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的积极浪漫小说。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其瑰丽的想象,奔放的语言,以及对真善美的热情追求,将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文学史上的最高点。
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讲述了道貌岸然、先爱后恨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迫害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吉普赛姑娘埃斯梅拉达的故事。卡西莫多为爱斯梅拉达而死的故事。它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谊和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那么,雨果是如何在《巴黎圣母院》中用积极浪漫主义无情讽刺权贵阶层,并通过主人公的悲惨故事激励大众的呢?
1、雨果高超的写作技巧将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时,更注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在描写方面,喜欢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壮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使人物爱憎分明,生动传神,美与丑、善与恶等矛盾事物的对比,极大地彰显了小说追求真善美、弘扬道德的主题。虚假、邪恶和丑陋。
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戏剧性更能反映19世纪巴黎精英阶层对下层阶级的残酷压迫,以及那个颓废时代普通人坚持内心追求的艰辛。
①奔放的语言、绚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一开始,大家在巴黎圣母院司法厅的大舞台前,等待观看红衣大主教出席的戏剧节目,欢迎他所鄙视的外国使节。
在红衣主教到来之前,平日里被欺负的下层民众正在对所有人大肆攻击,但红衣主教进来的声音立刻让喧闹的场面陷入了寂静。
即使圣约翰教堂的所有鞭炮同时爆炸,即使二十支弓箭集体发射,即使比利堡著名的蛇形大炮围困巴黎——1465年9月29日星期日,它的一门大炮杀死了七名勃艮第人。就算将圣殿门口仓库里的火药全部引爆,上面的一切声响也不会像让格兰古瓦更加震惊的“波旁红衣主教来了”那么大。
一系列气势磅礴的平行句,夸张而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强势阶级给普罗大众带来的无形压力。
紧接着,当外国使节上台时,一位买袜子的商人就上台了。红衣主教很尴尬。他狡猾的工作人员希望播音员称这位小商人为职员,但他本人却坚决拒绝。
“不!”他怒吼如雷:“我,雅克·科普诺尔,是一个卖袜子的人。你听清楚了吗?”我是一个正宗的袜子卖家,这有什么问题吗?大公不止一次来我店购买他的高贵手套! ”全场顿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这个夸张搞笑的情节有力地讽刺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以及他们对底层人民的冷漠和蔑视。全场爆发出的笑声和掌声,折射出底层民众对平等的深切渴望和期盼。希望。
②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埃斯梅拉达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虽然生活贫困,居无定所,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真爱的热烈追求和向往。
她把人们给她的奖励钱分发给了贫困的孩子们,并对他们说:“把钱都拿去,你们就可以过节了!”孩子们问她:“你要做什么?”她说:“别打扰我,我每天都在庆祝。”
她为正在受鞭打的卡西莫多送水解渴,并为了拯救流浪艺术家的生命而与他结为名义上的情侣。她不崇尚权势,数次拒绝克洛德副主教明里暗里的追求和威胁,以至于遭到他的背叛。被陷害致死的他,在即将被处决之前幻想着花花公子菲比斯的爱情。
这个声音不是别人,正是她一直渴望的菲比斯·德·查托佩勒。
艾斯梅拉达听到这句话,心中的思绪万千,无法表达。他来了!她的爱人,她的支持者,她的保护者,她的避难所,她的福波斯!
她跳了起来,还没等妈妈阻止,她就冲到窗前喊道:“菲比斯!救救我,我的菲比斯!”
但菲比斯已经不在了。他已经骑过刀街的拐角处离开了。
一个热爱生命的纯真的女孩,被封建王朝和教会残酷迫害致死。什么样的情节更能体现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求变的积极人文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有两个分支,一是消极浪漫主义,从保守立场批判启蒙思想和资本;二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支持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要求进一步变革。现状。
在这里,雨果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壮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十五世纪巴黎众生的生动画面。
2、雨果将自己的视角放在巴黎圣母院身上,凝练、对比,从而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给了人们以鼓励。
巴黎圣母院,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不仅是法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法国几代王朝“神权”统治的神圣象征。
但在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却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自以为神圣庄严的教会却将美丽纯真的吉普赛女孩视为邪恶,将她送上绞刑架。
巴黎圣母院的规矩、市区的偏见和偏执在小说中表现得非常重要。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它们是小说情节线索的聚集点。
巴黎圣母院是小说中巴黎上流社会的代表,克洛德副主教也是巴黎圣母院的代表。他的言行不一致、阴险残暴,正是雨果对权力阶级的真实写照。
卡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长大,视这里为自己的慈母,是巴黎最底层的代表。他们关系的发展和结局是巴黎上层和下层精英发展的必然。
① 克洛德大执事与低级敲钟人卡西莫多对比
他头很大,红棕色的头发倒竖,肩膀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驼背。与此相对应的是,他的面前有一个隆起的胸脯。他的大腿和小腿都扭曲变形,两腿之间只有膝盖。人才勉强靠得很近,从正面看去就像是两把新月形的镰刀连在一起……这纯粹是一个被打碎然后随意焊接在一起的巨人。
以上就是男主角卡西莫多的外貌。极其夸张的描述,让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在眼前晃动。与艾斯梅拉达的美丽活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起来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当卡西莫多被众人嘲笑鞭打时,他是一个粗鄙可笑的恶棍,但当他救下即将被处决的艾斯梅拉达时,他却有着一股纵横千人“我还要走下去”的强大气势,以及毫不犹豫的形象。一个超级英雄。
另一方面,庄重严肃的克洛德在被艾斯梅拉达精美的舞蹈唤醒后,激起了埋藏在心底的欲望,在觊觎她的美丽、感觉肮脏的同时,也批评了她不合时宜的言行,这使得女孩讨厌她。他愈发厌恶。
为了排解心中的无聊,他去广场赶走了叫卖的小贩,并表示不准在教堂前乱搞。虽然他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冰山般的外表,但内心却已经天翻地覆,夜不能寐。
克劳德兴奋得睡不着,因为教堂前的广场上抱着小山羊的埃斯梅拉达还在唱歌。他大声自言自语:“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痛苦。她这么漂亮是我的错吗?她跳得那么好是我的错吗?她能让人疯狂是我的错吗?”有错吗?”他忍不住:“走!”他命令卡西莫多,“去把她抓来!”
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是权贵阶层的代表,而卡西莫多则是一个连普通人都敢玩的丑陋残废的底层人物。
平时平和道貌岸然的克洛德,暗中对艾斯梅拉达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在被她几次拒绝后,他开始阴谋诡计,最后将这个可怜的女孩置于死地。
而丑陋粗俗的卡西莫多,为了报答埃斯梅拉达的“一滴恩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她从绞刑架上救出来,对情报百般照顾,并对她产生了纯粹的爱情,直到为爱而死。
现实中,他们是被收养者与被收养者的关系,是主仆关系,是赏赐与仰慕的关系。但到了心中所爱的时候,前者得不到就会毁灭,而后者则不能共生,却想共死。 。
本应是仁慈化身的主教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地杀人陷害。丑陋卑鄙的敲钟人不惜舍身救人,以拯救对他有恩的女孩。故事的情节就这样设定了。德行与道德的对比,是对当时权势阶级的自私与残忍的无情讽刺。
这种美与丑的极端对比,高尚与邪恶的绝对对立,赋予了小说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扫荡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情感。这正是言情小说的魅力所在。
②克洛德矛盾的内心与残酷的言行对比
什么是人?它是神性和兽性的混合体。
克洛德因为职业的需要,让自己处于神性状态太久,所以他的兽性一面折磨着他,让他疯狂。一方面他承受着信仰的崩溃,另一方面他又迷恋艾斯梅拉达的美丽。我忘不了情欲,我的身体被欲望燃烧着。
当求爱失败后,嫉妒导致他杀死了正在与艾斯梅拉达幽会的菲斯比,然后将责任嫁祸给这个可怜的女孩,然后借助救命之恩迫使她屈服。
对爱情一向执着的埃斯梅拉达坚持爱着费斯比却拒绝了他。他变得如此愤怒,以至于他下定决心,没有人能得到他得不到的东西。至此,他已经彻底抛弃了神性,被邪恶的兽性占据。 。
神父疯狂地抱住她,放声大笑。笑声很恐怖。他说:“那又怎样?我一定要得到你。我有窝,我要得到你。”把我拖到那里,你就会跟着我。你只能乖乖跟着我,不然我就把你交了。
美女,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属于我!要么死!属于牧师!属于背道者!属于凶手!你这个疯女人!要么去坟墓,要么去我的床上! ”
克劳德并不是一个天生邪恶的人。他也有爱情,收养了弟弟和被遗弃的卡西莫多,但教规逐渐疏远了他的人性。
艾斯梅拉达的出现让他的信仰陷入危机。尽管他认为这是魔鬼的杰作,会把他带入地狱,但他仍然无法抗拒这种诱惑。
长期被副主教的地位和权力熏陶,他已经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去爱一个女孩了。一旦目标无法实现,嫉妒就会变成可怕的迫害。雨果通过这个性格矛盾的人物,深刻地表达了对权力毒害人性的批判主题。
3、维克多·雨果的钟声——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是他对世界的警告和启示
巴黎圣母院是鸟瞰这座城市的最佳地点。站在这里,巴黎的繁华与孤独、三教九流尽收眼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黎圣母院是观察当时巴黎乃至法国社会的一个真正的窗口。 。
钟楼是巴黎圣母院俯瞰全城的最佳驻地。这里发生的悲欢离合,可以看作是巴黎社会的一个缩影。雨果在他的书中生动地描述了教堂的钟声。
激昂的钟声曾在他的作品中承载着巴黎下层阶级的欲望和希望,而经久不息的钟声最终也成为他对世界的警告和鼓舞。
①钟声是巴黎下层阶级代表卡西莫多的无限期盼
卡西莫多是一个贫穷的残疾孤儿。被克洛德主教收养后,他视圣母院为自己的慈母。圣母院的钟声是这个可怜的聋哑人唯一能听到的声音,也是他全部情感的寄托。
钟声敲响的日子里,卡西莫多的快乐是难以想象的。
执事一放开他,一声“走!”,他就比谁都快地爬上了钟楼的螺旋梯。他气喘吁吁,一头扎进了四面悬空的大钟房之中。然后他慈爱地看了大钟一会儿,对它轻声说话,用手慢慢地触碰它,仿佛它是一匹即将驰骋的骏马。
他有些不好意思,这么一番抚摸后,他立即喊了钟楼下层的钟声,先开始行动。这些钟都悬挂在缆绳上,绞盘发出嘎嘎声。随后,那顶巨大的帽形钟开始缓缓摇晃起来。
卡西莫多的心跳得很快,他的眼睛盯着大钟的摆动。钟舌一碰到青铜钟壁,他爬上去站立的木梁也微微晃动起来。卡西莫多随着大钟而颤抖。他狂笑一声,喊道:“来吧!”
卡西莫多对钟声的热爱,对巴黎圣母院的依恋,就像流浪艺人格兰古瓦期盼自己的戏能忠实上演,就像奇迹宫殿里的乞丐希望能够每天乞讨食物一样。 ,就像艾斯梅拉达期待遇见自己的真爱一样。
这些巴黎下层民众的愿望与权贵相比是渺小而卑微的,但即便如此,他们的期望也将全部落空,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②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钟楼上发现的命运二字是钟声的预响,隐喻故事的结局。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序言中说,几年前,他在搜寻整个巴黎圣母院时,在两座钟楼之一的阴暗角落的墙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手工刻字: ANAГKH,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因时间的侵蚀而变黑,深深地嵌在石头里。
文字中所蕴含的命运和悲剧意义深深地打动了雨果。后来由于建筑师的划痕,字迹消失了。这个希腊词的意思是“命运”,由这个词诞生的小说就是《巴黎圣母院》。 》。
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由自己掌握,但出生在那个颓废时代的卡西莫多和艾斯梅拉达,在拥有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后,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正如卡西莫多所说:“我的不幸正是因为我还是太人性了。我宁愿成为一头彻底的野兽,就像这只公羊一样。”
同样的,如果埃斯梅拉达没有坚持追求真爱,她就不会被花花公子费斯比所欺骗,更不会落入克劳德的阴险陷阱。
并不是说艾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是他们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底层,没有被赋予追求平等追求的权利。他们的自由和欲望掌握在强大的阶级手中。被有权势阶级视为仆人和奴隶,没有任何情感需求。
③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形影不离的遗骸。两个孤儿的去世,是敲响巴黎底下的持久钟声。
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双双死去的结局是整部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高潮。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充满文字、无穷无尽意义的故事结束了,留下了所有的泪水和思念。 ,留给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反思和启迪。
埃斯梅拉达的尸体被从绞刑架上移走,并放置在蒙富加贡地下墓穴中。卡西莫多找到她后,静静地躺在她身边。
两年后,人们发现了两具互相拥抱的骷髅。当人们试图将他们分开时,骨头变成了灰尘。
埃斯梅拉达对真爱的追求实现了,虽然是在她死后才实现的。卡西莫多从把克洛德扔下钟楼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绝望的反抗,最后他抱着爱人死去,用生命向巴黎精英进行了无声的控诉和反抗。
《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辉煌杰作,因其深切关怀人间悲欢离合,歌颂积极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讽刺他也经久不衰四百年。痛斥权势阶级对底层阶级的压迫和迫害,用埃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悲惨故事向世人发出长久的警告。尊重善良,善待人类,充满生命和世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