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价对比:5000元工资下的生活成本差异大揭秘

日期: 2025-01-18 21:09:25|浏览: 32|编号: 916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在中国,工资5000元,吃肯德基30元,出去吃饭至少100元,买一条李维斯牛仔裤400元,买一辆车至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元美元,一顿肯德基餐4美元,一家餐厅40美元,一件李维斯20美元,一辆汽车最高可达3万美元——宝马。

孙迪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一周前,她刚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一个学期的研究生学习,穿着一套全新的衣服回家——Crocs鞋9.9美元,Levis牛仔裤39.9美元,Tommy T恤30美元。孙迪发现,这些商品的国内售价分别为499元、799元和799元。

“我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孙迪向记者感叹。

她清楚地记得,出国前,她和朋友在汉拿山餐厅吃了一顿烧烤大餐,点了三道菜,总共120元。回国后,我还是去同一家店,点了同样的三道菜,但价格变成了240元。 “盘子里的肉还是少了。”

我不想要这个、这个和这个。我会把剩下的都包起来。

著名财经评论家石寒冰与孙迪有着同样的感受。他最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叫别人从海外买东西。最新成果是一台价值24000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中国,这款相机的售价为人民币4万元。

事实上,虽然他经常在各大电视台评论重大财经事件,但在去年去美国之前,他从未想过中国的物价实际上比美国还要高。

临行前,一位多次去美国出差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钱以外什么都不要带,东西很便宜。”

石寒冰对此半信半疑。毕竟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统计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

但很快,石寒冰就受到了他的“第一次刺激”。在洛杉矶一家名为“小台北”的中餐馆,四人点了大份的鱼虾蟹,但结账时只付了49美元,“比上海便宜多了”。

时寒冰以为是自家老板搞错了,又问道。结果他的朋友嘲笑他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你去商场,那就更离谱了。”

这句话让偏向实证研究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他拒绝了一切旅行安排,集中精力观察和比较中美两国的物价。

比较的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一套在国内价值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需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售价46000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辆国产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标价仅为21000美元。

如果换个比较方法,差距可能会更加明显:一杯咖啡只需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需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6万和3000美元。在中国,同样的比较结果为1.3%和3.5%,分别相当于美国居民承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在美国的商场里,最拥挤的地方往往是卖盒子的地方。石寒冰说,在新秀丽的柜台,几乎每个外籍服务员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中国售价1500元左右的盒子,售价通常在70美元以上。

“前面的大哥一口气买了12盒。”想起这件事,时寒冰忍不住笑了。

不仅如此,由于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太便宜”,只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30%至40%左右,施寒冰一度被妻子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

更夸张的场景出现在LV这样的奢侈品店。石寒冰记得一位朋友给他讲过一个他亲眼所见的笑话。因为像LV包这样的奢侈品在美国可以便宜30%左右,所以经常会遇到中国顾客。在疯狂购物期间,一位中国顾客曾指着店里的三个LV包说:“这个、这个、这个我不要,剩下的我包起来。”

通过这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的发现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者知识产权,比如书籍、音像,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中国,即使是“MADE” IN“CHINA”的产品往往比国内便宜50%以上。

即便买的是每平米2万元的商品房,这位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100平米的房产。

回国后,石寒冰更新了十几篇博文,专门记录了美国的价格。

事实上,在这个价格极其敏感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现象。

旅美中国记者高薇薇在年初出版的新书中特意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在中国超市,每打螃蟹有12个可供选择,价格从美国到美国不等。 5.99 美元至 12.99 美元,具体取决于季节和质量。 。猪肉和排骨每磅(0.4536 千克)0.99 美元。泰国大米每包 50 磅,售价约 18 美元一袋。大白菜,每磅0.50美元。西红柿 1 美元 1 磅。葡萄售价0.99元1斤。 6瓶百威啤酒7美元。 5个橙子1美元。

高薇薇告诉记者,在美国,即使包括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月薪两千美元)也足以养活一家三口。

有趣的是,经济学家也是对这一现象感到困惑的群体之一。

同样在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惠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

与其他留学生相比,这位从江西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更注重房价的比较。据他观察,在美国二线城市,一套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在40万美元左右。 200平方米是指使用面积,不包括附带的前后院。

“也就是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在中国实际上是别墅。”聂慧华有些遗憾地说道:“而一个中产阶级,经过七八年的努力,也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情况确实如此。根据国际房地产经纪人戈登·洛克(Rock)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的时间并不长。迈阿密需要4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5.9年。

在北京,面对校园周边每平方米4万多元的房价,聂辉华根据自己现在的工资算了一笔账。哪怕买一套2万元/平方米的商品房,这位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100平方米的房产。

“很多中国学生完成博士学位后就不想回来了。 “读书并不是因为不爱国。”聂惠华说。 “他们担心30岁学成回国后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失去尊严。”

聂辉华还记得,在哈佛读书时,他花了70多美元给自己买了一件哥伦比亚牌夹克。在中国,这件衣服售价1500元。感受到这一点,他随口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就有学生提醒他:“聂老师,您这篇关于中美商品价格的文章在天涯论坛的点击量已经超过30万次,排名第一。”

产品出厂前没有任何区别。真正的区别是在出厂后。

聂慧华发现,在复杂的价格比较中,两组统计数据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一组数据是,从1990年到2000年,美国几乎实现了“零通胀”。 2000年至2010年,其CPI(消费者价格指数,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在2%左右。浮动,也就是说,在经济快速发展、个人收入逐年增加的同时,“低通胀”却始终相伴。其价格稳定性可以从一个细节看出:美元诞生一百多年来,美分一直是最基本的货币单位。 ,一直在市场上流通。

另一组数据是,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2010年至今的四轮通胀。通胀峰值CPI涨幅分别为18%、21.9%、8.7%和当前的6.5%。 ,这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

那么,现在中国的物价比美国贵吗?

就这个问题,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相对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中国的物价明显高于美国。从绝对价格来看,中美在部分商品上也存在差距。便宜的情况。

原因是,一个广泛提出的观点是,近两年左右,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迅速扩张,导致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过美国超过20%,导致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对应的货币量远大于在美国对应的货币量。与此同时,在常年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战略下,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在现行货币发行体系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通过增发基础货币来抵消,从而再次增加货币流通量。推动物价上涨。

然而,在这种基于宏观经济分析的声音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三天前刚从欧美参加交流活动归来。她告诉记者,在美国,不仅中国制造的产品远比国内价格便宜,而且即使是美国制造,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比如,她曾经在加州的机场商店买过一件美国制造的风衣,价格比北京赛的还便宜。商场里五分之二的同款风衣。

左小蕾连续问了两个问题。

同样的成本、同样的产品,如果在中国生产,即使算上“出口退税”,也不应该比国外市场高一倍。

反之,如果产品来自国外,在WTO框架下,即使有制裁关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一倍以上的差价。

“这完全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律,价差有点过大了。”左小蕾说道。

长期观察中美价格关系的石寒冰将这一现象解读为“货物出厂前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后”。

他认为,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所支付的商品中隐含的额外交易成本。

在他看来,最大的交易成本是税负。

据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统计,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是GDP的两倍每年的增长率。在我国现行税制下,7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通环节。剩余税收收入中不到30%来自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这意味着,无论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只要流入中国,在流通阶段都会背负这些间接税。

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如果全国税收总额为1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作为价格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销售价格中的税额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

其中,中国商品所含税金高于其他任何发达国家:是美国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欧盟15国的2.33倍。

而且,与美国产品价格往往标明价外税相比,中国产品实行价内税。换句话说,消费者只能看到最终的价格,却看不到价格中隐藏着多少东西却无法逃避。的间接税。

“这样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好一些,但他们也很困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森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目前中国商场销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将有增值税14.53元、消费税25.64元、城建税4.02元。仅这三项就占了女性化妆品整个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保守地说,政府税收“贡献”了女性化妆品最终价格的至少50%。

又如,一款在内地售价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将包含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11%的关税267元。显然,政府税收对外国制造业最终价格的贡献接近60%。

“或许政府还没有意识到,它已经成为物价上涨的推动力量之一。”韦森说,“如果你遵循这个逻辑,你就会知道这些高价格是如何转嫁给消费者的。”

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不需要承担远渡重洋的运输费用,但在中国沿途却要承担高额费用甚至罚款。一项统计显示,从上海运输1公斤货物到纽约仅需1.5元,而从上海运输1公斤货物到贵州则需要6至8元。

旅程还没有结束。产品进入超市、商场后,还要面临货架费、月返利费、广告费、促销费、年会费以及无孔不入的暗箱操作费。

“简而言之,看到的人就会分享,然后再传递给消费者。”石寒冰告诉记者,“但富人对物价并不敏感,真正受益的是低收入群体。”

在韦森看来,价格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一条路径是选择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推动的发展战略。税负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条路是通过减税藏富于民,同时走一条降价拉动内需的发展道路。”

“自己买的东西便宜一点,要求高吗?”韦森反问道。

24岁的孙迪并不了解这些国家之间的战略差异。她只是觉得“再也不敢在中国买好东西了”。距离她回美国还有一个多月了,闺蜜们正忙着给她准备一长串的购物清单。其中最受欢迎的是Coach包,它被很多中国人视为奢侈品。在美国,其价格在US$200~300左右。

如今,已经有7位女朋友订购了这款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