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知名奢侈品鉴定师严闯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每个商店都会宣传自己有独家产品,或者是内部员工专用产品,说是卖一些专卖店的次品,但这样的产品数量非常非常少,可能一次只有几个。很难区分这些产品和其他产品是真正的特价产品,还是假货的借口。”
对于2008年成立的电商“老将”唯品会来说,特卖业务是其起步业务。而唯品会之所以能够在服装领域发家致富,得益于一些中低端品牌的库存资源,以品牌+特卖+闪购的形式进行销售,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此后,唯品会“特卖”的范围从服装扩展到更多领域,其中包括大牌奢侈品。
对于以特卖为主的垂直电商来说,保证供应链、把控正品一直是命脉。
过去的教训就是聚美优品。聚美优品曾被称为“唯品会2.0”、“美妆唯品会”,专注于美妆垂直电商。 2014年上市后,不断陷入“假货”、“水货”、“质量低劣”等负面新闻。股价一路下跌,最终于2020年从纽交所退市。
与此同时,在跨境代购领域,水却越来越深。此前,网易考拉被指控销售假冒加拿大鹅羽绒服并提起投诉,导致网易考拉声誉崩塌。
唯品会此次的说法并不具有说服力。上周,唯品会市值蒸发13.5亿美元。
奢侈品鉴定师严闯近期与当地多个公安系统合作处理案件。他认为,所有的鉴定结果都没多大用处,最多只能作为一个依据。最终裁决取决于品牌的言论。
“但品牌往往不会针对非常规渠道的产品做出相关声明,比如代购的产品。因此,Gucci 仅发表声明,并没有通过正规渠道与唯品会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代购的都是假货。”颜闯认为。
对抗的另一边,得物App这个以交易球鞋起家的潮流电商社区,成立仅五年多,已是潮人聚集地。
对于本次收购的鉴定结果存在不同意见。据了解,德物的评估师主要从事合作工作,并非德物的员工。给出的鉴定结果也主要是从个人角度出发。
所获物品鉴定详情来源/官网
从得物App发布的微博帖子来看,鉴定报告称,用户提供的品牌腰带在防尘袋刺绣、腰带金属扣形状、腰带压花形状等方面与原品存在明显差异。德物表示,已将皮带送至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PONHU、优舍易派、品舍等四家第三方鉴定平台进行鉴定。均被鉴定为仿制品或鉴定不合格。
接受采访的专业评估师均认为,由于该项目此前并未通过,因此很难做出直接判断。但识别尺寸大多相同。
“与包包和运动鞋相比,腰带产品的仿冒难度非常大。将金属打磨一下,让刻字更加相似,就可以了。”严闯说,“所以从识别的角度来看,变量要少得多。字体、硬件、皮具等,识别难度相对较小,但也有特殊情况。”在他看来,哪怕是一条腰带,他也会找其他鉴定师一起看,类似于“咨询”。
他认为,德物鉴定人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轻易相信鉴定结果。 “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价的,之前评价的大部分商品应该是来自专柜的,这批产品他从来没有见过。”他说。我认为这是假的。但这毕竟是任意的。”
至此,对于唯品会所售的Gucci腰带,还很难下定论。
02 电商进军奢侈品鉴定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
黑猫投诉也存在类似争议。沉女士在闲鱼买了一件二手衣服。优舍易拍网上鉴定结果是正品,而“get平台”鉴定结果是假货。据《时代周报》2021年3月报道,一名消费者从寺库购买了 鞋子,但在优舍易拍上被鉴定为假货。在淘宝的代购店里,消费者也会去4个不同的网络平台鉴定产品,得到3真1假的结果。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二手奢侈品属于非标产品行业。涉及的产品年代、款式差异较大,没有统一标准。二是不同机构、公司、评估师的资质不同。
严闯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目前奢侈品的识别主要依靠人工干预,存在误判率。
“评价是人们借助工具或仪器的辅助,对标准进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在这个阶段,标准和人都是变量,人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舆论和舆论。” ” 这是有道理的。”唐一嘉告诉权欣,她入行已经近10年了。她在上海有一家二手店,曾在一家日本二手奢侈品公司工作。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从事二手奢侈品转售的平台都有在线鉴定服务,包括寺库、优舍易拍、红布林、法图奢侈品、得屋、闲鱼等。
不同的识别平台价格差别很大,闲鱼上的几块钱到500多不等。
很多年轻人刚刚开始购买奢侈品,只愿意在闲鱼鉴定上花几块钱。 “他们可能知道渠道不够正规,但不想花太多钱去鉴定,都是为了买个心理平衡。”优舍易牌鉴定师梁晨说道。
寺库在线鉴定费用为49元(会员一年内可免费鉴定3次)。胖虎的收费从39元到59元不等,不同品牌收费不同。优舍易拍根据鉴定师收费不同,分别收费49元、99元、149元。
寺库奢侈品鉴定中心 图片来源/官网
与上述三个专注于奢侈品的公司不同。获得的物品识别范围最广,涵盖了从运动鞋、服装到化妆品等各种物品。用户首次使用在线鉴定服务免费,第二次鉴定费用10元起。除了付费聘请“鉴定师”进行判断外,还有对获得的物品进行鉴定讨论区。
2008年寺库成立时,就以二手奢侈品市场进军。寺库营销公关部总监贾朱告诉全脑,寺库的主要流程是:首先利用AI技术将样本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第二步,鉴定人员根据产品图片进行人工识别和确认。如果无法确认,寺库将邀请消费者前往线下门店进行测试。朱贾表示,奢侈品检测是寺库的核心业务之一。
其他拥有线下门店或加盟店的平台,如胖虎、优舍易拍等,也有类似的模式,称如果消费者在线鉴定后有疑问,可以转至线下门店。
事实上,电子商务的属性——在线评估和转售——可能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不确定。
在二手奢侈品相对成熟的美国,二手奢侈品电商The Real Real也一直受到真伪纠纷的困扰。曾因销售假货而被起诉。商媒CBNC还透露,鉴定过程存在严重隐患——并非所有产品都会经过专家认证,产品验证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由文案人员完成。
03 标准尚未确立,但有人看到商机
由于国内外奢侈品专柜价格差距较大,2019年940亿奢侈品消费者中只有30%发生在国内,其中70%来自代购或出境游。
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达17.1亿美元,且仍在快速增长。但二手市场占整个奢侈品市场的比例不足5%,与日本、美国约30%的渗透率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新品)海外代购,还是二手奢侈品,都创造了鉴定的需求。
虽然奢侈品鉴定师这个词已经为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所熟知,但实际上它并不包含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职业中。当前的疯狂增长的行业给了人们赚钱的机会。
“鉴定不一定能赚钱,但培训一定能赚钱。”知乎上有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CCIC、优舍易拍、当归(热门“天哥”背后的组织)等机构都有奢侈品鉴定师培训。
工作中的奢侈品鉴定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培训课程一般只持续一周,培训费用从2万到4万元不等。大多数课程侧重于包袋,而少数课程则涉及鞋子和珠宝。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为期六天的培训课程收费17800元。本次培训面向40-50人的大班。完成课程的学员将获得CCIC奢侈品鉴定中心颁发的培训证书和能力认可证书。
优舍易拍的课程将为学员颁发中国二手商品协会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能力鉴定证书》。
这些证书虽然名称中带有“国”字,但其效力却是有限的。优舍易拍创始人张晨曾表示:“现在连一些带有‘中国字头’的检验公司出具的鉴定报告都不被国家认可,奢侈品的鉴定主要还是看品牌。”这需要认可。”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这些被许可人或平台的标识不具有法律效力。消费者维权时,需要指定的司法鉴定机构使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为了吸引学生,他们经常声称奢侈品鉴定师可以月薪2万,甚至年薪100万。严闯告诉全诺,专业鉴定师每个月的收入在7万多元。
事实上,仅仅靠做鉴定是很难获得这么高的收入的。奢侈品鉴定师的高收入是伴随着培训讲座、销售配送等。
“现在国内奢侈品鉴定师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身份。对我个人来说,鉴定是一种工具和技能。”唐一嘉说道。例如,当时作为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店长,除了辨别真伪之外,还需要对所购商品进行估价、定价以及日常销售的技巧。
事实上,日本并没有针对奢侈品鉴定师的国家级专业认证。不过,涉及二手奢侈品业务的法人实体均已加入“日本自治流通管理协会”。企业和协会将为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行业内互认。
获得鉴定师证书的年轻人渴望开设自己的二手奢侈品店或加入专业鉴定机构。但目前该行业需要规范,真实性质疑可能始终存在,这也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壮大。
区块链溯源或许是解决方案之一,但其在二手奢侈品或二手奢侈品上的应用有限:非新品上链前仍需进行真伪鉴别。
近日,严闯的警察朋友给他寄来了一批奇怪的物品以供鉴定。该批查获的一系列知名品牌包袋均配有品牌专用识别芯片。
严闯提到,去年以来,不少大品牌都推出芯片识别技术,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为产品提供服务。例如,Gucci虽然添加了芯片,但消费者无法读取芯片,商店也不会为顾客进行真伪验证。其中,宝格丽速度最快,并推出了独立APP。下载后,可以扫描出包里嵌入的NFC信息,可以匹配时间、价格、地点。
麦昆旗下品牌MCQ相关技术
事实上,此类芯片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在这些被查获的品牌包袋中实施,专柜的产品也没有嵌入识别芯片。但造假者已经抢先一步。 “造假者领先于品牌。”颜闯感叹道。
严闯建议,如果购买二手包包,要更加谨慎,并咨询正规鉴定师,因为皮革或五金件可能中途被更换过。
“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代购时需要找专业人士核实后再付款。”严闯说道。