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股神巴菲特重操旧业,加仓了几只日本“烟蒂股”。这些股票在过去几年表现良好,明显跑赢指数(见文章)。
这让我想起,在这个巴菲特当之无愧的投资时代,其实还有其他几位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只不过他们都被巴菲特的光芒所掩盖了。
最被低估的大师之一是以“烟蒂股票投资”闻名的沃尔特·施洛斯( )。他一生都在“捡垃圾”,却在47年里取得了20.1%的惊人年回报率。巴菲特称他们为超级投资者。
本文主要从的选股标准、仓位管理、卖出策略等多个方面来分析的投资策略。
一、施洛斯与巴菲特业绩对比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顶级投资大师的投资业绩对比。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1965年到2021年总共57年,年化回报率为20.1%,远高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10.5%的年化回报率,无论投资业绩达到的高度还是长度多年的投资生涯,都无愧股神称号。
施洛斯于1956年开始创业,并于2002年积极清算该基金。他总共投资了47年,年化回报率为20.1%,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9.8%的年化回报率。同一时期。
难能可贵的是,施洛斯在47年的投资生涯中只有7年亏损,而且只有一年亏损超过10%。他的表现非常稳定。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施洛斯在回报率和投资年限上都可以与巴菲特相媲美。如果考虑到巴菲特使用了一些杠杆,施洛斯的回报率略高于巴菲特。难能可贵的是,施洛斯和巴菲特都师从格雷厄姆。施洛斯也是巴菲特的师兄,两人私交甚好。
2、低估值投资最坚定的践行者
沃尔特·施洛斯( )1916年出生于纽约一个普通的犹太移民家庭,他的家庭在他年轻时就遭遇了变故。 1934年高中毕业后,沃尔特没有继续上大学,而是应聘了一份在华尔街经纪公司当跑腿的工作。那时的股票交易远没有现在这样。太方便了,都是纸质收据。
1936年,加入证券公司两年后,施洛斯希望学习更多知识,利用下班时间参加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晚间投资课程。他在格雷厄姆的指导下学习了三年。
1946年,施洛斯正式加入格雷厄姆的公司,担任证券分析师。八年后的 1954 年,巴菲特加入格雷厄姆公司。当时,他被分配到与施洛斯同一个办公室,成为该公司仅有的两名“研究员”。
1955 年,在为格雷厄姆工作了近 10 年之后,施洛斯开始独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他的儿子Edwin于1973年加入公司,父子俩一起工作了30年,直到2002年解散了公司,当时已经87岁了。享受了八年的退休生活后,施洛斯于2012年2月19日去世,享年96岁。
回顾施洛斯的一生,他出身普通人,没上过大学,没有非凡的投资天赋,不善言谈,也没什么钱。然而,尽管手里拿着两张烂牌,他却一生追随他的老师格雷姆。穆氏教诲数十载,将低估值投资策略发挥到极致,创造了堪比股神的骄人战绩。
沃尔特·施洛斯虽然不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创始人,但他是狭义价值投资(低估值投资)最忠实的追随者和坚定的实践者,他的理念甚至比格雷厄姆本人还要纯粹。
巴菲特称赞施洛斯是格雷厄姆和多德家族中最杰出的“超级投资者”:
“施洛斯用行动反驳了有效市场理论。我们大多数人都紧盯着季度收益和管理层会议纪要,以了解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沃尔特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忽略这些事情并仍然取得成功。在投资中不断获胜。”
那么施洛斯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3、投资策略分析
施洛斯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小房间,公司里只有他和儿子两个人。他从不使用电脑、跟踪股票或研究公司。他很少与管理层沟通,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投资策略。他不愿意因为外界的影响和情绪的变化而犯错,刻意保持沉默。
施洛斯的投资策略简单概括就是,以折扣价找到一批便宜的股票,然后多元化买入,耐心持有,等股价回归到合理估值时再分批卖出。然后继续以折扣价寻找便宜的股票,循环又开始。
例如,早期,沃尔特通常在股价为每股经营资产的三分之二(折扣66%)时买入,并在股价达到每股经营资产(平价无折扣)时卖出,这样他可以赚 50% (1/0.67=49%)。格雷厄姆也利用这种投资策略实现了约20%的年回报率。
1、选股标准:寻找便宜的股票
沃尔特选股的核心是寻找便宜的股票。什么是便宜?
沃尔特早期的标准是购买市场价格低于运营资产三分之二的股票。后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这种策略已经不能再购买股票了,于是沃尔特进一步改变了投资体系,以与时俱进。优化时,以净资产为锚,买入低于净资产一半的股票,再买入低于三分之二净资产的股票,直到买入价格接近净资产的股票。
按照这种投资方式,施洛斯主要阅读《标准普尔手册》(类似于现在电脑行情软件的F10键查看公司信息)和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开财务报告。
从那里,他仔细审查了最近触及新低的股票清单,寻找正在下跌的股票。如果该股跌至两三年低点,那就更好了。筛选出一些股价低于净资产、资本结构简单、资产负债率低、现金流持续、股息率高、管理层有一定持股比例的股票。
此外,的选股策略背后还有一些逆向投资。他从不买热门股票。他喜欢投资一些没人关注的冷门股票和一些不良股票,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拥有比较大的股票。价格折扣。
而且根据历史经验,他选择的公司要么提高了利润,要么被其他公司收购。大多数最终都获得了不错的利润,只有少数最终破产,但由于持仓分散,影响并不大。
2、持股策略:极度多元化,永远饱满
由于便宜的股票通常质量较差,施洛斯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他通常持有100只左右的股票,或者至少60、70只股票,而且仓位非常多元化。
的持有期限一般为四年左右,年周转率约为25%,即每年出售25%的股票,每四年周转一次。
施洛斯曾经解释过:
我希望能够获得长期的资本收益,当我购买陷入困境的公司时,我保证它不会一买就上涨,而是会继续下跌。公司扭亏为盈要等一段时间,一般是四年左右,有的股票等的时间更长。
在头寸管理方面,并没有采用一些低分保险投资者常用的股债再平衡策略(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比例)。相反,施洛斯全年保持满仓,至少有90%的仓位。他认为,与持币等待相比,满仓投资会让你更安心。
施洛斯在 1985 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从不持有现金,我总是全力投资。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不是好事。相比持币等待,我觉得全仓投资更实用。我的仓位常年接近100%,至少是90%。那是在股市崩盘之前。
我们只关注性价比高的股票,不太关注市场走势。你可能会问:“如果你认为市场被高估了,为什么你还持有90%的股票呢?”答案是,我持有的股票并没有被高估。当然,当市场下跌时,我们的持仓也会随之下跌。但如果我们清仓,我们就会错失当年再上涨26%的机会。
我们留在市场,但不预测市场会做什么,所以我们现在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我感觉现在市场疲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持有股票比持有现金能睡得更安稳。 。
至于持有量,施洛斯认为,从长期来看,股票的表现通常优于债券。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施洛斯:“你是100%投资股票吗?还是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
施洛斯回答说:“我愿意持有股票。通货膨胀会影响所有债券。最后,投资债券的人会收回本金,再加上一点利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通过投资债券发家致富。”年轻人应该关注股票,债券适合老年人。”
至于对每只股票的具体仓位配置,一只股票的仓位通常不超过5%。如果真的非常乐观的话,可能会增加到10-12%。具体买入数量取决于股价下跌的程度。前20名个股约占总仓位的60%。
许多股票的仓位非常小。原因之一是卖出时股价下跌,手中留下了一些股份。有时候你买的时候股价就上涨了,你又不想追涨,所以就不再买了。
3.销售方式:价值接力
通常以评估价折让60-30%左右的价格(前期为经营性资产,后期为净资产)买入,股价上涨50%时卖出部分,之后再全部卖出。股价翻倍。从4年的平均持有期限来看,施洛斯买的很多股票一买就不会上涨。发现价值或者修复估值需要3-4年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另外,的持有期限一般为四年左右,年换手率约为25%,即每年出售25%的股票,每四年换手一次。这种出售策略也是能够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来看看这背后的原因。假设有两只股票A、B,ROE均为6%(烟头股通常增长较弱),那么持有这两只股票理论上每年只能给投资者带来6%的净资产增长。
然而,如果投资者以1倍PB(市净率)卖出其中一只股票,并以0.6倍PB买入另一只股票,那么他所持有股票的净资产将立即增加67%,净资产也将随之增加。 67%将增加。资产的增加只能通过9年6%RoE的复利积累来实现。
而如果投资者每年能进行25%仓位的如此高低置换,则可以使持有的股票整体净资产增加17%(0.67*25%)。再加上原企业6%的RoE带来的内生增长,其投资组合的基本面(净资产)增长可达24%(1.17*1.06)。这也是能够长期取得20%的优异年回报率的原因之一,远高于投资组合的平均ROE。
这听起来有点像中继证券交易所,但其背后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当记者问他是否会因为找到更便宜的股票而出售股票时,施洛斯这样回答:
我们不交换股票。从理论上讲,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当你找到更便宜的股票时,出售 A 并购买 B。从逻辑上讲,如果出现更便宜的公司,我们应该交换股票。
很难判断不同行业的公司的相对价值,也很难得出具体的数字。另外,我们买的很多股票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而且不会一买就涨。
一只股票一步步变好,你也逐渐熟悉它。如果你因为相对价值而交换股票,那么新购买的股票还得再等三年。这些东西都有生命周期。
因此,我们不愿意用A换B。如果我们想卖A,我们就卖A;如果我们想卖A,我们就卖A;如果我们想卖A,我们就卖B。如果我们想买B,我们就买B;我们不会出售 A 来购买 B。
此外,这种“只赚钱上半年”的卖出策略也能有效控制回撤,减少亏损的可能性。整个47年里,在保持全仓的情况下,的投资组合有7年连续11年亏损,标普指数也连续11年亏损。 的平均亏损为7.6%,而标准普尔的平均亏损为10.6%。
当然,这种卖出策略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经常卖出大牛股,这在施洛斯的职业生涯中并不罕见。施洛斯对此也比较无所谓。他认为投资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亏钱,要加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4. 重要的市场情绪指标
这种低估值的投资策略往往是重要的市场情绪指标,对于判断市场阶段的底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施洛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为何选择在2002年清算该基金时表示:我们有一个自行选择的股票池。每当股票池中的股票少于五只时,股市总是处于高位。如果只剩下两三只股票,那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2001年,埃德温告诉我,他找不到任何便宜的股票,而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给了我们退出的最佳理由。
而事实也基本证实了他们的判断。
2000年开始,由于互联网泡沫破灭、“911”事件、金融造假丑闻等原因,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熊市。
当然,这只是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可能并不每次都准确。早在格雷厄姆时代,他就发现,当没有股票低于营运资金时,股市就会崩盘。这个理论一直很有效,但是
到了1960年左右,当没有股票低于营运资金时,股市继续上涨,这个理论就失效了。
事实上,A股也有类似的情绪指标。当股市下跌时,破净个股数量大幅增加。在市场估值下降的同时,市场逐渐向底部靠拢。破净个股数量越多,市场可能越接近触底。在牛市中,破净股的淘汰也成为重要标志。
摘要:作为全球公认的第一投资家,巴菲特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投资者的榜样。但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巴菲特才华横溢,他的商业洞察力和金融技巧远远超出常人。以及伯克希尔提供的无限子弹,想要模仿巴菲特并不容易。
相比之下,施洛斯更像是一个普通人。低估投资不需要很高的学习门槛,更依赖纪律和耐心,更适合中小投资者观察和学习。
下一篇我会结合国内A股的现状,谈谈烟蒂股投资在国内是否可行?如何建立低估值投资组合。
【阅读提示】本文内容仅供个人投资研究之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建议。以此为基础进行买卖的风险由您自行承担。
----------------------------------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转发。这是下一篇文章的重要动机。
@今日话题$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上海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