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记者罗亦丹了解到,结合鉴定技术及区块链技术,能否有效应对奢侈品市场上的假货难题?在12月11日,知名奢侈品交易平台寺库集团对外宣布,已与一家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达成了战略协作关系。寺库集团副总裁雷中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寺库在过去十一年中积累了大量的鉴定数据。他们与合作伙伴携手,将鉴定技术与区块链溯源技术相融合,致力于打造全球奢侈品消费联盟链。他们期望此举能为奢侈品行业带来助力,并通过构建联盟,更有效地解决假货问题。
曹娟,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寺库AI联合实验室的主任,她指出,奢侈品真伪鉴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她进一步解释道,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的综合假货率高达65.7%,换句话说,在十件奢侈品中,就有七件是赝品。
曹娟向记者展示了奢侈品鉴定的重要技巧,这一技巧融合了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从中提炼出约70个关键的视觉鉴定特征,诸如图案、纹理、五金配件以及皮签等。以LV的包包为例,正品上的L图案显得非常锐利,而仿制品上的L图案则显得较为圆润。
曹娟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中科院计算所与寺库共同建立的AI实验室所拥有的鉴定系统,其标注体系颇具挑战性。该系统是依托多位鉴定师多年鉴定实践所构建的,目前,面向企业客户的流水线在高清拍照检测方面的精确率已高达94%至97%,检测速度在CPU上可达到每秒处理一幅图像,而在手机端进行拍照检测的精确率也达到了88%。此外,该系统还具备了向消费者端开放的技术能力。
新京报记者透露,消费者在购得假冒商品后,证明其真伪存在一定难度。众多知名品牌源自海外,国内消费者若遭遇假货,维权之路尤为坎坷。再者,众多消费者有转售二手奢侈品的需求,却因市场假货泛滥,使得二手奢侈品难以证明其真品身份,从而影响了二手奢侈品的市场交易规模。雷中辉如是说。
曹娟指出,其机构现已掌握专业鉴定技能,而市场对其认可度提升,则更依赖于联盟的积极作用。雷中辉向新京报透露,他们计划携手奢侈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品牌商、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交易平台以及零售商等,共同推进“全球奢侈品联盟链”项目的构建。他们将通过持续参与鉴定行业标准的制定,向业界输送更多鉴定专业人才。
郭睿,作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向新京报的记者透露,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辨别假冒商品的开销。“对于那些经过鉴定的商品,一旦再次被取出,往往难以证实其曾经过鉴定,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鉴定。然而,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商品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借助区块链技术确保其信息不可篡改,并实现全程追踪。”依托于区块链技术,该“全球奢侈品消费联盟链”展现了强大的节点接入、数据隐私保护以及高并发不可篡改的计算能力,这些特性为公共联盟的构建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们期待奢侈品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都能加入这个联盟。
雷中辉透露,联盟计划吸纳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参与,旨在为业界提供高标准的鉴定服务。此举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权威的奢侈品防伪信用体系,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同时也有望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