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1、区域经济
[1] 元、商、韩、王.论绿色总量区的建设:来自中国[J]. , 2024 (3)
[2]王佳佳,沉艳。数字经济缓解区域崩溃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局部效应”与“空间效应”的分析[J].城市问题,2023,(12):78-89
[3] 王佳佳,袁春来,何培祥.我国南北差距的定量测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学习与实践,2023,(4):40-51
[4] 王佳佳,袁春来,马宁。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的影响——来自省级的经验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2022,(12):117-127
[5]王佳佳,袁春来,马宁。政府竞争、要素流动与区域崩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2(2): 40-52
[6] 王佳佳,李和旭,袁春来。中国区域沉降的多维测度——来自28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发展研究,2021,(4):7-17
[7]王佳佳,袁春来。我国东北地区“地面沉降”表现形式、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1,(15):51-67
[8]王佳佳,袁春来,李和旭。我国区域沉降主要表现、形成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J].学习与实践,2020,(12):63-74【人大复印报纸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1年第4期,第85-93页,全文转载】
[9] 张永恒,王佳佳。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否降低了中国的要素错配水平? [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9):62-71
[10]王佳佳,曹庆峰,宋顺峰。我国制造业运输成本、生产率差异与劳动收入份额[J].经济学(季刊),2019,(3):791-812
[11] 王佳佳,李彦旭,马洪福,曹庆峰。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力转变:资本驱动还是技术驱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9,(5):99-117
[12]王佳佳,李和旭。家庭特征、地区差异与信息消费——基于层次线性模型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18
[13] 张永恒,王佳佳.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研究——基于中美数据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23):53-62
[14]周蜜,王佳佳.雄安新区建设中国第三增长极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9-28
[15]王佳佳,马洪福,曹庆峰,陈天野。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成本效益测度与模型选择——基于30个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人,2017,(6):67-77
[16] 王家廷,曹庆峰,陈天野;王宣.中国的研究[J]. , 2016, 49(2): 94-104
[17] 王家廷,曹庆峰,陈天业;陆阳.中国总计-与。第二届:过去和(2015.12.21,清华大学)
[18]程东,王佳佳。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基于演进阶段和实施机制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5,(3):140-146
[19]王佳佳,曹庆峰。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治理:从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延伸[J].改革,2014,(5):116-123
[20] 王佳佳.我国知识溢出跨省接受水平实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论坛,2013,(5):103-109
[21] 王佳佳,杨璐.中国开发区发展动力演化阶段及实现机制[J].学习与实践,2013,(2):27-33
[22]王佳佳,杨婷。当代美国收入分化的演变及其政策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2,(8):20-29
[23] 王家.城市主导地位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24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讨,2012,(5):35-40
[24] 王佳佳.技术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论坛,2012,(1):55-61
[25]王佳佳,王选。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反思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讨,2011,(7):1-8
[26] 王佳佳.我国环保产业技术效率测度与提升——基于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6):4-8+77
[27]王佳佳,张俊涛.我国IT产业空间集聚:基于30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1):85-90+127
[28]王佳佳,单晓燕.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动态比较[J].中国科学技术论坛,2010,(11):73-78
[29]王佳佳,赵亮。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3):77-84
[30]王佳佳,赵亮。我国财产保险业运营效率衡量与提升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0,(3):107-118
[31] 王佳佳,贾晨瑞.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论坛,2009,(12):73-78
[32]王佳佳,赵亮。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7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5-82
[33] 王佳佳,赵亮.中国制造业集约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0):43-50+55
[34] 王佳佳,贾晨瑞.我国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科学,2009,(3):94-102
[35]王佳佳,赵亮。我国寿险公司效率测度及动态变化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9,(2):46-53
[36]王佳佳,季凯文。我国开发区制度创新扩散的微观机制及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08,(2):87-91
2.城市经济
[1] 王佳佳,王浩然.中国式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度测度——理论逻辑、时空推演与提升路径[J].城市问题,2023,(5):12-23
[2] 王佳佳,袁春来,刘子杰. “生态锦标赛”是否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来自文明城市评选的经验证据[J].管理学报, 2023, 36(1): 16-32
[3]王佳佳,蒋明峰。国家城市群规划对要素跨省流动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23, 45(1): 119-129
[4]王,陈木宇,沉忠,李健。城市对河流的影响[J]. , 2023, 30(1): 13283–13316
[5] 王佳佳,马洪福,蒋明峰,臧嘉欣。城市扩张、土地资源错配与集聚经济[J].经济问题探讨,2021,(10):62-73
[6] 王佳佳,袁春来,刘子杰.城市收缩对区域沉降的影响——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J].城市问题,2021,(3):57-66
[7] 王蔡.高速化:基于[J].中国, 2020, 63(10): 1-20
[8] 王佳佳,谢宇,马洪福,蔡思源。中国城市蔓延的多指标测度研究——基于快速城市化背景[J].城市规划,2019,(6):9-19
[9] 王佳佳,赵一凡,李彦旭,蔡思源。城市扩张对私家车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26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9,(3):93-103
[10]曹庆峰,王佳佳.中国城市扩张驱动因素分析及其贡献分解[J].兰州学报, 2019, (2): 78-95
[11] 王佳佳,李彦旭.晋升压力能否提高地方财政民生支出效率?——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DE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8+129
[12]王佳佳,蔡思源。人口规模和财政压力对城市扩张的影响——以中国69个大中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8,(3):4-11
[13]王嘉欣,臧嘉欣,陆星辰,赵一凡。城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对城市蔓延的不同影响——基于我国6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地理,2018,(2):74-81
[14] 王佳佳,陆星辰,马洪福,谢宇。快速城镇化时期我国城市蔓延的内涵界定及政策建议[J].学习与实践,2017,(8):22-33
[15] 王佳佳,谢宇,陆星辰,臧嘉欣。产业发展是否促进了中国城市扩张?——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18
[16] 王佳佳,毛文峰,臧佳欣,陆星辰。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对城市扩张的抑制作用[J].城市问题,2017,(5):9-16
[17]王佳佳,毛文峰。武陵山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计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经济地理,2016,(6):148-154+129
[18]王佳佳,赵一凡.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水平测度——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6):19-27
[19]王佳佳,张登兰,孙哲。私家车消费加剧城市扩张吗?——来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5,(6):108-117+143
[20] 王佳佳,张登兰,赵莉。中国城市扩张的成本效益衡量与治理模式选择[J].城市问题,2015,(7):2-9
[21] 王佳佳,赵莉,冯舒,赵云杰。城市扩张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4,(5):22-27
[22]王佳佳,曹庆峰。我国35个大中城市空间扩张效率测度[J].城市问题,2013,(10):8-14
[23] 王佳佳,赵莉,高珊珊.高度警惕快速城镇化时期我国城市过度扩张趋势——基于70个大中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8):20-28+43
[24] 王佳佳,赵莉.我国大中城市蔓延水平评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43-48+159
[25]王佳佳,赵莉。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城市蔓延的驱动力[J].金融科学,2013,(5):67-76
[26] 王佳佳.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效益测度[J].城市问题,2012,(7):18-23
[27] 王佳佳,李海燕. FDI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苏省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2,(2):68-72
[28]王佳佳,高珊珊.城市规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基于我国119个城市EKC曲线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12):18-25
[29] 王佳佳.环渤海地区城市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区域研究与发展,2011,(6):56-59+78
[30] 王佳佳.我国城镇化泡沫测度——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8-14
[31]王佳佳,郭帅。生态环境约束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最优城市规模模型的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1):5-17
[32]王佳佳,张俊涛.我国城市环保产业技术效率研究——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2):57-63
[33] 王佳佳,王选.我国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基于28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0,(11):9-15
[34]王佳佳,张俊涛.我国城市扩张测度——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人,2010,(10):56-63
[35] 王佳佳,唐媛.我国公路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0,(4):39-44
[36] 王佳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3):85-89
[37] 王佳佳,唐媛.中国城镇化投入产出的空间计量分析[J].社会科学,2010,(1):83-86
[38] 王佳佳,唐媛.我国城镇化质量测度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127-132
[39] 王佳佳,唐媛.我国地区间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7-12
[40] 王佳佳,赵亮.中国城市资源集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45-52
[41] 王佳佳,赵亮.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动态评价[J].软科学,2009,(7):92-98
[42]刘秉干,王佳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4,(1):38-43
3、土地房地产经济
[1]王佳佳,蒋明峰。土地财政对城市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33(5): 149-159
[2] 王佳佳,舒菊安,赵一凡。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概念、分类及演化特征——基于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经济问题,2017,(10):96-101
[3] 王佳佳,谢宇.房价上涨是否促进城市扩张——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科学,2016,(5):103-111
[4]曹庆峰,王佳佳,陈天野,宋顺峰。是什么影响了地方政府的限购决策? ——考虑政策异质性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J].公共管理学报, 2015, (4): 82- 89+156-157
[5]王佳佳,曹庆峰,陈天野。住房租赁和购买行为是否会影响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 ——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6):26-26
[6]曹庆峰,王佳佳。不同财产税制度的福利效应——基于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财贸研究,2015,(2):94-102
[7]曹庆峰,王佳佳。我国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合理比价测算——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金融科学,2014,(9):88-98
[8]王佳佳,曹庆峰。房产税能否降低房价——基于DID方法的我国房产税试点评价[J].当代财经,2014,(5):34-44
[9] 王佳佳,曹庆峰,田诗岩。产业集聚、政府作用与工业用地价格——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9):12-20
[10] 王佳佳.天津市住房市场有效性测度研究[J].经济地理,2012,(1):131-136
[11] 王佳佳.财产税征管中的公平、效率与福利变迁[J].社会科学,2011,(3):87-90
[12]王佳佳,张焕照。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J].农村经济,2011,(3):31-35
[13] 王佳佳.土地资源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尾部效应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2067-2072+2121
[14] 王佳佳,季凯文,吴鹏。我国房地产投资FDI与房地产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12):3-8
[15]王佳佳,张焕照。我国农地经营主体行为与制度绩效研究[J].管理评论,2009,(11):41-45
[16]王佳佳,季凯文。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7):1172-1176+1181
[17]王佳佳,张焕照。工业化、城镇化与土地制度的互动关系:美国经验[J].亚太经济,2009,(4):52-56
[18]王佳佳,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74-80
[19]王佳佳,张焕照,王树莉。我国农地经营主体行为与博弈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1):74-83+126
[20] 王家廷,唐元.真实中国的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2009年《On of and Real》(2009年10月,东南大学)
[21]王佳佳,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研究——基于我国34个典型城市统计数据分析[J].统计研究,2008,(10):52-56
[22]王佳佳,张焕照。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1-5
[23]王佳佳,张焕照。工业化、城镇化条件下我国城市土地供需平衡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9):125-129
[24]王佳佳,季凯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力机制研究[J].城市问题,2008,(8):9-13+39
[25]王佳佳,张焕照。现有城市空间下的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J].经济评论,2008,(4):35-43
[26] 张焕照,王家钊,王树莉。美国农地管理制度及其主体变迁的实证考察与借鉴[J].经济评论,2008,(6):132-136
[27] 张焕照,王佳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J].金融科学,2007,(9):61-68
[28]王佳佳,张焕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互动关系——新的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2007,(5):94-99
[29] 郝守义,王佳佳,张焕照。日本工业化、城镇化与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J].日本学术杂志,2007年,(1):80-91+159
[30]王佳佳,张焕照。利率变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54-59
[31] 王佳佳,张焕照。多元化房地产融资方式的经济分析[J].金融科学,2005,(6):39-45
[32]王佳佳,张焕照。我国征地制度对土地市场均衡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0):55-60
4.区域教育发展
[1] 王秋辉,冯志友,王佳佳。国际工程技术专业认证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11-117+130
[2]王家新,臧家新。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与城市扩张——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教育与经济,2017,(4):3-8+25
[3] 王佳佳,谢宇,倪方树,赵云杰。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创新,2016,(5):39-48
[4]孙哲,王佳佳。区域高等教育对“人的城镇化”的影响——基于地级市层面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5):47-53
[5]王佳佳,孙哲.第三次工业革命视角下的教育与经济转型[J].经济社会制度比较,2014,(1):168-175
[6]王佳佳,孙哲.教育投入与文化产业发展:基于省际数据的区域差异研究[J].教育科学,2013,(3):1-7
[7] 王佳佳.教育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3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3):30-36+42
[8] 王佳佳.教育对我国农村经济贡献的区域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12,(5):1-7
[9] 王秋慧,王佳佳,刘亚军,杨爱慧。基于区域优势的工业设计教育特色发展方向探讨——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67-472
[10]王佳佳,崔凤雨。我国人口受教育结构与城镇化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24-29
5、区域文化产业
[1] 王佳佳,李云浩.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5(1): 59-73
[2]王佳佳,梁栋。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2(5): 35-46
[3] 王佳佳,梁栋。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 2021, 41(4): 82-92
[4]王佳佳,梁栋。我国文化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3-65
[5]王佳佳,唐唐.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初步探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2-40
[6]王秋辉,王佳佳,段艳红。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体系与发展模式探讨——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科学技术,2016,(12):56-60
[7]曹庆峰,王佳佳,杨婷。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51-57
[8]王佳佳,张浩若。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2):67-71
[9]王佳佳,杨婷。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4):3-9+22
[10] 王佳佳.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研究[J].岭南学术杂志, 2013, (3): 85-92
[11]王佳佳,李海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研究——以图书馆业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3,(1):5-10
[12]王佳佳,高珊珊.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效率评价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81-88
[13] 王佳佳.区域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1):92-97
[14]王佳佳,张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区域分析及改进路径[J].统计与决策,2010,(2):79-81
[15]王佳佳,张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31个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75-82
[16]王佳佳,季凯文。中国城市创意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9-55
[17]王佳佳,郭帅。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环渤海经济展望,2008,(7):26-28
专着
[1] 王佳佳.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城市扩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王佳佳.区域产业空间集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 王佳佳.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佳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佳佳,张焕照,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1] 王佳佳,曹庆峰,孙哲。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跨国区域合作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2] 郝守义,王佳佳,倪方树,范晓丽。产业驱动新型城镇化: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教科书
[1] 王佳佳,李莹。房地产估价(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董凡,王家.房地产金融(第3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家.房地产估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参与编辑、参与写作、参与翻译
[1] 教材:《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准备第8、9章)
[2] 专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参见第五、八章)
[3] 译:《区域与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五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7、20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