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国手机市场:降价去库存成厂商 618 最大诉求

日期: 2024-06-08 17:04:13|浏览: 104|编号: 5290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原文:深眼财经()

2022年可以说是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当代年轻人舍不得换手机”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行业和厂商每次开会必谈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在绞尽脑汁试图刺激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只能选择躺枪。厂商们发现,即便是邀请当下最火的偶像或者投放更多的广告,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总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出货量的大幅下滑使得不少品牌纷纷下调今年全年销量预期。

降价清库存成为今年618各厂商的最大诉求,就连手机王者苹果也被迫放低姿态,降价20%加入血战,而毛利率本来就极低的安卓阵营厂商只能更加拼命压价。

但即便他们喊得嗓子都哑了,补贴都打得满满的,最后大部分厂商也只是赚了点钱。

与往年的狂欢盛宴不同,今年的618,无论是各大电商平台,还是手机厂商的朋友圈,都显得格外冷清、沉寂,让人感觉有些压抑。

辗转几年后重回联想担任中国区手机业务部总经理的陈劲在微博上表示,“这个618其实挺难的,消费者信心不足,国产手机产能下滑,大家还要用各种方法美化销量报告,挺不容易的。”

陈进在贴文中表示,Moto手机在本次618活动期间的表现,是史上最佳单日销量纪录。

但在京东平台上,moto系列中销量最好的moto edge S30,自上市以来也只获得了5万多条用户评论,即便在安卓阵营中,这个水平也太过平庸,几乎没有存在感。

联想旗下另一手机品牌的最新款拯救者Y90游戏手机,在京东上的评价也只有5000多条,聊胜于无。

但这已经是联想手机两个“剩余”品牌中最强大的两个系列了。

通过这个最简单的对比,我们不难感觉到,联想手机,这个拥有20年历史,见证了中国手机由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型的老品牌,开始显得有些走向没落,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显得有些无奈。

当今的中国手机市场,已经不再是蹑手蹑脚就能取得成功的黄金时代。

联想手机从国产手机领头羊到如今平庸无奇、被过去的大浪冲上岸的历史,是值得反思的。

01 救援失败

2021年,vivo包括旗下的IQOO,以平均每月4款的速度密集发布新品,而且声势浩大,而小米(包括红米、黑鲨)、OPPO、荣耀等竞争对手也发布了20余款新品,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旗舰。

即便是饱受美国打压的华为,也接连发布了Mate X2/P50/nova9等多个产品系列,获得了市场一波波“难以理解”的支持。

不过,面对这些老对手不时发布新品的喧嚣,作为20年老大哥的联想手机却显得格外沉默。

自从联想手机“万磁王”常程2019年底离职加盟小米之后,联想手机业务在市场上几乎不见踪影。

阔别多年后重回团队的陈劲接过联想移动的重任。这两年,与其说他在韬光养晦、酝酿大动作,更准确的说是在重新熟悉和思考联想在中国手机业务的方向。因此,除了发布几款手机外,联想移动基本没有做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

早在2020年7月份,联想就推出了拯救者系列手机第一代,宣布进军“电竞手机”之战,“拯救者”这个名字,来自于一款经典的联想笔记本。

同时,这也体现了联想移动希望在电竞细分市场自我拯救、东山再起的决心。

但由于严重的发热、卡顿问题,这款手机遭到了用户的广泛吐槽,导致联想手机的销量表现除了给观众留下了联想进军电竞手机市场的印象之外,其余均令人失望。

很快,联想就发布了拯救者游戏手机第二代,其在设计上更加创新,更像一台游戏机,性能、屏幕、电池容量、散热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带来了明显的设计缺陷,比如变得越来越笨重,最致命的,容易弯曲甚至断裂。

在视频媒体网站上,甚至有不少UP主对拯救者2 Pro进行了专门的破发测试,结果被诟病其明显的品控不佳,将三段式变成了“三破式”,一度引发巨大的负面争议。

最终联想不得不为这款手机提供两年质保,试图打消用户的疑虑,但一旦形成用户认知和口碑,想要挽回就极其困难了。

2022年2月,联想发布了第三代拯救者系列Y90,名字依然是受到联想笔记本拯救者Y9000的启发,虽然搭载了最先进的硬件,但被业界认为是“目前游戏玩家能买到的最强游戏手机”,真正的“性能怪兽”。

但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实际购买量甚至还不如上一代,更别说其他竞争对手了。

设计缺陷是小问题;路线错误才是最致命的。

其实,游戏手机看上去很贴合年轻人的潮流,但这个市场太小,根本养不住那么多玩家。联想手机进入这个领域,想要打一场“翻身仗”,却几乎注定是一场大概率失败的“救援”。

目前来看,游戏手机只是主流手机进入存量游戏的试水,必须开拓更多细分垂直领域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就像之前的拍照手机、美颜手机一样。不仅仅是联想,小米、VIVO、OPPO、努比亚、一加、华硕等都已经在这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与联想对游戏手机配置的坚持不同,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只是“覆盖用户”,没人愿意把它当做主力手机来对待。

据统计,2021年游戏手机整体出货量在170万台左右,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及单款主流手机,留给各家瓜分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联想手机的尴尬在于,相比于拥有核心品牌、多款主流手机支撑的小米、OV,联想手机目前缺少一个核心品牌,就连备受期待的moto系列也不具备这样的资质。

在这样的条件下,联想移动持续重注电竞手机市场,不断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进行迭代升级,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却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销售规模,结果势必是“赔钱炒作”,付出巨大的代价。

如果说联想做电竞手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向用户证明它回来了,而且它的技术很牛逼,那么这无可厚非。

但在国内主流手机市场愈发激烈的红海时代,联想手机若一直无法在主流手机领域抢占一席之地,并保住地位继续参与市场竞争,那么最终将是徒劳的。

一次又一次的挽救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的成本,还有最宝贵的用户认可和品牌价值。

02 从第一到第一

联想手机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刻。

早在2002年,联想就通过收购厦华手机正式进入手机市场,当时还是单纯功能手机的时代,用户的主要诉求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甚至还不是拍照、听音乐等完备的功能。

需求少,意味着对于制造商来说,只要有能力开设大工厂,就能通过规模经济取胜。

当时,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黑莓等洋品牌,国产手机阵营中除了波导、中兴、海尔、酷润等少数品牌外,其余几乎都是些没什么背景、没什么实力的杂牌。

背靠联想集团的强大后盾,联想手机无疑拥有着国内众多竞争对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2004年联想手机毫无悬念地荣登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榜首。

截至2007年第四季度,联想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39.3%,热度达到顶峰。

但当时在洋品牌的持续冲击下,国产手机一直处于大面积亏损的状态,销量巨大的联想手机也未能幸免。

2008年1月31日,在中国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前夕,联想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

刚刚占据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的联想集团宣布,将手机业务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四家投资机构(买家之一为弘毅投资),理由是“手机的利润不如PC,联想希望‘更专注于核心的PC业务’”。

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到两年时间,联想就以两倍左右的价格买回了当时被出售的、目前还在亏损的手机业务,理由是“这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好时机”。

这一流入一流出之间,亏损了一亿美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无从得知,但它确实体现了联想做手机的态度,一种“不为了做手机而做手机,没接上就立即止损”的机会主义理念,与联想集团“贸易、实业、技术”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之所以需要回顾这段漫长的历史,是因为这个做手机的理念伴随了它的整个发展历史,成为了它的成长基因。

这一基因也决定了其手机业务频繁陷入困境的命运。

回归手机业务后,联想推出首款智能手机乐Phone,与苹果竞争,杨元庆曾放言,“乐Phone卖不出去,就是失败!”

不过这款手机的售价实在是太高了,比同等规格的华为手机要贵很多,据悉整个2011财年的销量也不过50万台。

杨元庆的大胆言论也被视为笑话。

如果不能正面对抗,那就另想办法。

2011年,联想重组MIDH事业群,通过与运营商渠道深度融合,转向做低价手机,并启动“机海战略”,大量推出机种,巅峰时期推出过40多款智能手机。

这一举动,让联想瞬间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仅2012年,联想手机销量轻松突破700万台,增幅高达1070%。随后两年,联想手机销量持续飙升,到2014年,联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巅峰时期,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曾达到19.8%,出货量位居中国第一。

“中国酷联”成为了当时一代人记住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的口号,这是联想手机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然而,危机往往在我们最放松的时候出现。

当联想还在为不依赖运营商而取得的巨大销量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小米、OPPO、vivo、华为,甚至魅族、一加等小众品牌,都在潜心研发技术、打磨产品,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支持。

当时,联想手机种类繁多,且与运营商绑定深度,导致用户对联想手机逐渐形成“低端、质量差、品牌杂、凭话费免费、山寨广告多”等负面印象,极大地侵蚀了联想的品牌价值。

至2014年,电信运营商开始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导致三大运营商不愿扩大营收规模,定制机业务大幅萎缩,这又给依赖运营商业务的联想手机带来巨大冲击。

为了扭转颓势,联想斥资29亿美元巨资收购了当时已经深陷困境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再次调整架构,更换大量人员,重振旗鼓。在摩托罗拉手机的帮助下,联想当年手机出货量超过9000万部,暂时稳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智能手机厂商地位。

但这依然没能阻止销量的持续下滑,2016年联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排名跌出前五,此后持续下滑,导致IDC干脆不再单独统计联想手机,而是将其与其他杂牌品牌一起归类为“手机”。

而另一家知名调研机构GFK的报告显示,2017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仅为179万台,而当时华为仅在2017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就高达2430万台。

从2013年的巅峰,到2016年成为“品牌”,联想手机从市场最畅销到成为市场最畅销,只用了三年时间。

我总是想走最好的路,但最后却发现路越来越难走,甚至根本无路可走。

此后,联想便思索着突围,大力推出金霸王、柠檬、VIBE、ZUK、Moto等多个品牌系列,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未能成功存活到最后。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联想依然没能拿出一个能和其他竞争对手抗衡的手机品牌,Moto手机不行,拯救者游戏手机更不行。

面对与其他竞争对手越来越难以逾越的差距,联想移动几乎无力挽回局面。

03 联想手机存在哪些问题?

很多人对联想在手机行业的失败感到疑惑,觉得这是一个“手气不错,但打得不好”的案例,作为联想集团的超级母公司,资本实力极强,应该不止于此。

但事实上,联想手机的失败已经在多方面给出了答案。

至少,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致命的原因,能够导致剧本的结局被锁定。

第一,是由基因决定的,机会主义色彩太浓。

正如上文所说,联想最初出售手机业务,然后又花100%的价格将其买回来,充分体现了其投机取巧“做手机”的做法。

即便买回来之后赶上好时光,也没有认真打磨产品获取用户认可,而是觊觎运营商渠道,走最容易成为销量王者的道路。

此后的几次联想看到新的市场趋势,只是跟风发布新产品,却不敢全力以赴,快速试水后发现趋势不对就取消项目,让产品一直难以取得成功。

但做企业难免会有波折,如果你不愿意承担风险,那么你就会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比别人慢一步,更不可能成为像苹果、华为那样,用创新的产品引领手机市场的潮流。

事实上,联想在PC时代确实做了很多创新,尤其是通过产业链管理,让其在没有太多原始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也成为了全球PC市场的领军者。但这种模式在PC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可以套用在手机上,因为后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更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应用场景,也需要产品做工、系统上的极致完美。

显然,习惯了PC领域成熟路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的联想,在手机领域却未能有好的转机,这是联想先天基因的限制。

二是定位不清晰,负责人频繁变动。

自从联想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以来,好像它从来没有决定过手机到底该怎么做。

手机战略方向的不断变化、手机领导者的频繁更替是联想手机给业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自从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之后,联想移动就陷入了领导层不断更换的动荡周期,从冯兴到刘军、陈旭东、乔健、常程,再到现在的陈进等等,在外人看来,这些年来更换了多少人已经难以统计。

以至于一些为联想手机提供配套产品的供应商在处理联想手机业务的时候,都不得不想,现在谁说了算?

与此同时,频繁的领导层变动也导致联想手机品牌定位非常不清晰,产品线极其混乱。同时,各阵营的产品高端、中端、低端混杂,从最初A/P/S/K四大路线从低端到高端,到金霸王、柠檬、ZUK、VIBE、摩托罗拉等产品线,战略定位一再调整、变更,有些系列推出不久便“胎死腹中”,甚至来不及试错就断定是否成功。

即便是花费巨资收购的摩托罗拉,也曾与联想旗下其他手机品牌闹得不可开交,给用户感知带来极大困扰,导致品牌价值不断消耗,最终导致各手机品牌被边缘化。

最终很多用户都知道苹果、华为、小米、OV等竞争对手每年都会推出什么大产品,但是却不知道联想手机真正的核心旗舰产品是什么。

其实,除了苹果依靠一个品牌打天下以外,其他竞争对手都相继建立了子品牌、多个不同系列,而且大多获得了成功,因此多品牌策略并没有错。

而联想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在于,联想的主品牌几乎缺失,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有效的用户生态,从而难以降低边际成本、维持用户粘性。联想没有想清楚这一点,贸然推出那么多品牌、频繁更换领导人,无疑是注定要失败的无效试错。

一位离开联想的中层管理者这样总结:“每次新人上任,都会拿出一套新的玩法,但还没成型,又被替换掉”,“缺人的情况越来越多,公司受损严重”。

这是联想手机多年来存在的问题的无奈反馈。

三是研发薄弱,没有耐心去实践。

作为长期为市场所诟病的“贸工技”型公司的典型代表,联想集团由于一直以来研发投入比例极低,近年来受到外界不少诟病。

这种做法是对是错这里不讨论,但在需要不断创新的手机行业,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合适的。

联想手机品牌系列产品线虽然众多且复杂,但其研发投入规模一直不大。2017-2018财年,联想集团研发费用为12.74亿美元,占集团营业收入的2.8%,较上一财年下降24.3%。这是整个集团的研发投入,分配给手机业务肯定是少了。

当时小米、OPPO、vivo等竞争对手的研发费用高达数十亿,甚至在随后的几年里,研发投入都超过了百亿。更别说华为这种注重技术研发的巨头了,2019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317亿元,虽然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投入在手机上,但绝对是杀招。

联想手机一直以来都无法打败竞争对手,研发不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不仅关乎手机硬件质量、工艺、性能,手机系统和生态也至关重要。

目前大家知道华为的鸿蒙系统、小米的MIUI和AIoT、OPPO的,但是对于联想手机的运行情况却知之甚少。

但这些却是用户非常关心的,是体验和粘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硬件+系统+用户体验+销量=品牌力,但目前联想的手机,除了硬件堆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炫耀的东西。

因此,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联想如今的没落几乎是必然的。

联想手机看似距离消费者很近,实则距离却越来越远。

更糟糕的是,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04 结论

如果人类失去了联系,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是联想最成功的一句广告语,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记忆。

但从联想手机20年发展的跌宕起伏,从崛起到陨落,我们还看到另一点警示:

人类如果只依靠想象力而不努力奋斗,最终会被残酷的竞争所淘汰。

联想手机失败的根本原因,除了缺乏专注之外,就是关联太多,做得太少。

2019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的格局基本形成,即便华为份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出现下滑,但CR5的集中度还是很稳定的,2021年依然超过85%。

在中国手机市场,有太多曾经璀璨如星,却因为各种原因很快销声匿迹的品牌。联想手机也已经苦苦挣扎了近20年。若不是有联想集团的强大后盾,联想手机也和其他过气品牌一样,多次倒闭。

如今,在经历了无数波折的试错之后,联想似乎终于想清楚了手机品牌该怎么玩,定位也明确了。它砍掉了好几个品牌,只留下拯救者、摩托罗拉、柠檬三条手机主线生产线,针对不同定价、不同需求的智能手机市场,试图重新逐渐积累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

目前,其效果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但要成为现实还需要更长的观察时间。

但随着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激烈的时代,留给它犯错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