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金融新力量#
一个东西好不好,不看功效,而是看广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企业不再关注产品,开始玩营销,就像厨师不再看菜谱,开始看兵法一样。近些年,营销一直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成为主攻点,就像今年夏天的“冰淇淋刺客”,茅台冰淇淋、钟薛高等,都打出了营销牌。
广告,为了传播,其实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公司,为了冲刺业绩,接触更多客户已经成为他们的最终目的。如今,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已经充斥在我们身边。广告的发展从“叫卖”到“招牌”,从“报纸”到“媒体”载体,但目标和本质从未改变。
当今广告时代,有一个人被称为“广告狂人”、“营销狂人”,他就是行业里顶起半边天的叶茂中。可以说,有叶茂中的加持,品牌名字想不被全世界人知晓都难。
广告狂人叶茂中的理念就是将产品推出去,让大家熟悉,然后转化为经济效益。于是他创造了许多在一代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广告语:“地球人都知道”、“洗脸更健康”、“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样的人被学院派所厌恶和鄙视,认为他夸大其词,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没有底线和限度,庸俗俗气。他游走在广告法的边缘,但广告法也因他的运作而逐渐完善。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公司来说,广告能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但这种大范围宣传的手段是招揽客人的第一步。“酒香不怕巷子深”,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投入。标杆企业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企业需要的不是积累,而是尽可能缩短变现周期。 因此,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叶茂中,他始终是各大公司的座上宾,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得不佩服他。
2022年1月14日晚,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创始人叶茂中先生因病于2022年1月13日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54岁。遵照叶茂中先生遗愿,一切从简。叶茂中先生家属谨此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
就此,广告界的传奇陨落。有人说,叶茂中走了,中国广告界将很难再出王者。的确,叶茂中一生不长,但确实精彩,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句子,让人记住了产品,记住了他。同时,大家也很好奇,叶茂中是如何成为营销大神的?是天生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叶茂中先生的一生,看看他是如何成就如此伟大的事业的。看完这个视频,或许你也可以在营销中找到一些方法。
这个故事要从1968年江苏泰州的一个渔村说起。那一年,叶茂中出生,父母给他取名叶时锦,后来他改名为“茂中”,成年之后觉得有些土气,就改名为“茂中”。看得出来,叶茂中小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贫困的家境磨练了叶茂中坚强的性格。学生时代的叶茂中算是“童子王”,但他自称没打过仗,却连书包都不用背,后面还有弟弟跟着。果然小时候就会显露出一些“领袖”的才华。因为敬佩红军的坚韧不拔,他一直戴着一顶有五角星图案的帽子,这已经成为他的形象标识,也是叶茂中品牌的一部分。
21岁那年,叶茂中到江苏泰州电视台当艺员。这是叶茂中第一份工作,虽然被称为艺员,但实际上只是个杂工。当时,泰州唯一的大型企业春兰集团要拍广告,台里没人懂拍片子,师傅偶然提起,叶茂中却立刻答应下来,说自己懂。难道他真的懂吗?哇,接下这份工作后,他赶紧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后才知道,自己干了一件大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话已出口,自己也要装胖,技术上有壁垒,于是,他便接下了导演的工作,提供自己的想法,再依靠外力整合资源去实施。 当时社会上正流行打台球,叶茂中便用特效一镜到底,让观众把高超的台球技艺的形象和春兰空调联系起来,再加上广告词:春兰空调,高水平的追求。就这样,它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这则广告的成功,让春兰空调名声大噪,也帮助叶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叶茂中从一个小美工,进入了广告界。
然而成为“大佬”的路并没有那么顺利,正如高启强从“卖鱼仔”进化为“强哥”也历经波折。叶茂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知名度太低,以至于根本无法接触到核心广告圈和好的广告生意。但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寻找出路,他决定自己做广告。1996年,叶茂中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他花了三年时间,潜心研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知名文献,将广告与营销相结合,完成了《广告人手记》。
这本书不仅成为日后广告商的必备读物,也让叶茂中在当年名声大噪。之后,叶茂中成立了自己的营销公司,开始在广告界扎根。凭借着《广告人手记》的知名度,他招揽了自己的第一批客户。
有了客户,就要用实力留住客户。黑龙江小鱼店一家食品公司找到我们,想用广告开拓北京市场,但预算只有40万元。在需要花大价钱开拓市场的广告行业,这点预算实在是太少了。但对于广告主来说,项目就是施展才华的空间,尤其是对于叶茂忠来说,当时除了《广告主手记》他手头上没有其他的案例可以展示,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
于是那一年,你可以看到北京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小雨滴”的寻人启事:一对黑龙江的年轻夫妇赶到北京,寻找身高19厘米、穿着红色衣服、戴着小红帽的“小雨滴”……这则寻人启事传遍了北京,大家都以为是一个叫“小二分”的小孩走失了。同情心让很多人来不及去想一个小孩怎么会只有19厘米高。每天有近千人打电话到报社询问“小雨滴”的下落。热度到了一定地步,也是时候拨开迷雾、解开谜团了,于是叶茂中又刊登了一篇报纸:“小雨滴”其实是一种饮料,并向所有打电话关心“小雨滴”的热心市民赠送小雨滴饮料。一时间,“小雨滴”人气爆棚,仅凭40万,“小雨滴”就打开了北京1500万人的大市场。 这波神级操作,也让叶茂中名声大噪。
自此一役之后,叶茂忠的名气传遍大江南北,各大品牌蜂拥而至。从此,电视广告不再是死板的广告,“圣象地板”、“真功夫快餐”、“七牌男装”、“361度”等品牌纷纷涌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说《暴风雨》里的高启强把《孙子兵法》运用到了极致,那么叶茂忠则把自己读过的传播学、营销学书籍读得透彻。
他实施的营销策略在当时非常成功,他撰写的广告语广为流传,公司也在他的广告语加持下名扬四海。比如“海澜之家,男士衣柜”彻底打开了“消费者鄙视链”的最低端——男士的钱包;“恒源祥,羊羊羊”一句让“为了青春美丽,冻死也不后悔”的年轻人爱上了它;“小葵花妈妈班开课了”一句成为无数90后的童年记忆;东鹏特饮也凭借“累了困了就喝东鹏特饮”的广告语超越红牛,站上了功能饮料的顶端。
在传播力量的影响下,叶茂中的“大客户”也收获颇丰。真功夫快餐在6年内从东莞几家小店发展到全国500多家直营店,成为全国第一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足以与肯德基抗衡;爱和仕箱包2008年销售额只有1400万,到2013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成为中国第一大箱包品牌;红金龙年销量从17万箱增长到100万箱;雅克糖果销售额增长了7倍;361°销售额在两年内从7亿增长到20多亿……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叶茂中的营销方式的成功。
2004年,为进军广州,当时名为“双籽”的“真功夫”决定更换商标,重新定位品牌发展,斥资400万元请来营销大师叶茂中。叶茂中不负众望,迅速交出满意答卷。看到新品牌“真功夫”和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策划,真功夫董事长欣喜万分。此后,真功夫选址肯德基附近,“功夫龙”和“肯爷爷”公开对标,打着“蒸食更营养”的口号走遍全国。
然而,由于家族企业股权分配不当、内部斗志不振、产品不集中等原因,真功夫越走越下坡路。当年风头正劲的“北极绒保暖内衣”、“力神”等企业,如今销量已不复存在,因为他们的产品已经被时代大潮冲刷殆尽。产品不过关的企业,即使有广告支撑,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大面积的广告可以吸引用户,但用户黏性还是要靠企业和产品本身。广告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不能成为扭转生死的关键。
此外,叶茂中本人也是一位艺术大师,他收藏了不少艺术品,还举办过自己的艺术展,艺术成就比很多人都高,但他把爱好和工作分开,不把艺术强加于广告,因为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曲高和寡”,有一定的接受成本和门槛,而商业需要迅速、广泛的传播。叶茂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你觉得用电影和艺术的要求去对待商业广告公平吗?广告就是广告,广告的本质就是销售和做大品牌。广告是一门绝对的科学,艺术占比不超过30%,但很多人误以为艺术应该占到70%或者一半。我是一个艺术家,但我的广告里,艺术干脆被放在一边,一切都为商业服务。”
我也做过艺术广告,办公室墙上的书法和画作都是我自己画的。但经验告诉我,好的广告从来都不被别人喜欢。惹人厌烦是广告的特性,我要做的是让受众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行记住广告、消费产品。我不觉得我的广告是重复的,它是高水平的创作,比如知乎广告里的这句话是‘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这些话里没有任何重复,相反,它是情绪的递进。”
叶茂中的成功不可复制,是他勇于探索尝试的结果,是他坚持不懈、勇于寻找自己出路的结果,是他在时代洪流中人与时代的双向选择与奔跑的结果。在流量不再为王、广告法逐渐完善的今天,叶茂中的广告或许会成为被谴责、法律打压的对象,但他的贡献和作用却不容小觑。你觉得叶茂中是天才大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