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假名牌”的问题一般只发生在那些追求时尚,但又缺钱的人身上。
我从来没有想过,作为一个连奢侈品和时尚品牌的标识都认不出来的乡下人,有一天也会被发现穿了假货。
我随便订的纯色卫衣,背后印着英文单词,怎么看都是基础款。
我穿着它去上班后,时髦的同事拍拍我的肩膀,悄悄提醒我:
“你不会是买到假货了吧?”
“E什么?Eason秀?”
你是說這個 Eason 嗎?
经过一番科普,我终于明白了唯一的知识点——
他身上这件看似普通的运动衫,是“高街”品牌Fear of God子品牌的仿制品,正品的价格被炒到1500元左右。
不仅如此,该品牌甚至已经呈现出进军“中国大学制服潮流”的趋势。
原来,那些裹着Big Goose或者North Face羽绒服的大学生,里面穿的可能就是这种“高街”运动衫。
曾几何时,“大学生制服”是一个普通的术语,指的是真正的校服,比如中央戏剧学院每个学生都有的黑色大羽绒服。
如今,这句话已经值几万了。
@文森特别6曾在《中外校服品牌大赏》视频中分享过表情包。
与其他国家大众服装品牌均价不超过500元相比,中国“校服”品牌 Goose、The North Face的价格遥遥领先。
2020年,被归类为“大学生校服”的单品包括但不限于2000元起步的椰子鞋、4000元起步的North Face羽绒服、7000元起步的Fendi老花围巾、899元起步的Nike大钩小羊皮大衣、Jenny同款小熊围巾、LV经典款包包、8000元起步的BV香烟靴……
最接地气的,还是那些均价200到300元的衣服,还有那条小熊围巾,在义乌小商品的推动下,价格成功降到了9.9元。
最新进入该市场的品牌包括前面提到的时尚品牌 Mmlg 和 ADER ERROR。
如果光看名字会搞不清楚也没关系,只要看一下图片,大部分都能认出来。
Mmlg 的连帽运动衫胸前有一个经典的椭圆形标志,看起来像“通过检查”的标记。
同一品牌的1987年卫衣,乍一看也很难发现它的设计,似乎只是一件普通的卫衣,上面加了年份数字。
他们常常让人疑惑,为什么基本款也会分为潮流品牌和非潮流品牌。
这条印着两个大F的芬迪围巾,从款式上看,并不是一条普通的围巾,但由于铺天盖地的营销和仿冒生产链,它成了今年冬天第一件到处卖的奢侈品。
就连古镇商业街上卖丝巾的店家都摆着一条,等着阿姨们拍照时挥舞起来,用过的和尚都说好(错)
在这些所谓“校服”的加持下,大学校园已经成为时装周秀场的后台,人人都穿着潮流品牌和“高街”服装。
俗话说,“高校的椰子比海南的还多”。
和以往的“校服”品牌相比,这款“校服”的档次迈上了一大步。
当时,森马、以纯、唐诗等快时尚品牌也打着“高街”的旗号,平均售价几百元。
如今,那些自称“高街”的产品平均价格在千元左右,有的因货源有限,售价被推高至三四千元。
所谓高街,核心就是“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国际一线品牌的形象”。
翻译过来就是不贵,但是还可以好看的衣服。
至于那些把卫衣卖到4000块钱一件的,就不用顾及面子了,只要把吊牌拿出来,别人就会尊重你。
高街时尚品牌一直被认为适合年轻人,不仅迎合了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也解决了这个群体的经济问题。
所谓的“中国大学生校服潮流”似乎与这种刻板印象背道而驰:
这些未来的城市潮流引领者,从来不惧怕高价,他们穿几千元的运动鞋,穿几万元的棉袄。
相关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次
此前,一名中学生在自己的校服上画上奢侈时尚品牌的标志,被戏称为“最贵校服”,芬迪等品牌均榜上有名。
这位年轻人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前辈竟然已经把画中的标志变成了现实。
说起这个,大家或多或少都会联想到——
大量高价时尚物品涌入,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假货。
显然,这些动辄数千美元、几乎属于准奢侈品范畴的服装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被称为“校服”,这绝非品牌的功劳。
北京三里屯加拿大鹅专卖店的一位店员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你满大街看到的加拿大鹅90%都是假的。”
这个事实并不奇怪,真正让人惊讶、值得研究的是——
难道只是因为有些人古板的“虚荣心”和“物质主义”,它们就成了“校服”吗?
在问原因之前,不如先追根溯源,看看这批“校服”是如何火起来的。
上面提到,Mmlg 是一个走“明星同款”路线的韩国时尚品牌。
自2019年起,该品牌的名字逐渐与杨幂、欧阳娜娜等明星的词条一起出现在中国网络搜索平台上,因为她们自己也很喜欢穿这个品牌的衣服。
但在此期间,搜索并购买“明星同款商品”的人群,往往局限于相应的粉丝群体。
Mmlg亦是如此,当初因为韩国明星的穿搭而爆红,并孕育出一小部分追求与偶像同款风格的粉丝。
这些品牌都是由明星创立的,自然不会便宜。
真正将这些潮流品牌推向“校服”的,是那些对“明星同款”进行降价攻势的中间商。
有些厂家为了使仿品看起来更像真的,据说市面上有些品牌的仿品,假得不把衣服剪开就无法辨认。
某验货APP甚至停止了该品牌部分款式的鉴别。
不过更多厂商的目的可能更加“纯粹”——只是为了抄袭一种风格。
不管是认为明星穿了会有爆红的潜力,还是原品牌的设计确实不错,又或者只是懒得抄袭,种种原因导致原本小众的品牌,抄袭现象逐渐泛滥。
另外,一些潮流品牌的款式看上去过于基础,所以很多人就当普通款来购买。
对于不了解这个品牌的人来说,单看款式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大品牌。
例如,一种非常常见的抄袭类型是拼写单词时少了一个或两个“s”。那些真正想以假乱真以满足虚荣心的人不会忽视这一点。
相反,那些把它当做一件普通羽绒服来买的人,如果不在乎上面印刷的字是不是品牌,就会很自然地穿着它上街。
或许在观察到“北是男大学生制服”这一现象之后,那些穿“南臀”羽绒服的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穿的都是“假”的。
当BV烟筒靴刚刚被明星们推向时尚界的时候,还是有一部分潮流达人抱怨这款靴子太毁脚跟了,而且每次脱鞋都是一场战斗。
你觉得这款产品流行起来之后,受高跟鞋困扰的女生会大幅增加吗?不会的。
因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嗅到商机的厂家就纷纷争相生产仿制品,虽然材质、设计差别很大,但为了方便穿脱,肯定会加上拉链、松紧带。
一不小心,只想给自己买双皮靴的姑娘们又要被“忽悠”了。
此外,网店共享服装工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看似不同的、独立的网红服装店,可能都选的是同一个服装工厂的货。
这就更加促成了潮牌成为“校服”的现象,当全网销量足够大时,就形成了一种潮流。
这时候,假冒伪劣产品引发的热度就会反过来将原创品牌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件衣服最近怎么这么火?”
这就引出了每一个“校服”潮流背后必然出现的问题: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变得这么受欢迎的。”“为什么这么贵?”“怎么每个人都有一件这么贵的衣服?”
当然,也有更传统的“带货”方式,比如流量明星推荐,或者小众群体推广,都曾帮助小众时尚品牌获得热度。
一旦趋势形成,是否顺应,则取决于个人观点。
就如现在逐渐推行的“新中产生活方式”,大品牌能以“校服”来宣传,无非是回应人们物质水平提高之后,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虚荣,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看起来很酷,有些人只是认为这样很好看,而有些人只是因为害怕被抛在后面而随波逐流。
无论是什么,都没关系,因为买衣服、穿衣服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担心自己或者别人是否紧跟潮流,只会让你落入商家的陷阱。
第一个戴熊围巾的人可能是光头强(错)
那些每年轮换的“热品”很少会在没有营销的情况下自然出现。
正如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每年所谓的流行色,都是由一个组织来决定的,每两年都会邀请色彩专家参加论坛,共同决定来年的新色彩,供各行业的设计师参考。
你以为自己穿的是流行的颜色,但事实上结果已经确定了。
任何一种流行文化,一旦显露出一些新兴迹象,都可能被闻讯而来的业内人士大量复制,并最终形成一种潮流。
“衣服不贵就不算穿得上”、“没有AJ就不算时尚”这些话,完全没必要
Goose羽绒服一直被质疑“饥饿营销”,每年年底其在各大城市的门店必然会出现缺货的情况,造成品牌溢价。
它一开始是平价羽绒服,最后却成了普通人买不起的高端鹅。
The North Face原本只是一个小众户外品牌,Mmlg也只是吸引小众关注的潮流品牌,它们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校服”,和有意无意的营销密不可分。
可见如今的消费营销早已形成无孔不入且十分成熟的链条,网红集体推荐、明星带货、厂商造势,随时随地推动着新潮流的出现。
营销只关乎买卖,与美学或趋势无关。
点击“关注”,都是人为的生意,太在意就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