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电商是好生意吗?其与其他垂直电商有何不同?

日期: 2025-07-14 00:04:55|浏览: 13|编号: 10472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奢侈品电商”是不是好生意?

淘宝与天猫历经十余载耕耘,使网购成为国人生活常态。在这过程中,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首的综合电商平台独树一帜,同时,从服饰到集成电路元件等众多品类的专业电商平台也应运而生,奢侈品电商平台便是其中的一员。

此外,与服装、化妆品等垂直领域的电商相比,奢侈品电商的特色在于其销售的商品并非普通的“平价商品”,而是指代“奢侈品”。这一特点直接导致其消费群体需要具备较高的经济能力,从而使得潜在用户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用户选择方面,奢侈品电商更倾向于重视商品的品质,而非追求用户数量的扩张。

正如某行业专家指出,那些习惯于商场购物与消费的顾客,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群体,而非那些仅在淘宝上花费200元的小女孩。

这一逻辑与奢侈品电商所强调的“奢侈品”特性相吻合,即专注于服务一小部分高净值消费者,然而,这一特性与电商平台的普遍属性产生了冲突。

平价电商平台之所以得以广泛传播,主要得益于其便捷性,这一点在购买实用型商品时尤为明显,但对于奢侈品来说则不然。在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消费者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购买体验以及服务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这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是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针对那些要求消费者亲自检验的服饰、鞋履乃至珠宝玉石等商品,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对于价格亲民的物品,人们或许可以接受尺寸上的妥协,而对于价格高昂的奢侈品,消费者则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的“专属定制”。

人们在选购奢侈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商场或专卖店进行购买,而在电商平台上的消费,无疑削弱了奢侈品最为核心的那部分附加价值。简而言之,网络购物对奢侈品的传统规则造成了破坏。

除此之外,信用问题也是奢侈品电商最大的“痛点”。

无论用户处于哪个消费水平,他们在购买电商商品时最关注的问题始终是“这商品是否为真”。与线下购物时消费者能够全方位地接触商品不同,线上购物时,消费者只能通过卖家提供的商品描述来了解商品,无法获得更深入的认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无疑会加剧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一旦潜在的风险超过了收益,消费者选择放弃购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奢侈品和平价商品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一般消费者对于购买到假冒商品所造成的损失尚能承受,然而奢侈品的高昂价格使得这种损失的风险显著增加,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具备购买力却不愿承担过高风险的顾客流失。

为了吸引并维系顾客,奢侈品在线销售平台必须确保其货源为正品,并且还需构建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这样的举措无疑提高了其交易过程中的费用。

因此,显而易见,若要实现奢侈品电商平台的成功,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以解决信用难题,并确保提供高水平的附加服务,同时,还需在众多竞争者中争夺那有限的用户群体。然而,这种投入与收益的不匹配,恰恰是国内众多奢侈品电商平台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对于有奢侈品网络购物需求的这部分潜在消费者群体,其所构成的特定市场却不容小觑。据智通财经APP调查发现,2017年,我国奢侈品网络零售市场总规模已攀升至838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8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在这庞大的千亿规模市场中,寺库独树一帜,成为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且在众多企业中,它是少数能够持续实现盈利的佼佼者。随着其龙头地位的确立,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转变为寺库能否在奢侈品电商领域持续巩固其优势,并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

内忧外患,能走多远?

实际上,如今的寺库与2008年刚上线的寺库有着本质区别。

智通财经APP透露,自2008年上线至2012年初,寺库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二手奢侈品交易领域;彼时,公司主要通过从每笔交易中提取大约10%的佣金来获得盈利。

观察当时的情况,可以发现寺库的模式与淘宝颇为相似,寺库主要从事的是电商平台抽取佣金的业务,这体现了一种轻资产的经营方式。然而,这种模式依赖于一个“商家—平台—消费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而二手奢侈品寄卖业务的主要难点则在于如何确保货源的可靠性。

只有那些手中拥有众多高档商品的消费者才会选择寄卖,而只有真正对奢侈品有着深刻认识的人才会敢于购买二手奢侈品。寺库副总裁宋玉伟指出,当用户在二手奢侈品交易之外,产生了购买新品的愿望,而你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时,那些历经三年精心培养的用户便会轻易地将你抛弃。

这恰恰是寺库决定将业务重心从二手奢侈品交易转向新品销售的核心原因。在探索新品销售的道路上,寺库不仅积极与众多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吸纳品牌经销商加盟,而且还采取了“自营”的经营策略。值得一提的是,寺库在这一模式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寺库发布的2018财年经营数据显示,其活跃用户数已达73万,较上年同期增长69.8%;此外,该平台2018年的总订单量达到了230万单,相较于2017年的140万单,增长了64.3%。

得益于用户数量和订单量的提升,2018年寺库的总收入攀升至53.87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7.8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实现了44%的增幅;与此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56亿元人民币。

然而,尽管寺库的营业和盈利数据十分引人注目,其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而且这些问题与公司自有的经营模式密切相关。

起初,2018年寺库的毛利率仅为17.81%,与同样采用自营模式的京东在2018年的毛利率14.28%共同位于10%至20%的毛利率区间。然而,对比之下,平台电商企业拼多多在2018年的毛利率高达77.86%,这显示出两种电商模式在毛利率上的显著差异。

再者,鉴于自营模式的核心在于追求销售规模,因此库存压力逐渐显现。观察2016至2018年间,寺库的销售额逐年攀升,至2018年,其销售额已增至17.23亿元,这一数字占到了公司同期总资产的47.58%。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通过自建仓储采用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货物流量,实现成本效益的递增。然而,正如之前所提及,寺库所在的奢侈品电商平台,由于本身用户基础较窄,且商品流通量有限(毕竟像LV这样的品牌不可能每年生产数百万件产品),因此,长期面临的库存成本压力将会对寺库构成不小的挑战。

若上述所述为寺库所面临的内部困扰,那么电商领域内的竞争压力,即所谓的“外部威胁”,同样构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不止寺库一家看中了奢侈品电商的发展潜力。若是在奢侈品电商这个细分市场中寺库独占鳌头,那么在整个电商领域,寺库便不得不与天猫、京东等众多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智通财经APP消息,天猫为提升其在奢侈品电商领域的竞争力,特别推出了奢侈品专区和举办了品牌先见会,该活动于去年4月举行。同时,天猫在信用体系建设上也有所动作,宣布推出了全球首个针对奢侈品金融消费的解决方案,以及奢侈品真伪追溯技术。

同时,京东推出了奢侈品应用程序,旨在参与奢侈品电商领域的竞争。据悉,该平台上的奢侈品不仅能够与线下官方旗舰店同步展示当季新品,而且消费者还能直接通过客服与品牌商建立联系,确保了奢侈品来源的可靠性。

寺库在面临天猫和京东等平台,这些平台拥有丰富的营销大数据、庞大的流量和强大的品牌信誉时,其在吸引客户、降低信用成本和品牌认可度方面显得稍显不足。展望未来,随着天猫等头部电商平台在奢侈品领域的势力日益扩大,行业的“挤出效应”将愈发明显。因此,寺库如何在未来巩固现有地位,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