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锦辉
近日,寺库遭到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批评。后者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底,共收到涉及寺库的投诉3343起。主要问题是消费者在购买服装、箱包、珠宝、化妆品等时,商家延迟发货和退款。目前,大部分投诉尚未得到解决,相关部门已对寺库涉嫌违法违规、侵犯消费者权益立案调查。
可以预见,一旦被查实,寺库将面临不小的麻烦。对于它来说,这简直是给陷入困境的公司雪上加霜。据我观察,寺库从去年开始就陷入了困境,与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的矛盾越来越多。
员工方面,去年以来寺库大幅降薪、裁员。今年6月就停止发放工资,不少员工甚至面临寺库断缴社保的尴尬境地。不少下岗职工表示,只有通过劳动仲裁,才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寺库的有伤风化的操作遭到质疑,而且样子丑陋,显然不得人心。不仅让下岗员工心寒,也让留守员工心有余悸。
供应商方面,自去年初以来,不少商户一直没有收到货款,货款欠款从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沟通过程中,寺库的含糊不清、推诿以及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加剧了供应商的焦虑。近期,寺库更换了多家供应商,主要是那些可以接受长付款周期的供应商。不过,奢侈品供应商的圈子并不大。如今寺库拖欠货款已是众所周知,声誉受损,不太可能再找到供应商合作。
消费者方面,正如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所言,消费者投诉不发货、不退款的情况屡见不鲜。寺库给出的解释是“系统升级”,但缺乏说服力。此外,还提供换货服务,但消费者依然不买账。一方面,换货的流行款式几乎没有,消费者根本不需要;另一方面,寺库要求换货的总价不能低于原订单的总金额,而按照原订单的价格几乎不可能拿到足够的货品。消费者已经吃了损失,自然不愿意补差价。
众所周知,寺库一方面连接奢侈品牌和商家,另一方面连接消费者。只有服务好这两端,才能体现平台的价值,才能维持平台。但遗憾的是,寺库的种种黑幕操作,让商家和消费者疲惫不堪,迫使他们加速出逃。与此同时,寺库也得罪了员工,让他们为公司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这更不利于公司走出困境。
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真实反映了寺库目前的悲惨处境。财报显示,寺库2021年营收31.32亿元,同比下降47.98%,净利润-5.66亿元,同比下降681.82%。寺库最新股价为0.252美元,较发行价13美元下跌98%,市值只剩下可怜的1782万美元。
按理来说,寺库业绩如此惨淡,必然难以再融资。不过,对于资本端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今年8月,寺库获得私募股权公司HCYK等400万美元认购股份;一个月后,阿拉丁科技与寺库达成金额高达13亿元的战略合作,但真正带来希望的是寺库。寺库将进行不超过2亿元的战略投资,并以认购寺库上市实体股份的形式进行合作。
资料显示,阿拉丁科技是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营业务为金融投资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恕我直言,阿拉丁科技与寺库之间的协同效应还不如2年前对寺库旗下趣店的投资,当时趣店自己的奢侈品电商平台万里目正在发展(后来降温)。同时,融资2亿元只能为寺库赢得短暂的喘息空间,但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在我看来,寺库要想走出困境,最终需要重建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信任,积极探索模式创新。然而,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被危机包围的寺库,或许等不到自己的春天了。原因很简单。奢侈品电商是垂直电商。过去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然而,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平台主导的今天,垂直电商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一方面,垂直电商吸引流量的能力较弱,流量成本越来越贵。与全品类电商相比,吸引和留住消费者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垂直电商运营能力不足,大多数垂直电商供应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接受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的能力均较差。虚弱的。因此,你会看到网易尚品、品聚网、尚品网、秀秀网等玩家纷纷倒闭。
种种迹象表明,奢侈品电商赛道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尽管寺库一直在积极自救,但在阿里巴巴、京东加大奢侈品电商的背景下,寺库恐怕难免陷入内忧外患。被淘汰的结局。寺库还能坚持多久?时间终会给出答案,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