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现象的历史与现状:从东北地区的奇特民风到现代社会的健康挑战

日期: 2024-10-12 02:05:58|浏览: 132|编号: 722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此图由@蔡提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吸烟导致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识。然而,吸烟作为一种不被尊重的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这种“爱好”得以传承的因素有很多,历史习惯就是其中之一。以东北地区为例,吸烟有驱蚊驱虫的作用,而香烟灰在民间很早就被用作止血剂。尤其是吸烟中的副产品“烟油”具有明显的防蛇作用,因此在寒冷地区山林劳动的东北人中,不仅男性吸烟,就连女性也普遍吸烟,使得“大姑娘拎烟袋”的奇特民俗背后。

在吉林地区,旧史书记载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其中“烟”多指鸦片,“烟”指烟草。简体中文中的两个字形状和发音相同,但繁体中文中的含义却截然不同。自明末清初以来,民间就盛行种植和吸食卷烟的习俗。俗话说“酒壮英雄胆,烟壮英雄神”,把吸烟提升到了精神生活的更高层次,从而导致与吸烟有关的各种记录和文物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吉林烟草文化》。

1924年专营关东香烟的烟店,取自《吉林老电影》

吉林地区烟草变化

吉林烟草的原产地记录很少,来自菲律宾的烟草来自南部,日本则来自东部经韩国。虽有不同意见,但这并不影响吉林烟叶独特品质的客观结果。道光年间成书的《吉林外记》记载:东三省皆产烟,惟吉林所产烟尤佳。有不同的名称和颜色。吉林市以南地区称南山烟,光亮芬芳;长江以东地区称东山岩,芳香醇厚。城北地区称台燕;宁古塔烟又称台湾片。都塘头沟有四五块地,只能种一棵烟叶。味道浓浓,香味扑鼻,不少人竞相购买。这里是南山、东山、太片、塘头沟的分界处。俗称黄炎。清末《吉林通志》记载:丹波茭白,即烟草,冬季可御寒。东部三省都有产,但吉林产的品质优良……带入海关的数量最多,为当地人温饱所用。 。伪满洲国的《吉林新志》还记载:黄烟是本省的特产……如今,各省烟的种类繁多,而吉林所产的含尼古丁物质尤其多,因为土地是新开的。大多产于山区县。

据史料记载,南山卷烟是产于吉林市以南山区永济、桦甸等地的烟草;东山卷烟又称江东卷烟,产于交河等地;台湾卷烟又称南虎头卷烟,产于牡丹江流域。塘头沟是蛟河县飘河镇,以塘头沟出产的烟最为有名。旧时,吉林烟农采摘优质烟叶,压扁,捆扎叶柄,放在架子上在强天风吹下晾干,使烟叶变成褐色——“质地细腻”且光滑,质地柔软,芳香。”伪满洲国之前,吉林市一直是松花江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当地烟麻制品的集散地。因此,从吉林出口到关内外各地的黄烟,因吉林旧称造船厂,业内也被称为“厂烟”、“厂烟”。片”。

烘干黄色烟叶

在香烟尚未普及的时代,大多数干烟和水烟烟都是干黄烟。作为关东烟草的名牌,据1928年统计,吉林省种植黄烟近3.5万株,产量近4000万斤,价值770万元(《吉林新纪事》)。是吉林省最重要的烟草。当地主要特产之一。其中,蛟河县产生的黄烟又称为红烟。品种有“红花铁子”、“白花铁子”、“大青金”、“大虎儿虎”等,品质最好:

皮肤呈柳虎色,有青纹、纹路,锦皮有细纹、豹斑。灰白相间,色彩鲜艳,有少量精致的算盘珠。 (《吉林城市地理》)

烤烟

但东北产的晾烟刺鼻味较重,有的烟草吸食时会有苦味、焦味等异味。 “大部分供装烟袋吸用,有的作为低档卷烟的混合材料”(《满洲发展四十年》),并不是制作卷烟的首选原料。卷烟日益普及后,更适合制作卷烟的原产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烤烟被进口并大量引入中国。

1918年,在辽宁省凤凰市和德利寺设立烟草试验点,成功引进美国烟草。满洲里通过补贴等奖励措施,大力推广“亮黄”、“京亚秀”等烟草品种及其良种(《满洲里发展四十年》)。烤烟叶较大,含糖量较高,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经烘烤后,可切成丝用于制造卷烟。烤烟的烟气没有晾烟那么浓烈,但口感更柔和,香气更有层次感。因此,它很快成为吸水烟和烟斗的烟民的首选。尤其是后来,卷烟逐渐成为主流的吸烟方式,东北各地兴建的烟厂大多采购烤烟。传统的干黄烟种植逐渐萎缩,不再是烟草的主导产业。

手持长烟斗的满族贵妇,取自《吉林老影》

从干烟袋到卷烟

东北人,尤其是东北的满族人,历来喜欢用干烟袋吸烟——铜壶、玉烟嘴、烟袋杆以及火镰、火石烟袋。这些是各个年龄段吸烟者的便携式物品。男女有区别,老人和年轻人也有区别:老人的烟斗和烟嘴又短又粗——他年纪大了,器官老化了,而且有烟瘾。吸烟工具短,烟雾更浓;年轻人的烟斗稍长,但长度不会超过一臂,手可以伸到锅里点烟;女子的烟杆较细,​​盆较小;对于老太太,尤其是地位高的老太太(她们有很多规矩),烟斗杆往往比较长——这不仅表明了她的特殊地位,她需要别人照顾她(她够不到烟斗壶,所以她必须由别人服务),而且当别人给她打包或点烟时,也需要弯腰低头拿烟斗。 Pot——这是一个间接的敬礼!

当时,干烟又名烟叶,是几乎所有家庭待客的必备物品。问候和问候客人时连干烟都不准备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家里准备一个吸烟用具,要么是烟盆,要么是烟篮。更精致的是带有拉盖的木质烟盒。将干燥的黄色烟叶压碎,放入卷烟盒中。招待客人时,主人会打开烟盒给客人装香烟。当然,家人出去的时候,也会从烟盒里拿出烟叶,装进烟钱包。

抽水烟的少妇,取自《吉林老电影》

直到民国时期,干烟仍然是吸烟的主流。当然,在烟民中,旗人是最有特色的。 1927年出生的满族徐德元先生曾撰文回忆:“走在吉林街头,从人们手上的干烟袋、衣服上就能看出他们是满族…… “旗中”的满族成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竹竿、一个黄铜烟嘴和一个烟斗壶的烟袋。一些人表达自己独特性格的物品。例如,徐德元先生的祖父就是一个慷慨的人。他喜欢使用茎粗而长的干烟袋和比其他人更大的烟盆。即使不抽烟,他也会捧在手上,以示风度。因此,他在吉林市西关被昵称为“徐大烟袋”。雅豪。

上一个干烟斗流行时期,随着吉林与观海交往的增多,以及近代沙俄等国对吉林经济文化的渗透,出现了水烟、穆什杜克(俄语 мундштук -管)也出现了。在吉林小范围内流行起来。其中,水烟一度深受老先生、老店主、老中医的喜爱。 1912年出生的潘奇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水烟在吉林流行的情况:“烟是兰州软烟,水烟很讲究,而且都是铜做的……兰州软烟是民族产业,无法与洋卷烟、雪茄竞争。水烟袋因为携带不方便且过时而被淘汰。”

在那段时间出现的众多新的吸烟方式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被称为“洋烟”的香烟。从一开始,外国公职人员和海归就将“洋烟”作为一种时尚物品带入吉林市。这种进口产品在吉林市一点一点地传播开来,逐渐从稀有的洋玩意儿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清末,东北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发展。国外烟草制造商被东北巨大的市场所吸引,逐渐从倾销转向在当地设厂。 1909年,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十三街16号,俄罗斯商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多经过几年的经营,正式创办了中国东北第一家卷烟厂“老巴多子烟草公司”(当时的哈尔滨)。积累。属吉林省)。随后,英美烟草公司和日本东亚烟草也进入东北市场,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机制卷烟,并长期垄断吉林市场。

除普通卷烟外,作为特种卷烟,清末民国之交,吉林市场上也出现了雪茄。潘奇先生回忆:雪茄是优质卷烟,价格非常昂贵……9月18日事变前,吉林省厂(《吉林新纪事》明确指出是吉林省工艺厂)用的是漂流河以烟叶为原料。雪茄采用手工卷制,每十支装入木箱,供应哈尔滨、沉阳等地。不过,雪茄毕竟是小众产品,真正的消费量是巨大的。能够引起商界关注的正是纸烟。 20年代末以来,欧美烟草制造商、日本烟草制造商和中国烟草制造商在中国东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香烟户外广告,取自《吉林老电影》

解放前吉林卷烟市场的明争暗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烟草集团( Group)在中国东北的竞争力增强。他们先是抓住了老八,投资并控制了工厂60%的股份。他们将工厂更名为“英国商业”。老八夺取了父子烟草公司。”随后,老八都厂扩建于1922年竣工,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机械先进的大型卷烟厂,拥有员工1000余人,年产卷烟10000多箱,生产哈德曼、老八牌卷烟,不仅供应东北三省,还销往苏联远东等地。

日本烟草在东北的发展虽然晚于英美烟草集团,但其称霸东北烟草市场的野心却一点也不落后。为了有实力与英美烟草集团竞争,日本东亚烟草公司和亚洲烟草公司于1927年合并,积蓄实力,竭尽全力排挤其他烟厂。当时的东北,虽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与全国烟草工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但旧社会东北的烟草市场主要是日本、英国烟草公司的竞技场。

9月18事件后,英美烟草集团在沈阳建有老巴图、启东两家卷烟厂,生产粉刀、蓝刀、丰泽、白铁包等品牌卷烟。日本于1935年在长春设立满洲烟草公司,生产“协和”、“五霸”、“香薰”等品牌卷烟并投放市场与之竞争。这次扩大生产与当时东北地区卷烟需求旺盛有关。随着时代的进步,卷烟对传统干烟的市场挤压作用愈加明显,吸干烟逐渐被视为一种过时的生活习惯。在一系列席卷新市场的竞争中,英美烟草集团的经营因1930年(《满洲发展四十年》)白银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起伏,但总体而言一直在打压日本烟草公司。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烟草公司才真正排挤了英美烟草集团,并借助日伪当局的力量达到了称霸东北市场的目的。

吉林市作为卷烟消费市场,在解放前留下了许多烟草行业竞争的痕迹。民国时期,英美烟草在老金龙胡同西头设有总经销处。英美烟草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在吉林市发布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巨型烟草户外广告。由于采用新型优质材料,墙上画的广告经受了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不剥落。直到解放后,一些墙上还残留着老岛、哈德曼香烟的广告。

除了户外广告外,香烟盒内附有“烟片”(又称照片)也成为常见的宣传手段。例如,南洋兄弟生产的“美人”、“双喜”等品牌的香烟,烟盒内就有彩色烟片。烟页上描绘的内容有人物、花鸟、走兽等精美图案,用来吸引顾客。

为了凸显自己产品的独特性,适应竞争,一些企业还在卷烟本身上大做文章。例如,20世纪30年代英国金城烟草公司生产的“法达尔”牌卷烟就采用了滤嘴(吉林人称之为橡皮头卷烟)。当时,市场上大多数香烟都没有过滤嘴。文艺人士会使用独立的烟嘴,但与香烟一体的过滤嘴却很少见。可惜的是,香烟的味道比干烟淡一些。加装过滤嘴后,吉林市的烟民感觉更不满意,因此对这一创新嗤之以鼻。由于过滤器的原因,法达尔没有在吉林市发展起来。

日本投降后,我国东北卷烟市场萎靡不振,导致干烟在民间再次兴起。

三十年来吉林与香烟有关的一些记忆

解放后,各种卷烟逐渐成为吉林地区城乡烟民的首选,但仍然容易看到老年人吸干烟斗。在经济形势紧张的年代,干烟成为吸烟者的最爱。然而,很多人都放弃了有些与时俱进的干烟袋,甚至带有“洋味”的烟斗,转而使用卷烟纸来卷干烟叶。吸烟。

吉林市东市场关东卷烟店出售的卷烟纸

烟叶可以卷成各种卷烟纸,包括报纸和儿童作业本。它们可以撕成矩形,折叠起来并有折痕,放入破碎的烟叶,然后卷成螺旋锥形状。一侧扭成一个小结,另一端用唾液密封。由于这种卷制方法十分随意,一些大干烟卷被戏称为“大枪”。事实上,卷干烟所用的纸并没有那么简单。市场上的造纸厂仍然可以买到用特制的白色纯木浆制成的大罗纹卷烟纸。这种卷烟纸长约10厘米,宽约3厘米。一叠有几十张,就像一本小口袋书。可边撕边撕,大大提高了干烟叶的抽吸质量。今天仍在出售。

解放后卷烟生产也有较大发展。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上一些优质卷烟供不应求。那时候,连地产香烟都不容易买到。在我的记忆中,吉林地区最有名的香烟是改革开放后长春卷烟厂生产的85毫米滤嘴参茸卷烟。当时的人参香烟有两种,一种烟盒为红色的俗称红盒参,另一种烟盒为黄色的称为黄盒参,也称大参。

黄箱参价格较贵,市场上供不应求。该卷烟采用优质烤烟和名优品种风干烟中精选的优质烟叶,按比例搭配,添加吉林省特产人参液和多种烟叶精制而成。调味剂和保湿剂。 《吉林特产风味指南》评价:“香气浓郁和谐,烟味充足醇厚,人参味明显爽口,余味纯正舒适。” 1980年以来多次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并曾出口马来西亚、瑞士、西德等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末,吉林漂流干烟的文化内涵也被发现,并一度产生了一种“漂流”烟。可惜的是,当时云南产的卷烟已经开始向全国扩张,各种外国产的卷烟也涌入市场。漂流卷烟不能满足当时烟民的猎奇心理,与消费烤烟的主流习惯严重脱节,因此市场并不买账。挣扎了几年,这支烟就消失了。

吸烟文化迟早会成为历史

无论是干烟还是香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它对人体的危害。就我而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戒烟。在重视健康生活和生活质量的当今世界,吸烟文化的历史再长,也不值得弘扬。坚决戒掉这个坏习惯,是每一个随时随地理性吸烟者最正确的选择!

本文为优雅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过批准。特别感谢@Cai对本标题的支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高奢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