好,杜克或许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却完美地运用了它。
香烟在美国尚未流行之前,就已被商人带入中国。英美烟草公司招募了一批年轻而富有冒险精神的单身汉,让他们学习中文,然后到田野里去分发香烟。他们还雇佣了一批当地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时不时地在劳动人民面前点上香烟,抽上几口,以便大家学习,避免下次领免费样品时用牙齿咀嚼那些形状奇特的香烟。
反抗来了。在广东,一位官员下令,县官在处死囚犯前,必须给他们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强盗牌”香烟作为奖励。一时间,禁烟效果很好,烟民们都尽量不抽“强盗牌”。
杜克旗下还有很多其他的烟草品牌,他们在上海竖起了当时中国最大、最昂贵的广告牌,并将香烟价格压到了极致——一枚铜币可以买到五支英美烟草公司的优质香烟。
“同样的价格,当地人买不到比它更令人愉悦和享受的产品!”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曾感叹。
进入中国市场17年后,该公司每周生产2.43亿支香烟。杜克去世前一年,美国杂志开始严肃讨论“烟草对人体有害吗?”
然而,第一篇探讨吸烟致癌的论文直到三年后的1927年才出现在医学杂志上。但那只是一位英国医生的亲口证言:他所见过或听说过的肺癌患者全部是吸烟者。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才意识到二手烟的危害可能比一手烟更大,之后才有了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礼仪。但杜克利用大脑的生物碱奖励机制积累了巨额财富。这家在中国的公司从清朝一直存活到民国,在军阀混战中生存下来,在国民党的抵制和与中国同行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在二战中也生存下来。
生意最好的时候,英美烟草公司占据了中国烟草市场的60%—70%,田间劳作的老人家每人手上都有一箱“英牌”。
杜克的事业如此成功或许是因为烟草,有多少普通人能抵挡住生物碱对大脑的诱惑呢?
讽刺的是,多年后,他的家族也因此而衰落——2010年,他唯一的孙子,杜克家族的主要继承人,因吸毒过量去世。
黄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